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蒸发,比尔·盖茨看好的“人造肉第一股”,危险了

2025年03月16日09:02:06 财经 1181
千亿市值蒸发,比尔·盖茨看好的“人造肉第一股”,危险了 - 天天要闻

又一个资本市场“昙花一现”的产物。

近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下文亦称“别样肉客”)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财报显示,别样肉客在2024年实现收入3.27亿美元,同比下降4.9%;经营亏损为1.56亿元,经营利润率为-47.8%。

尽管别样肉客CEO Ethan Brown在报告中强调,别样肉客的业绩相较于2023年有很大改善。但持续下滑的收入难掩其经营困境。

股价的涨落,往往被视为上市公司发展的晴雨表。放在别样肉客身上也不例外,美东时间3月12日收盘,其股价为3.33美元/股,市值为2.54亿美元,与其于2019年一度触及的150亿美元的市值相较之,蒸发超98%,以人民币计,市值已蒸发超1000亿元。

与之相随的,还有一个“离场中国市场”消息——2025年2月24日,别样肉客董事会批准了一项计划,暂停公司目前在中国的运营活动,预计这些活动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末停止。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在中国市场裁员95%。虽然95%的比例很大,但由于中国员工数量基数少,故而受影响的员工数量为大约20名。

CEO伊森·布朗(Ethan Brown)坦言,“暂停中国业务是痛苦但必要的选择。”

的确,为了减少运营费用,也为了“到2026年底实现EBITDA正增长”的目标,砍掉业务发展不利的中国市场是别样肉客不得不做的选择。

相较于暂停中国市场运营的“阵痛”,别样肉客背负的压力远不仅于此。自2022年起公司业务收缩、植物肉行业整体遇冷、资本热度减退……昔日风光无两的“人造肉第一股”,俨然跌落神坛。

曾经,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之一的中国市场,被别样肉客视为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自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除了常规的推广宣传外,别样肉客还在中国建工厂、打造符合中国人口味的创新产品……但从结局来看,中国市场对此并不买账。

随着别样肉客在中国市场的落幕,“人造肉”的故事,终将难以为继。

也曾冠绝群雄

在中国市场“落荒而逃”的别样肉客,也曾冠绝群雄。

“环保”,是这家昔日独角兽的起始点。因为,其创始人伊森就是一位执着的环保主义者和动物爱好者。

伊森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环保意识的家庭,从小就对动物和自然充满热爱。在招股书写予股东信中,伊森落笔写到,Beyond Meat起源于自己童年与家人在马里兰西部家族农场的时光。也正是年少徜徉于农间与家禽共处的这段日子,让伊森在成年后有了能否可以不屠杀家禽而生产肉类的想法。

在大学期间,伊森主修机械工程,毕业后便跟随主流进入了能源行业工作。然而,他始终无法忘怀对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关切。于是在2009年,伊森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投身于植物肉的研发中。他坚信,通过开发出能够替代传统肉类的植物肉产品,可以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同时也能为动物带来更好的生活。

和许多创业者一样,伊森在创业初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一头“开荒牛”,伊森创业初期几乎投入了所有积蓄,但心怀信念的伊森历经数年努力,终于研发出一款在口味上能得到众人认可的“人造肉”。

2013年,别样肉客将其产品推向全美零售食品超市,并自此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其中,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长期关注的比尔·盖茨,也留意到了别样肉客。

据彼时外媒报道,和大多数人一样,这位科技公司的CEO起初并不认为自己会上当受骗,但当他拿起Beyond Meat一块由植物制成的鸡肉玉米饼,这肉看上去和鸡肉没有差别,而且闻起来也跟鸡肉的味道一样。他咬了一口,发现味道和质地也像真正的鸡肉,而且好吃。“当我得知这肉完全不是鸡肉做的后,我被震惊了。”

也就是这一次试吃,让比尔·盖茨选择用金钱投出自己的支持票——比尔·盖茨成了别样肉客的早期投资人。在比尔·盖茨之后,别样肉客还吸引了麦当劳前CEO Don Thompson和演员莱昂纳多好莱坞名流的投资。

名人的投资不仅为别样肉客带来了资金上的助力,而且在提升公司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上也大有助益。“明星效应”作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别样肉客的关注,也使得别样肉客在极短时间内走俏全网。

与之相对的是,别样肉客在市场推广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不同于传统肉制品品牌通过电视、广告等方式进行市场营销,别样肉客将重点置于新兴媒体推广,主要包括社交网站、数字媒体等。

