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逻辑和发展路径,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青白江,一座国家“一五 ”期间因工业而生的城市,走过“因厂建区”“因工兴区”的历史进程。过去10年,青白江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借力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开行和成都国际铁路港陆港枢纽建设带来的强磁场效应,从“战略后方”走向“开放前沿”、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步入“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的发展新阶段。
青白江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的发展目标,把“加快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开放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品质生活区和陆港主枢纽”(简称“四区一枢纽”),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实施路径,找到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城市发展逻辑——“起承转合”,实现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起”点:枢纽为擎,引领对外交往
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从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直奔欧洲大陆腹地——波兰罗兹,正式开启青白江国际化征途。
成都中欧班列
作为这趟首发列车的驾驶员,仲俊斓见证着青白江融入“一带一路”的轨迹——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联接境内外城市100余个,开行量和综合评价指标全国领先。
火车司机仲俊斓鸣响了汽笛
在一趟趟班列的往返中,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百亿级台阶,并收获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多张国家级名片。
这个巨大的变化,迅速触动了班列另一端的外国人。2019年,接待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主席等外宾149批次;2020年,16位外国使节打卡青白江;2021年,又有11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到访青白江……他们期待了解,让“丝绸之路”焕发新生的起点,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在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中,对外开放,成了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青白江充分发挥国际门户枢纽的引擎作用,高标准推进对外交往引领区建设,积极搭建对外交流交往新平台,开展多层次深度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区域现代化国际化水准。
国际友城音乐周
外国使节在城厢古镇参观
“这里是成都乃至四川眺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开展国际传播的‘富矿之地’。”2021年1月,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惠小勇带着团队,在这里设立四川首个国际传播观测点位。
无独有偶。今年4月22日,在省外事办举行首批“四川外事参访重点单位”授牌仪式中,成都国际铁路港被授予“四川外事参访重点单位”铭牌。
成都国际铁路港被授予“四川外事参访重点单位”铭牌
作为国际化港口展示窗口——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拔地而起,入驻欧洲、中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35个特色场馆。其中,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32个场馆已投运。自2020年5月试运营以来,接待共计1700余批次,2万余人次。
亚蓉欧国家(商品)馆
在一声声汽笛声里,青白江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相辉映,呈现多元和紧跟时代的特点,仅2021年,青白江就举办30余场次国际交流活动,青白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产业传“承”:因势利导,集聚开放产业
金秋9月,走进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条全自动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260名工人日夜6个班开满,机芯板日产达到了1.2万片。这样的生产场景,让人兴奋。
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事实上,自2016年3月“TCL专列”首发以来,TCL成都工厂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了平均每年30%的增速,每两周就有三趟TCL专列发往欧洲。5年后,TCL选择在青白江“安家”,从2021年5月签约入驻到今年1月3条生产线齐上,上演了“青白江速度”。
不仅仅是TCL,随着一趟趟班列奔忙,港区累计引入总投资超千亿元的项目近200个,吸引顺丰、厦门建发、中国储运等供应链管理企业前50强80%以上落户。
港口与铁路为青白江带来了贸易的繁荣。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此前曾对媒体谈到,港口发展的路径是要构建一个依存港口的产业生态圈。
这个产业生态圈如何建?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基础上,青白江构建“一港引领、双核共兴、四片协同”空间发展格局。“双核共兴”,以主城区和欧洲产业城为笔, 描绘了一幅以经济脉络为主线的地理版图。
欧洲产业城
繁忙的中心站
成都国际铁路港
跨过毗河,联动发展。2017年,在毗河以南的清泉、福洪两镇全新规划建设了40平方公里,以“中欧班列(成都)”为核心,承接产业转型升级的欧洲产业城。
“铁路港与产业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区欧管委主任刘李俊表示,当前欧产城聚集总投资6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60余个,成为适铁适欧的先进制造业承载地。
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今年5月,投资30亿元的天马高端轴承智能制造(出口)基地投产,目前天马轨道轴承全国第一,海上风电8兆瓦主轴轴承远销欧洲。
天马轴承
18条产业道路四通八达;4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24万平方米蓉欧智谷大楼拔地而起;8000余名工人鼓足干劲,加快生产…… 如今的欧洲产业城,从“白纸画图”到平地立城,仅仅只有5年时间。
10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从小到大、由弱渐强,从单一国内物流基地向多元国际门户枢纽快速崛起,年均带动全省进出口贸易120亿美元以上。进出港货值从2013年的不足百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7亿元,形成了以整车、肉类、酒类、木材、粮食为主的“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仅以青白江来说,外贸进出口企业由50家增长至150家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个位数增长至265亿元。
“转”变思维:争当示范,勇于改革创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青白江区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要建设“改革创新示范区”,青白江又有何底气呢?
