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主营业务单一难摆脱行业周期,营收、净利“跳水式”下滑;厂区周边逾千亩耕地被污染、麦苗枯死,依然拿到排污合规证明,化工危险品存储不规范生产安全问题被要求整改;股东两次大规模分红8.2亿,公司账面有1亿现金4亿闲置理财,仍要IPO募资跨行产能过剩的新赛道。河南红东方化工的IPO能获批么?
01业务单一业绩跳水难摆脱行业周期核心产品面临政策“叫停”风险
今年9月,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东方”)向北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募集12.9亿元,用于工业副产盐资源化综合利用和生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红东方成立于2003年9月,主要从事农药原药及制剂、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草甘膦农药。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今,国际、国内多地已出台限制销售、使用草甘膦农药的政策,该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晰。
而红东方的几乎全部收入又都来源于草甘膦产品,且仍呈递增趋势。2020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草甘膦产品营收分别约为4.87亿元、9.48亿元、16.70亿元、3.76亿元,分别占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82.38%、84.15%、87.24%、90.02%。
主营业务单一,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是业绩和利润被市场行情高度绑定。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受粮价上涨、行业供给受限以及大宗商品需求强劲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草甘膦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到2021年底草甘膦价格达到了近年来的历史峰值。进入2022年后,草甘膦市场价格开始一路向下调整,但由于之前高基数的惯性延续,全年平均价格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使得红东方及同行的经营业绩在2022年都达到了历史高位。
但进入2023年后,草甘膦价格继续回调,红东方的营收、净利也因此“跳水式”下滑。2023年上半年,红东方营业收入7.12亿元,同比下滑37.84%;扣非后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滑70.48%。
其实,草甘膦作为农药化工本身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历史上草甘膦价格经历过数轮大涨大跌。因此,草甘膦价格下跌对红东方来说也只是“阶段性”困难时期。
来源:未来智库
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出于生物多样性考虑,草甘膦正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限制或禁止使用。在招股书中,红东方披露目前斯里兰卡、法国、德国等国家或地区对使用草甘膦出台了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另外,澳大利亚的悉尼、美国的弗吉尼亚州等城市也出台了限制或者禁止草甘膦使用的情况。
而且国内也对草甘膦发展出台了限制措施。2019年,国家发改委明确将草甘膦列为限制类产能。对此,红东方也在招股书风险披露中明确表示,“如果我国扩大草甘膦产品的禁用范围或者增加相关生产、使用限制,则可能会对公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
或许这也是红东方在新能源上游产能过剩情况下依然冒险挤入的重要动机之一。
02致逾千亩耕地污染麦苗枯死危险品存储暗存爆炸风险排污合规证明从何而来?
早在2018年4月25日,许昌市政府发布的《许昌市第四批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评定结果的通报》显示,红东方位列当地224家绿色企业名单中。但仅仅10个多月之后的2019年3月,当地就发生了一起2300余亩麦苗因草甘膦药害导致发黄枯死的环保事故,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而附近化工园区内的除草剂厂家——河南红东方被认为应担负主要责任。
来源:百度
除了2300多亩农田被污染,该化工园区周围村民的健康状况也受到很大影响。当地村民曾对媒体表示:“该村也只有两千多口人,最近三五年内,患病非正常死亡的人数高达二三十人,大的年龄五六十岁,小的才三四十岁,患病死亡的多是肺癌、肝癌等癌症。”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约406.4万例,照此推算,该村患癌人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倍左右。
由于目前公开报道中尚没有与河南红东方此次事件相关的处罚信息,红东方也没有在招股说明书中主动披露相关调查结果。
对此,北交所在首轮问询中就专门要求红东方对此次环保负面舆情的调查结果及有无处罚、违法等情况进行说明:发行人是否因对上述“草甘膦药害引起建安区 2300 余亩农田麦苗发黄枯死”媒体报道事件接受主管机关调查,说明具体调查情况及调查结论,发行人是否为草甘膦药害事件责任主体,是否受到主管机关行政处罚,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
来源:北交所对红东方IPO申请的首轮问询
面对北交所的问询,河南红东方和保荐机构中泰证券在回复中以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建安分局出具的证明文件回复称,该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8日期间没有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
来源:红东方关于北交所首轮问询的回复
为进一步证明其环保合规性,红东方又调用了建安分局在2022 年 4 月 1日出具的专项证明文件中给出的结论,称对报道中农田麦苗的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公司“污染物排放限值符合要求”,且自2015年1月至回复问询期间未受到过“行政处罚”。
