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计发月数
养老金计算方法牵扯到很多系数,我们首先看一下全国通用的退休金计算方式。
全国通用的退休金计算方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其中只有个人账户养老金会涉及到计发月数:
根据《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等因素确定。
举例:
李叔的退休年龄为60岁,到了退休年龄,满足领取养老金条件,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39,那么李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39。
也就是说,计发月数是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时会使用到的计算数据,并不是退休后养老金发放月数的上限。
领完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的养老金,养老金就不发了?
基础养老金,是指根据参保人员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和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计算出来的养老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根据参保人员退休时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和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从本人个人账户中支付。
当个人账户全部领取完后,将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继续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会影响养老保险待遇;并且养老金是发放终身的。
如何估算退休后的养老金
计算及判断养老金多和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最低缴费标准,那么对应的就是60%。
二是缴费年限。按照15年来交费也是属于最低缴费年限。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没有办法得出结论的,就是所在地区对应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但依据这两项条件可以大致估算出养老金可以获得多少钱。
人社部于2019年底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了养老金测算服务,目前支持的是城镇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测算。
通过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点击http://si.12333.gov.cn,输入相应参数,就可以测算自己的养老金
同时,也可通过电子社保卡也可以测算退休后的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第1年缴费工资/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第n年缴费工资/第n-1年职工平均工资)÷实际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
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含利息)÷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有参保条件,即便累计缴费年限能达到15年以上,再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就应该继续参保,以此来扩大自己的累计缴费年限,从而能够增加自己养老金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