没人关注LPR,没人关注房贷!
大家都在讨论消费贷刺激消费的问题?
3月份大家都被各种新的个贷政策给吸引了眼球,前几天什么互联网贷款从20万提升到30万,个人消费贷款从上限30万提高到50万,从不超过5年期延长到不超过7年期。
昨天又是中国经营报发文称多家银行接总行通知称,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将上调至3%以上。这还没享受到3以下的利率怎么就要叫停了?
其实这些政策背后有一套复杂的逻辑,我们应该好好聊聊,不要盯着这些看似属于自己的政策,实则当下自己状况已经在沼泽!
01
谁能借钱?
表面“松绑”,实则“挑客”
各银行大肆宣传自家的消费贷产品仿佛就在说:来吧,这个钱成本很低,很划算,快来拿啊。
现实情况是,当真正急需资金周转的朋友去申请,额度往往批不下来,“不好意思,您的征信显示的贷款额度过高,等你降了额度之后再来申请吧。”这是负债人被银行拒绝的最多话术了。
消费贷是银行的信用产品,银行的风控体系早把负债人和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过滤的干干净净。所以这场低息的风暴,不过是给那些不怎么需要钱同时又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准备的,大部分负债人连门槛都进不去。
这听起来很反直觉,不是说放水么?怎么准入门槛还变严格了?
这次《通知》指出,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通过差异化授信,把贷款发放给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强的客群。翻译成人话:“亲,我们只伺候信用好、收入稳、职业香的中产老爷!
02
银行的钱,最后还是流向了不缺钱的人
从目前看来这可能是真的,此次政策的实施说的是“阶段性”,不过从目前的阶段来说,此次放水和银行政策调整,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大概率吃不到一点政策红利。
所以此次消费贷放水也好,利息降息与否跟大多数人的关系都不大。真正的低收入人群普遍陷入债务漩涡,用着远超银行贷款利率的消费金融和网贷,动辄年化利率20%多到30%,却仍然是被银行拒之门外,燃眉之急根本得不到缓解,那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提振消费就无从谈起;
而真正符合此次放水准入门槛的中产人群, 目前来看更多是想用更低的利率、更高的额度、更长的期限来置换名下高息的各种贷款,例如置换掉部分高息信贷、车贷之类的;或者是贷款出来炒股和其他投机行为。
银行主打一个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03
未来大家都还不上怎么办?
我们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就是银行通过债务“绑住”了我们,当我们背上了大量的债务,为了还钱,我们可能会接受更多工作。
这样一来人力成本也就降低了,社会也变得更加“稳定”,因为大家都忙于还债,根本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想其他有的没的!
用消费贷刺激消费,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有属于自己的办法去化解风险,即便是我们还不上钱,他们也能通过一系列操作手段来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我们而言,想去借钱消费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一点:未来自己能不能还上,要不要参与这场游戏当中?
消费贷提额降息新政一出,网上就有不少人调侃,GJ在发钱和发券之间选择了发放贷款,但是不幸的是,大部分普通人还没办法享受到这优惠政策,那么即使是享受到优惠的童鞋,也要注意贷款利率再低那也是要还的,合理规划使用贷款,理性消费才是正道。
不会真有大佬做贷款去消费吧,不会吧!
其实真正需要低息成本置换高息负债的广大负债群体,正需要一个制度化的保证,让他们脱离高息的泥沼。而不是凭借冰冷的征信,将他们拒绝在门外。当然银行本身是要盈利的,不可能随意放贷。
这个时候稳扎稳打养好征信等待机会才能把握住!所以大家还可以再耐心等等,再等等,万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