来源:红东方关于北交所首轮问询的回复
《发现·华网》认为这份回复有两处值得商榷:首先,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建安分局实行的是例行常规类的“监督性检测”,而不是针对此次农田麦苗污染事故的“污染事故应急性监测”,检测性质不同,检测结果如何确保真实有效。其次,这次环保事件发生在2019年3月,但建安分局的相关证明文件却在整整三年后才出来。
另外,如果红东方的污染物排放真如建安分局给出的“符合要求”的结论,那对于2019年3月紧邻厂区发生的这起耕地污染环保事故,红东方又该作何解释。
尽管此次对北交所的问询没有做出正面回复,但其实早在去年6月15日,红东方申请新三板期间的公开转让说明书等文件就明确显示,该公司属于重污染行业,相关产品“氯乙酸、氯甲烷”涉“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在生产经营中存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情形。且公司生产的草甘膦原药及制剂属于现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项目。
来源: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官网
此外,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发布的2020-2022年间《许昌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报》显示,红东方连续三年位列许昌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前十企业,且产生量不仅没有收缩,还逐年大幅递增。
2020年-2022年河南红东方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单位(吨)
来源: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官网
除了环保问题备受质疑,在生产安全方面,因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红东方也被要求整改。今年7-8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启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3年第一次部级督导核查。督导核查组现场检查发现,红东方将甲醇与三氯化磷、硫酸设在同一罐组内,暗存爆炸风险,其中硫酸为Ⅰ、Ⅱ级毒性物质;同时红东方存在卸车现场无紧急切断阀、液氨储罐水喷淋系统不能覆盖所有可能漏氨的部位等多项问题隐患。
但对于这次现场督导核查及被要求安全整改的情况,红东方也未在申报材料中进行披露和说明。
此外,红东方计划IPO募资后新上马的新能源生产项目在环保监管要求上也难“及格”,需要借用本区多家其他企业的减排“余额”。今年9月25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副产盐资源化综合利用和生产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明确提到,需要区内其他几家企业的减排量为红东方做倍量或等量替代:
“本项目建成后新增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颗粒物0.2173吨/年、二氧化硫0.0014吨/年、氮氧化物2.0867吨/年、挥发性有机物0.0858吨/年,其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河南宥恒实业有限公司年产4000套书柜、3000套货架项目形成的减排量中倍量替代,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许昌市2022年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形成的减排量中倍量替代;新增水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需氧量4.2856吨/年,氨氮0.4029吨/年,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许昌高铁北站组团经济综合试验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形成的减排量中等量替代。”
公司属于重污染行业,主营产品为“限制类”,工业危险废物逐年递增,危险品储存存在爆炸风险……尽管有这么多环保和生产的负面舆情,但作为当地重要企业,红东方还是被一路“保送”,拿到了IPO募资新项目的环评过审资格。
就在11月30日,许昌市人民政府官网刊登的一条最新资讯详细阐述了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建安分局为助力红东方环评以推进北交所IPO顺利过审所做的诸多贡献:
来源:许昌市人民政府官网
仅用1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正常需要几个月才能走完的所有环评审核环节,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建安分局一举打破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理时限的“新速度、新纪录”。面对政府部门的如此“贴心”服务,连红东方高管都忍不住称赞“着实让人感动”。
03现金1.2亿闲置理财4亿前手分红8亿后手募资2亿补流
此次IPO申请,红东方原本计划募资12.9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其中的近11亿元将用于工业副产盐资源化综合利用和生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还有2亿元做补充流动资金。
来源:红东方招股书
据公开报道,早在去年8月和今年5月,红东方股东就分别进行了两次现金分红,合计8.2亿元,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合计为11.49亿元。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8月31日,公司审议通过《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权益分派预案的议案》,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60元(含税),合计4.61亿元,这笔分红主要落入红东方实控人韩根生、于红霞夫妇口袋。