一方面,公司积极通过官网与用户进行近距离接触,提供产品信息、最新消息、独特菜单以及零售渠道等信息。有个数据显示,在2018年到2019年上市前这段时间,累计有超过360万消费者浏览过“Beyond Meat”的官方网站。

另一方面,别样肉客积极布局社交媒体,与Z世代年轻群体保持密切的接触,作为一家走在潮流前沿的公司,别样肉客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媒体拥有累计超百万的粉丝人数。同时,和其他新兴的消费品牌一样,别样肉客擅长做公关活动,利用体育、娱乐明星进行事件传播,比如与知名影星莱昂纳多、NBA球星凯里·欧文等合作。

时间来到2019年5月,在身后投资人众星捧月下,别样肉客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钟,并一举摘得“人造肉第一股”桂冠。

上市首日,别样肉客的股价从25美元飙升至65.75美元,涨幅高达163%,并创下了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佳IPO纪录。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股价一度飙升至239.71美元,市值最高达到151亿美元。

至此,别样肉客迎来属于自己的巅峰时刻。

谁在抛弃“人造肉第一股”?

成功IPO,是别样肉客华丽故事的收尾,同时也是其势头衰败的开端。

2019年5月上市后,受外界对于“人造肉”的争议影响,别样肉客在此后一月时间内其股价表现犹如坐过山车般起起落落。同年6月,别样肉客发布了2019年第一财季的财报,同时也是其上市后对外公布的首份财报。

从其彼时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别样肉客在该季度的营收依旧继续保持着稳健的发展速度,具体来看,公司净营收4020万美元,同比上涨215%,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890万美元,也高于公司此前预计的3800万-4000万美元;只是公司仍持续亏损,该季度净亏损660万美元,每股亏损0.95美元,经调整后每股亏损0.14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570万美元,合每股亏损98美分。

尽管亏损还在持续扩大,但正是因为其营收增速迅猛,这也让别样肉客当日盘后股价出现了超过20%的增长。

在2020年,由于疫情初期供应链的中断,动物肉类成本不断攀升,这使得人造肉市场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机遇。在这一年,人造肉行业成为美国增长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其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45%。别样肉客也在这股浪潮中受益,其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4.25%。

然而,随着传统肉类价格的逐渐回落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消费者在选择人造肉这类通常价格较高的产品时变得更加谨慎。复购率成为人造肉产品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产品刚上市时,消费者往往出于尝鲜的心理购买人造肉。但当他们发现人造肉的价格高于传统肉类,且在口感上可能不如传统肉类时,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人造肉的吸引力便大打折扣了。

2021年之后,别样肉客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也未能持续下去。公司表现一路走低。不仅业绩亏损超市场预期,股价也较历史最高点腰斩。

2022年,别样肉客的管理层曾预计,经历了2021年的低迷之后,公司会在2022年恢复强劲增长,但这种增长并没有实现。且自2022年起,别样肉客已经连续多年业绩下滑。

最新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收入为3.265亿美元,同比下降4.9%;经营亏损为1.56亿美元,经营利润率为-47.8%。股价同样一路下跌,公司市值大幅缩水,较高位已蒸发千亿元。

显而易见,别样肉客的衰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竞争加剧是一方面,随着植物肉市场的火热,一度入局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使得这些竞争者在有限的市场中短兵相接;别样肉客自身发展受限也是一方面,产品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未形成规模效应以至于毛利率低于传统肉类行业水平……

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风口已过。

昔日火爆的“人造肉”赛道,已从资本宠儿沦为弃子。风口一过,终究不过是打了个招呼,浪花翻滚几下,瞬间消失。

昙花一现的“人造肉”赛道

退出中国市场的别样肉客,不是第一家“面露难色”的人造肉公司。在别样肉客之前,已有不少人造肉公司宣布倒闭。

2023年,两家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植物基初创公司Hooray Foods和Nowadays,相继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结束生产的计划;2024年,成立于2015年的新西兰植物肉公司Sunfed因缺少资金而宣布倒闭,同年,成立于2019年的美国人造肉公司SCiFi Foods宣告停业,公司创始人Joshua March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在当前的融资环境中,我们无法筹集到商业化的资金。”

如果要算上过去几年,传出公司关键人物离职、关闭工厂、退出部分市场、进入破产程序等等坏消息的人造肉公司,那么更是不胜枚举。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家家人造肉公司接连倒下。

回看“昙花一现”的人造肉赛道,不难发现,故事的开端,正是始于别样肉客。

2019年,席卷二级市场引发追捧的“人造肉第一股”,也带动了“人造肉”一级市场的热潮。这一年5月,同类公司Impossible Foods获得3亿美元投资,投资者包括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和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投后估值超过20亿美元。此外,THIS、Fazenda Futuro等公司也相继宣布获得融资。

