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三十年(八)周期周期周期

2023年10月05日09:16:05 财经 1898

原创:温志宏(珠江会执行会长、经济学博士)

现在正值中秋国庆假期,古人说“月有阴晴圆缺”,讲的就是“周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也是“周期”。对于我国三十年的市场经济来说,已经历或将经历怎样的周期呢?

1、前三十年的经济周期

图1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三十年(1993-2022)经济增速数据,其特征是:

(1)从30年的大周期看,经济增速呈趋势性下行。前20年,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都在8%以上;后10年,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都在8%以下。说明粗放式的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

(2)前十五年(1993-2007),经济增长速度经历了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的明显周期。2007年的经济增速14.2%为三十年来的最高值,而1998-1999年的低点是受到了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

(3)后十五年(2008-2022),从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增速减缓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几乎是一路单边下行至今。4万亿的刺激,以及一年比一年巨大的货币流通量,只是吹大了房地产泡沫,并没有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等影响,让我们清楚看到:潮水退去之后,“裸泳”的正是我们自己。图中这条曲线,是不是有点难看?


市场经济三十年(八)周期周期周期 - 天天要闻

图1、市场经济三十年的GDP增速

2、影响经济周期的三种力量

有三种重要力量,影响着经济周期。

一是市场的力量。人们对产品和服务有需求,于是就带动了生产供给;生产者只对投资收益感兴趣,但客观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供需两旺,带动了经济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充分利用人们逐利的本能,从而达到供需双方互利的效果。但是,生产者过度的逐利又会造成产品和服务供过于求,边际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破产。也就是说,市场的力量必然会导致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等经济周期的产生,这是人性使然。

二是政策的力量。由于市场的力量无法避免经济周期的产生,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利用政策的力量,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刺激其发展,让其尽快走出低谷。恰当的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周期,减轻大幅波动带来的损失;但不恰当的政策也可能使经济波动更加严重。比如,经济过热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企业负债率过高,当经济衰退和萧条的时候,高额的财务成本就会加大企业亏损或破产的风险。近年我国房企债务纷纷暴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如此。

三是科技的力量。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的周期: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而努力创新,当创新突破出现时,社会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成果普及后,过度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经济从繁荣转入衰退。如此循环往复。

从图1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大幅波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说明我们还不能对上述三种力量善加利用。

3、后三十年的经济周期

我们当前乃至未来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稳增长”:最理想的情况是,未来以年平均6%的增长速度稳步发展,波动幅度在4-8%之间(最好是5-7%),这样我们就可以在10-15年内超越老美,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这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但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走出经济周期的底部?

要走出经济周期的底部,只有美好愿望是不行的,还得依靠上述“三种力量”。

(1)市场的力量:看看广大老百姓和一众企业,似乎一个比一个惨,在市场失灵的时候,不知道可以指望谁;房企的雷还没爆完,房企的上下游企业会不会暴雷呢?金融机构会不会暴雷呢?大部分制造业又怎样呢?大部分线下商业又怎么样呢?国企央企能指望吗?——如果依靠市场的力量,什么时候可以走出经济低谷呢?

(2)政策的力量:我国在2011年就出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要从高能耗、高污染、高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十多年过去了,转型升级实现了吗?2017年我们就开始防控金融风险,现在的金融风险控住了吗?——我们是否会面临政策失灵的困境?

(3)科技的力量: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最近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们不但是制造业的世界工厂,还是学术论文的世界工厂,真是可喜可贺!但是,要依靠这些论文“砖家”走出经济低谷,你敢指望他们吗?——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乏力,恐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由于“三种力量”的不可控,我们只能分三种情况预测一下未来经济的走势了:一是乐观的情况,就是在未来5年内,“三种力量”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国重新走上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二是不乐观的情况,就是在未来10年后,我国才重新走上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三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在未来15年后,我国才重新走上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如果算上2008年之后15年的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参考日本的情况,我们的后人是不是也会评论这是“失去的20-25-30年”?希望不要像日本,出现“失去的30年”那样糟糕的情况。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这样的经济周期,就要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了。

未来15年,希望我国在经济总量上能够超越美国;未来30年,希望我们的人均GDP能够跻身世界前列。这样,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珠江会,致力于产业链资源合作,欢迎关注“珠江会”头条号并与我们联系。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聚力湘中 投资娄底正当时 - 天天要闻

聚力湘中 投资娄底正当时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罗子依 通讯员 廖永华 段丹琦 娄底报道2025年1-5月,娄底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14.6%的亮眼成绩领跑全省,制造业、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达22.2%、14.6%、23.7%。其中,民间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新一轮反内卷冲锋号吹响,新兴产业民企占比高需因业施策 - 天天要闻

新一轮反内卷冲锋号吹响,新兴产业民企占比高需因业施策

新一轮反“内卷式”竞争冲锋号吹响,不仅包含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还涉及民企占比较高的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产业。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成为国家层面给出的反内卷政策新信号。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主持召开的...
巨头接连进场,东中部枢纽之争再起? - 天天要闻

巨头接连进场,东中部枢纽之争再起?

每经记者:唐俊 每经编辑:杨欢图片来源:摄图网_507763757专业货运机场的想象力有多大?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公布最新数据——上半年国际货邮吞吐量22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252%;货运航班量闯入全国
我们一起看苏超——江苏银行上海分行 “金融+体育”助力市民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们一起看苏超——江苏银行上海分行 “金融+体育”助力市民美好生活

7月6日晚,上海月星环球港5楼环球广场化身足球热情的海洋——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在此精心策划了“我们一起看苏超”主题活动,通过高清大屏同步转播,带领数百名沪上球迷沉浸式体验2025江苏银行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第六轮淮安与常州的焦点对决。这场跨越地理界限的足球之约,不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绿茵场上...
信泰人寿举牌华菱钢铁背后:年内险资已至少举牌19次 - 天天要闻

信泰人寿举牌华菱钢铁背后:年内险资已至少举牌19次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张益铭近日,信泰人寿发布公告称,通过传统账户保险责任准备金于二级市场增持华菱钢铁69.09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0.01%。本次权益变动后,信泰人寿持有华菱钢铁股份比例达到5%,触及举牌线。信泰人寿表示,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监发[2014]13号)和《关于优化保...
横琴五年产业发展蓝图出炉;无人配送车落地横琴丨横琴财报 - 天天要闻

横琴五年产业发展蓝图出炉;无人配送车落地横琴丨横琴财报

编者按: 横琴财经风向标,每周一读见真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日新月异,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有企业融资的佳音、产品上新的盛事,处处涌动着商气、人气与烟火气。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推出《横琴财报》栏目,以周报形式发布横琴最新前沿资讯,包括融资风向、企业动态、对澳合作、政策红利等,让各界人士从全方位、多...
五天四板,强势爆发 - 天天要闻

五天四板,强势爆发

今天是量化新规落地首日,A股缩量明显,全天成交1.23万亿,上个交易日为1.45万亿。但在缩量的情况下,A股今天没有太大的跌幅,上证指数甚至收红。目前市场依然观望情绪浓厚,但抛售压力有限。板块上,电力股逆市爆发,韶能股份、华银电力、世茂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