今年5月,红东方又发布了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的公告:公司以总股本76,6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 46.90元(含税),共计分配3.59亿元,于2023年6月1日完成分配。按照98.07%的持股比例,实控人夫妇再次获得分红约3.52亿元。
来源:红东方招股书
其中去年8月这次,恰好是红东方第二次登陆新三板。据报道,挂牌后的第四天,红东方就发布了4.61亿元的分红公告。根据红东方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挂牌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为950,894,727.82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949,123,129.67元。即未分配利润近9.5亿,分红4.61亿。
在分红公告中红东方还特意强调,此次权益分派所涉个税将依据《关于继续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公告2019年第78号)执行。
如果是在挂牌之前分红,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个人拥有债权、股权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意味着红东方个人股东共需缴纳税款近1亿元。
但根据上述新三板的个税免减政策:个人持有挂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对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按98.07%的个人持股比例计算,挂牌新三板后再分红,韩根生、于红霞夫妇俩共省下了9000多万元的税款。
除了两次分红8亿多,红东方账面上还有4亿多银行理财产品。针对这笔资金,红东方在招股书说明中称主要是“公司利用暂时闲置资金,提高使用效益”。
来源:红东方招股书
截止2023年一季度,红东方的公司账面现金达1.2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即理财产品)为4.12亿元,且无任何银行借款。也就是说,红东方在分红8亿多后仍有1亿多现金、4亿多闲置理财资金的情况下,仍要募资2亿来补流。
北交所首轮问询也提到了这一问题,对此红东方回复称,基于“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战略”, 去掉了原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2亿元,将拟IPO金额调整为10.91亿元。
04募资10亿转投产能过剩新赛道盈利把握有多大?
据招股书显示,红东方此次IPO“工业副产盐资源化综合利用和生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的募资额为10亿元,拟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精细化工园区内,用来建设“资源化综合利用公用工程投资建设”和“年产20000吨五氯化磷及2000吨六氟磷酸锂”两大子项目。
其中,“资源化综合利用公用工程投资建设项目”拟投资6.5亿元,项目新建年产5万吨烧碱的离子膜电解装置及配套高纯盐酸装置和环保装置等,使得公司工业副产盐得以回收再利用,同时为草甘膦原药和五氯化磷生产提供原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年产20000吨五氯化磷及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新建五氯化磷、六氟磷酸锂生产车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年产20,000吨五氯化磷和2,000吨六氟磷酸锂的能力,推动公司业务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五氯化磷是制作六氟磷酸锂的关键原材料,前一个项目为五氯化磷提供原材料,而后一个项目确保六氟磷酸锂的生产供应,最终产品为锂电池电解液。从募资方案本身来看,红东方这一布局考虑了跨界新能源的整体产业链。但从行业本身和公司的行业经验来看,未来的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从六氟磷酸锂产品的市场行情来看,东吴证券11月26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六氟磷酸锂市场亦无利润存在,价格竞争极其激烈。”另外,与前两年相比,六氟磷酸锂产能过剩更为严重,价格已经从最高的60万元/吨跌至如今的不足10万元/吨,行业普遍陷入亏损当中。在供过于求产能出清的当下,别说盈利空间,企业能否存活都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锂电池电解液行业的竞争格局只会愈发激烈。各家企业在成本控制和技术领先方面的能力,将成为其在电解液行业拉开盈利差距的核心影响因素。
再从红东方的过往历史来看,公司此前并没有涉足过锂电池电解液相关业务,仅实控人韩根生、于红霞夫妇旗下有一家名为红东方新能源的公司,但该公司并未有实际经营业务。综上,红东方跨界锂电池电解液行业,是否具备可持续的经营能力,恐怕还要打一个问号。
不过,进军新能源领域,红东方也做了两手准备。除了募资10亿全新投产一套锂电池电解液生产链,还有就是对草甘膦产生的副产品氯甲烷为原材料进行新能源电子新材料及水性净味环保溶剂项目的建设投产。
来源:红东方招股书
红东方在招股书中做了这样的前景规划,“在保证草甘膦主营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氯甲烷市场价值,延链投资建设年产 4.2 万吨新能源电子新材料及水性净味环保溶剂项目,利用氯甲烷生产二乙二醇二甲醚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高档水性油墨涂料等领域,促进公司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宽公司盈利点。”
但红东方也做了风险提示:在新业务的开拓过程中,可能产生研发进度不达预期、新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新产品销售收入或盈利情况低于预期等风险。这也意味着红东方现阶段投资六氟磷酸锂依然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