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贝艺
今年以来,济南槐荫区按照市委建设“强新优富美高”现代化强省会要求和全市“项目突破年”部署,优化“125510”发展思路,把今年确定为全区“抓项目强产业攻坚提升年”,开展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工业增长等“十大提升行动”,聚焦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拼出加速度、创出新高度,以项目大突破推动产业大提升,以产业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

抓实大项目、大产业建设
打造黄河流域首屈一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布局如对弈下棋,落子精准与否涉及长远,牵动全局。越是拼经济,越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越要以项目和建设的高质量确保发展的高质量。
槐荫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致力于打造黄河流域首屈一指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地和千亿级产业集群。
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临床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艾盟国际模式动物克隆中心等11个国际合作项目落户,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全面收尾……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片区高质量发展正阔步迈入加速突破、加速跃升、加速蜕变的新阶段。

作为省市区共建的重大健康产业项目,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是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济南市“项目突破年”的主阵地之一。目前,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累计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4个,开工面积约836万平方米,实现总投资约741亿元。为聚力提速重点项目建设,槐荫区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定位不动摇,加快产业导入,以速度拼成效、以效率抢先机,促进医养健康产业迭代升级和高端特色项目加快落地。
半导体产业是槐荫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当前,槐荫区有打破国际垄断、占领国际制高点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天岳先进,作为先进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已吸附23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槐荫区;作为槐荫区智能制造产业的“链主企业”和全球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的济南机床二厂,2022年签约合同额突破百亿大关,今年1-5月份累计完成产值35.1亿元,同比增长50.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1%。
一组数据来看,槐荫区工业经济展现出充分的韧性和活力,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市前列。
瞄准创新“牛鼻子”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抓住创新的“牛鼻子”,才能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槐荫区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在传统工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累累硕果。智能制造领域,济南二机床集团紧盯“百亿产出”目标,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今年1-5月产值同比增长50.2%。先进材料领域,天岳先进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今年又高起点谋划推动扩产能项目,致力于打造全亚洲最大的碳化硅衬底生产基地。元山电子二期功率模组产业化项目实现高质量突破,拟建设高温高功率全碳化硅模块生产线,预计10月底完成所有设备进厂,年底前完成单机调试和投产。
好的企业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滴灌”强培育,今年以来,槐荫区不断加大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分类分级指导,31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企业获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和评价;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72家(次)、省市级瞪羚企业40家(次)。

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为企业营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槐荫区在改革中寻找突破点,在“京沪会客厅”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目前可为省会经济圈、京沪高铁沿线城市、黄河流域沿线城市136个区县,提供40项省市级、25项区级高频事项,800余项省市区三级公共服务事项“跨域通办”业务。
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当好服务企业的问题调查员、政策研究员、信息联络员和落实监督员。槐荫区坚持“重点企业包挂负责人联系”制度,“一企一策”实施精细化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人才招聘、融资需求、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今年以来,槐荫区为85个企业(项目)兑现市、区级工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2370万元,为3家企业解决了1000万元贷款需求,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槐荫区突出政策引领,打造引才育才“强磁场”,与省市人才政策叠加发力,制定了“科创十条”和“智汇槐荫”人才政策22条,设立了1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和目标额度10亿元的区政府投资基金。同时,在奖补激励上再给力、再提速,发挥数字金融产业园功能,促进人才、资本、产业有效衔接,扩大“人才贷”支持范围和额度;扎实推进“免申即享”,2022年落实各类政策性减税免税近40亿元,兑现各类奖励扶持资金1.4亿元,发放高层次人才住房低息贷款7000余万元。
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
助推济南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
槐荫作为济南乃至山东的重要门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省会“1+6”都市圈战略交汇点。济南西站每天388趟高铁,直达全国343个城市,是山东省首个实现地铁、高铁、长途客运、市内公交“零换乘”的交通枢纽。卓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槐荫区加速推进商业向枢纽消费转型的有利条件。
目前,槐荫区已经形成了以“润华汽车主题公园、匡山汽车大世界、山东老屯汽配城、华东汽车配件市场”等为代表的汽车综合服务园区,拥有65个汽车系列品牌。近年来,槐荫区高标准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规划面积39 平方公里。去年,槐荫的汽车消费占全市汽车消费46.6%,要买车,到槐荫,已经成了不少济南乃至周边市民的首选。

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济南西部核心区域,距济南西站不到3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品牌来此办展。今年,截至目前,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已规划展会130场。以会展消费为中心,也带动住餐购游消费大幅提升。槐荫区将以打造会展产业链为抓手,全力推动会展与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持续推进首店品牌引进、夜间经济和商圈提质发展,提升印象济南、弘阳广场、百联奥特莱斯、宜家、迪卡侬等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万达广场、远大购物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在原有近百家品质酒店的基础上,年底前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再新开业美悦云禧、地平皇冠假日等5家高端酒店,可投入使用1300余间房间,进一步激发会展消费潜能。
“这么美、那么近,周末到槐荫!”近年来,槐荫区的四季美景和夜经济也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除了2处4A级国家旅游景区、2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今年,槐荫区还被授予“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北临黄河绿色长廊景观带,西怀江北最大的国家级济西湿地公园,坐拥匡山风雅、腊山云屏、峨嵋山“十二景”,玉清湖千顷碧波、黄河畔万亩稻香,玉水白鹭、银杏连岸;“槐荫四宝”“黄河稻蟹”闻名遐迩……槐荫区拥有非常优越的生态禀赋。近年来,槐荫区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提供丰富的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不断完善旅游全产业链,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路线,进一步擦亮槐荫区文旅消费品牌。
建设美丽槐荫
以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回应民生所盼
总投资20亿元的轨道交通与公交枢纽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征收工作圆满完成,投资3.03亿元对5个街道8个片区、121栋住宅楼进行改造提升,全力推动老旧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目前已惠及55个社区、共计6.1万余户群众……槐荫区以实际成效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持续以城市功能品质的优化夯实创建基础、回应民生所盼。
今年,槐荫区20件民生实事全面推进同时,投入专项财政资金近两千万元,首批推进的16家农贸市场、周边100余个小区小巷焕然一新,覆盖全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获得群众点赞,今年1-5月份全区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77.8%。槐荫区坚持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8300余人;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年内将建成3处、开工建设8处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完成2处教学楼加建和3所学校活动场地改造工程。

良好生态环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槐荫区聚焦“美”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进美丽槐荫建设。槐荫区加快黄河岸线生态保护,实施黄河防洪工程绿化提升和重点区域亮化工程。同时,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投资3.08亿元开展腊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小清河源头水质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此外,槐荫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在全省率先申请获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专项债3.16亿元,有力促进了槐荫区农业设施全面升级、弱电线路全面入地、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推动沿黄“七星九美十三香”29个村连片打造,实现串珠成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