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结束加息已成定局,中国的银行股和保险股却涨疯了。
5月4日,节后首个交易日,中国金融板块涨疯了,保险板块大涨5.56%,银行板块大涨2.88%,整个中字头板块也被带飞。
为什么?追本溯源,我们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1、保险板块怎么涨起来了?
我们看一下这次保险板块启动时间,4月27日。
4月27日当天,a+h股上市保险公司一季度“成绩单”集中亮相,五大险企合计净利润865.01亿元,同比增长52.31%,大超预期。
在业绩的刺激下,保险板块大幅飙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保险行业的环境没有什么变化,保费收入、资产和理赔等等,基本上都没啥变化。
唯一变化的是,会计准则。
2023年1月1日起,上市保险公司实施2017年3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2020年12月《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两个新准则。
在新会计准则下,更多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长导致净利润大幅增加。
所以,通过会计准则变化,导致行业的业绩上涨,总感觉有点“虚”。
市场如果只是“炒业绩”,那么这个行情不大可能持续下去,除非炒“中特估”轮到它了。
2、银行板块怎么涨起来了?
前几个交易日,银行板块就开始启动了,走势显著强于大盘。
在分化加剧的市场环境中,银行股多次走出了逆势上涨的独立行情,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的股价已经刷新了近年来新高。
第一个解释:
4月27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
这份文件最大变化是,不再提“两增两控”,正式取消了“两增”的量化指标限制。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信贷政策不再没有原则地照顾对小微企业了。
从愿望上看,照顾中小企业是好事儿,很多时候都是“好心办坏事”。
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大家都没有贷款需求,大企业还都以贷转存,获得廉价贷款后,反手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赚个价差。
小微企业也没有贷款需求,但是政策就是要求对小微企业贷款保持“两增”。
银行能怎么办?只能降低对小微客户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审核。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量信贷资金投向了经营能力弱、盈利能力差、信用度低的人群,大规模信贷违约即将发生。
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质量会被严重削弱。
这个政策的意义是,不再让银行违背市场规律干业务,提振了市场对银行板块的信心。
(当然,现在银行最大的压力还是,把款贷出去,这份文件还没有那么快的被执行下去,但是可以炒预期)
第二个解释:
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非常强势,中国未来经济形势不错,导致银行信贷质量好转,并且银行股估值偏低,pb仅为0.57倍,还不到1,太低了。
在“中特估”逻辑的驱动下,银行板块大幅上涨,也符合逻辑和事实。
第三个解释:
至于今天,银行股大涨,其实也没有什么催化剂。
其实,我们可以从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的角度,理一下银行业的逻辑。
美联储隔夜加息25个基点后,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了。
接下来,美联储就会进入降息周期。
我们知道,中美经济周期错位,货币政策周期也一直相背离:美联储紧缩时候,我们货币宽松;美联储货币宽松的时候,我们货币紧缩。
现在美联储货币紧缩到头了,该轮到我们货币紧缩了。
现实情况也是,我们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大撤退,开始“边际”紧缩。
证据之一就是,央行在一季度报告中,删除了“逆周期调节”这五个字。
货币政策变化,如何影响银行业绩呢?
货币政策极其宽松,利息很低的时候,银行业压力很大,因为给民众支付利息是刚性,但是又无法把款贷出去,自己的收益没法增加,所以银行压力很大。
货币政策极其紧缩,利息很高的时候,银行业压力也很大,因为银行买的债券等其他资产,价格会大幅下跌,导致整个资产质量下降。这也是美国银行业“爆雷”的原因。
只有在利息不低不高的时候,银行的日子最舒服,既可以轻松地吃息差,又不用担心资产爆雷。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就是,不断降息,信贷政策极其宽松,结果就是,银行的贷款利息不断下降。
我国银行就是赚息差,贷款利息下降,银行的收入就亚历山大。
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后,市场上的资金变贵,银行收入会好转。
根据政策趋势,我们马上就会进入对银行极其有利的宏观环境。
我们注意一下,资本市场炒的是预期,并不一定非得实际发生,只要逻辑没毛病就行。
所以,从逻辑上看,支撑银行板块的逻辑,要比保险板块强,行情持续时间也可能会久一点。
最后,回顾一下美联储本次美联储加息
1、加息:25个bp
5月3日,美联储决定加息25bp,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至5.0%-5.25%,创2006年6月以来新高。
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在短短一年左右时间内累计加息500bp,加息速度远超前数轮紧缩周期。
2、缩表:继续
继续缩表,美联储将继续减持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上限为950亿美元(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mbs)。
3、经济:偏乐观
“一季度美国经济仍然保持温和增长”,这包括“就业数据在过去几个月里保持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通胀仍在高位”。
4、美国银行业危机:影响了美联储决策
鲍威尔明确银行风险导致了家庭和企业信贷的收紧,进而可能会影响经济、就业和通胀。
虽然鲍威尔表示,通胀仍然是美联储关注重点,但是美国银行业危机,已经影响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因为当下美国通胀仍然很高,很顽固,并且没有降温的迹象。
5、最后一次加息?
一方面:鲍威尔讲话表示,原则上不需要利率提高那么高,正在评估是否达到限制性水平,认为或已经达到了限制性水平(或已经接近达到),也就意味着也许可以暂停加息了。
并且,美联储在声明之中删去了将继续加息的表述,已经对6月停止加息作出最明确的指引。
另一方面:表示此次会议尚未最终决定6月停止加息“a decision on a pause was not made today”,如果有必要将继续加息“prepared to do more”。
我们的观点是:
1、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会趋向于衰退,这会极大的缓解美国通胀压力。
2、只要美国通胀不继续上行,美联储加息基本上结束了。
3、美联储加息结束了,不意味着降息会很快到来,除非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恶化,逼美联储出手救市。
比如,美国银行业危机继续发酵,比如美国“债务悬崖”,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等等。
美联储主导的逻辑即将退居二线,未来市场走势可能会相当平淡,全球市场需要寻找新的逻辑支撑,比如中美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