这股热潮,同样从大洋彼岸吹来了中国市场。这一年5月,山东赫达成立子公司进军人造肉市场;同年7月,雪榕生物增资人造肉企业未食达;同年11月,双塔集团切入植物蛋白肉市场……自2019年成立的“人造肉板块”也自此不断爬升。

到了2020年,人造肉行业更是迎来投资热潮,相关数据显示,该年人造肉赛道投资事件发生26起,投资金额达到80亿元。彼时兴业证券发布的《人造肉产业深度研究》显示,目前人造肉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美国,美国食品巨头占据了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国内人造肉市场存在巨大的空白。

于是,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之一的中国市场,被看作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巨大蓝海,未来有可能从中诞生千亿级的“人造肉市场”。

别样肉客当时是这么想的,于是其在2020年进军中国市场。

2020年4月,别样肉客携手星巴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推出了3款全新植物牛肉产品——别样肉客青酱意面、经典千层面、美式酸辣酱大卷。标志着别样肉客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同年6月,别样肉客与西诺迪斯合作,宣布产品将遍布4500间中国酒店、餐厅和批发商。同时,别样肉客高调宣布聘请曾负责过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品牌在内的本土餐饮行业经理人担任其中国区总经理。

在华业务迅速扩张的同时,2020年9月,别样肉客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在当地建立生产设施,成为首家在中国设立自有生产工厂的跨国植物基肉类公司。2021年4月,嘉兴工厂正式启用,生产包括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Beyond Pork”在内的多种产品,并配备研发中心以适应当地口味。

然而,市场反馈并不如预期。部分消费者在尝鲜后表示,人造肉产品口感与传统肉类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他们对美食的高要求。而且,其价格高于传统肉类,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

随着一纸文件公布,也意味着过去别样肉客在中国市场的排兵布阵均成为历史。

眼看“人造第一股”起朱楼宴宾客,眼看其“退出中国市场”楼塌了。“人造肉”的故事,或许也到了无法继续的地步。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千然

【编辑】吾人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V观财报|瑞丰光电收监管函 - 天天要闻

V观财报|瑞丰光电收监管函

中新经纬5月9日电 深交所网站9日发布关于对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丰光电”)及相关当事人的监管函。
庄士机构国际发盈警,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 - 天天要闻

庄士机构国际发盈警,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

智通财经APP讯,庄士机构国际(00367)发布公告,本集团预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取得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而去年则取得亏损约9.32亿港元。根据现时可取得的未经审核财务资料分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乃主要由于确认本集团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亏损;确认本集团待售物业以及位于中国的...
易点天下向118名激励对象授予1088.125万股限制性股票 - 天天要闻

易点天下向118名激励对象授予1088.125万股限制性股票

智通财经APP讯,易点天下(301171.SZ)发布公告,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议案》《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确定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为2025年5月8日,向符合授予条件的118名激励对象授予1088.125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12.28元/股。...
晓鸣股份4月销售鸡产品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73.86% - 天天要闻

晓鸣股份4月销售鸡产品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73.86%

智通财经APP讯,晓鸣股份(300967.SZ)公告,公司2025年4月销售鸡产品2487.88万羽,销售收入1.01亿元,环比变动分别为-15.57%、-15.62%,同比变动分别为28.93%、73.86%。2025年4月,公司鸡产品销售数量、销售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但环比略降,鸡产品销售均价与上月持平。主要系下游商品蛋鸡养殖盈利空间有限及节日效应较
乐普医疗控股子公司民为生物MWN109片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 天天要闻

乐普医疗控股子公司民为生物MWN109片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智通财经APP讯,乐普医疗(300003.SZ)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民为生物”)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由民为生物申报的MWN109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3月3日受理的MWN109片临床试验申请符...
瑞银增持美兰空港106.6万股 每股作价约10.31港元 - 天天要闻

瑞银增持美兰空港106.6万股 每股作价约10.31港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5月2日,瑞银增持美兰空港(00357)106.6万股,每股作价10.3137港元,总金额约为1099.44万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1644.73万股,最新持股比例为7.25%。...
建研设计拟投资设立安徽省建院庐西发展有限公司 - 天天要闻

建研设计拟投资设立安徽省建院庐西发展有限公司

智通财经APP讯,建研设计(301167.SZ)发布公告,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为加大对肥西县建筑、市政设计咨询市场的经营力度,推动公司在省内的设计服务网络布局进一步下沉,巩固拓展本地市场,拟使用自有资金200万元在合肥市肥西县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省建院庐西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名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