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集团负债3.72万亿,远超恒大成债王,昔日巨头何以崩盘?

2023年10月07日18:11:03 财经 1992

中植集团负债3.72万亿,远超恒大成债王,昔日巨头何以崩盘? - 天天要闻

视频请点击下方链接:

中植集团负债3.72万亿,远超恒大成债王,昔日巨头何以崩盘? - 天天要闻

但是,尽管对市场造成巨大震动,但相比于恒大债务危机的热热闹闹、全民关注,中植的债务危机却显得低调了许多。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中植集团的债务违约,涉及的主要是有钱人群体,一方面,很多中植集团投资人的资金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即使出现了损失,也不敢过于声张,另一方面,这些投资人都是有钱人,损失这些即使也会很心疼,但大体上不至于到了倾家荡产的程度。

与之相反的是,恒大集团旗下烂尾楼的受害者多数都是刚需群体,是打工者,恒大财富非法集资的对象,多数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顶多算是中产而已,这些人的资产就这么多,一旦被恒大坑了,可能真的这辈子很难翻身,因此他们会据理力争,通过各种方式反应诉求。

因此,很多人调侃中植集团是良心爆雷,因为它不坑老百姓,坑的绝大多数都是有钱人。不过,中植集团爆雷也好,恒大集团爆雷也好,本质上都是对财富的掠夺。

中植集团负债3.72万亿,远超恒大成债王,昔日巨头何以崩盘? - 天天要闻

中植集团的债务危机并非一日之寒。我们可以从其创始人解直锟的创业历程中寻找一些线索。解直锟于1980年代创立中植集团,以实业起家,最后逐步涉足到了金融领域,并在金融领域大展身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中植集团,这个资产万亿的财富帝国。然而,随着解直锟的突然离世,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开始显现出一些不稳定因素。

解直锟离世后,其继任者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化解风险,扭转公司的下滑趋势,同时还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市场竞争。尽管中植集团在多方面做出了努力,但仍无法扭转乾坤。

同是中国顶尖的企业,在此次中植集团暴雷事件中,人们难免会将其与曾经的“债王”恒大进行比较。恒大债务危机曾在2019年引发广泛关注,如今中植集团的债务危机似乎有超越恒大的趋势。

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恒大债务危机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过度的杠杆扩张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而中植的债务危机则主要是由于其金融业务的过度扩张和风险控制不力。

中植集团负债3.72万亿,远超恒大成债王,昔日巨头何以崩盘? - 天天要闻

从数据上看,中植的负债规模确实令人震惊。据公开资料显示,中植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4%。这样的债务规模无疑已经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这也是中植集团暴雷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监管不断收紧也是中植暴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监管也日趋严格。特别是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负债规模和融资方式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使得中植集团的融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加剧了其债务负担。

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中植集团暴雷的原因。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市场出现了波动和调整,这使得中植集团的投资收益大打折扣,进而导致了其财务状况的恶化。

中植集团的暴雷事件,无疑给中国的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这个曾经的巨头企业,因为过度的负债突然间陷入了巨大的困境。给投资者、中植集团自身、其他相关方以及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中国的金融监管带来了警示。

中植集团负债3.72万亿,远超恒大成债王,昔日巨头何以崩盘? - 天天要闻

对于债权人来说,中植集团的巨额债务违约将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风险。由于中植集团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债务违约可能会对相关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这一点可以从恒大的债务危机中得到印证,当时恒大的债务违约事件导致多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中植集团的暴雷将对债权人带来巨大的损失,也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同时,中植集团的暴雷也将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中植集团的倒闭或债务违约可能会引发市场对于企业信任度的降低,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一点可以从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得到启示,当时由于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或债务违约,导致全球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动荡和危机。因此,中植集团的暴雷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中植集团的未来将走向何方?目前来看,中植集团的未来走势尚不明朗。过往中植集团在实体产业和金融领域有着深厚的基础,这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虽然当前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但这些核心业务仍然有可能为其带来转机,尤其是在国家鼓励实体经济和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希望中植集团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

然而,要走出当前的困境,中植集团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包括有效化解债务风险、调整业务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效率等等,不过,说实话,中植集团未来的前景并不令人乐观。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7月5日起,燃油附加费价格上调 - 天天要闻

7月5日起,燃油附加费价格上调

请点击下方关注“中新浙里”“星标”新妹不迷路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迎来上涨。7月1日,从第三方出行平台获悉,有航司发布通知称,自2025年7月5日零时起(出票时间)调整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800公里(含)以下航段向每位成人旅客收取1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向每位成人旅客收取20元。此次调整相较于上个月均上涨了...
香港回归28年来,与内地货物贸易值年均增6.3% - 天天要闻

香港回归28年来,与内地货物贸易值年均增6.3%

7月1日消息,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据深圳海关统计,香港回归28年来,内地与香港货物贸易值从1997年的420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万亿元,贸易规模增长4.2倍,年均增长6.3%。今年前5个月,经深圳口岸的内地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达6502.4亿元,同比增长6.5%,占内地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近七成。(深圳发布)(来源同花顺...
A股午评:三大指数早盘涨跌不一,银行板块集体反弹 - 天天要闻

A股午评:三大指数早盘涨跌不一,银行板块集体反弹

A股三大指数7月1日早盘涨跌不一,截至午盘,沪指涨0.21%,深成指跌0.32%,创业板指跌0.58%,北证50指数涨0.21%。全市场半日成交额9813亿元,较上日放量487亿元。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板块题材上,光刻机、银行、创新药、电力、中船系板块涨幅居前;多元金融、跨境支付、铜缆高速连接、固态电池概念股跌幅居前。盘面上,...
沙特主权基金PIF又“增肥”:总资产增至1.15万亿美元 - 天天要闻

沙特主权基金PIF又“增肥”:总资产增至1.15万亿美元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秦嘉禾)本周一,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截至2024年底的合并财务报表。根据文件,2024年PIF总资产同比增长约18%,跃升至4.32万亿里亚尔(约合1.15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4月沙特公布的“愿景2030”2024年年报中,PIF在2024底的资产规模为9413亿美元。PIF...
规模7450亿,下半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出炉,首发定档7月14日 - 天天要闻

规模7450亿,下半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出炉,首发定档7月14日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杨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再度加快。2025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上半年超长特别国债共计发行5550亿元,占全年额度的42.69%,下半年剩余规模7450亿。财联社注意到,从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发行计划来看,下半年新的2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较原计划提前了10天,另外9月各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较原...
画说热点|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了! - 天天要闻

画说热点|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了!

今天,@证监会发布 微博显示,证监会更换了长期使用的机构标识,由套环改为三个V字形环抱。 证监会原来的LOGO由三个红色的三角构成一个公字图案。此LOGO寓意“三公原则”,表示中国证监会将....
今天,这只转债最后交易日!不操作或将损失超30% - 天天要闻

今天,这只转债最后交易日!不操作或将损失超30%

又有银行转债将被提前赎回。7月1日,杭银转债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1日收市前,投资者所持杭银转债可继续在二级市场交易,7月4日为杭银转债最后转股日,7月4日收市后,杭州银行将以100.4932元/张的价格赎回未转股债券。截至6月30日收盘
【午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银行股迎集体反弹,稳定币与固态电池概念双双陷入调整 - 天天要闻

【午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银行股迎集体反弹,稳定币与固态电池概念双双陷入调整

一、【早盘盘面回顾】财联社7月1日讯,市场早盘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9606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63亿。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芯片股集体走强,凯美特气等10余股涨停。银行股展开反弹,建设银行等再创历史新高。下跌方面,稳定币概念股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