因为在青白江,有一片“国家试验田”——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虽然只有9.68平方公里,但这是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区片区。设立五年来,这片“国家试验田”已硕果累累,108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国前列,其中15项获国家部委认可或推广。
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不仅如此,“一枚印章管审批”“多式联运一单制”“准入准营系统集成三项改革”“政务服务‘三化’建设”“一网通办”……青白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连续出台营商环境政策体系1.0、2.0、3.0、4.0版。
十年前的运输单据
如今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
在青白江,改革创新不仅仅局限在制度、审批方面。作为西南地区“工龄”最长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青白江区立足实际,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主导产业领域,着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试产业基地,这是推动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重要的“法宝”。
玉龙化工就是率先“开路”,早早“入局”者之一。企业引进的四川大学石碧、周建飞院士团队,对皮革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通过对污染物的试验分析,造出了一套除污的装置,经过中试以后,装置的皮革污水处理能力从50吨到100吨,最后达到300吨,投产运行后,已经成功形成了几百万的产值。
玉龙化工中试空间
玉龙化工的发明专利墙
通过10余年的校企合作,玉龙化工的中试平台日趋完善,已有15项科研成果通过中试,实现产业化应用,并成功孵化了龙锦泰、隆盛新材料等5家公司。
距离玉龙化工不远的成都永益泵业,依靠“创新”二字同样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从“金属泵”升级到“碳纤维泵”,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顺利进军了行业风口——新能源电池产业。源源不断的订单,让这家传统企业“泵”发了新活力。
成都永益泵业
东方风来满眼春。青白江还在加速,除了49家技术创新平台,6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还布局建设“文澜智谷”、欧洲产业城和“340科创园”三大中试示范基地。
随着这些重大创新平台的相继落子,青白江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正打开新的无限想象空间。
中西“合”璧:安逸生活,乐享国际品质
一个曾经的老工业区,要建设“国际品质生活区”,到底有多大的自信?
依托于中欧班列和铁路港所带来的巨大优势,青白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现代化国际化”大步迈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这里亲身感受“变化”带来的利好。
在法国波尔多学习红酒专业的石蕤峰,回国后来到青白江,短短几年时间,通过中欧班列,经他手卖出的红酒,实现了从0到50万瓶的跨越。
“创业青年”石蕤峰
石蕤峰所在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法国红酒、德国精酿啤酒、意大利皮具、新西兰母婴用品、哈萨克斯坦地毯……14大品类、3万余款商品,让市民能零时差、零距离享受“在蓉城,买全球”的快感。
不仅是石蕤峰,近5年,这里人才净流入6.3万人。放进时间的显微镜,青白江的“变脸”逐渐清晰:这首先是一座宜居的城市,继而变成万众拥戴的机遇之城,却不失宜居的底色——年优良天数连续3年超300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43平方米;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甲,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妇儿医院项目加快推进……
凤凰新城绿意浓
长流河绿道
正在加快建设的千年城厢古城,一二期已对外开放,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大熊猫基地共同构成成都北部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今年9月,中国西南首个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正式落户古城,建设元宇宙主题乐园、沉浸式精品酒店、沉浸式街区等全新消费场景。
八阵巷
城厢古城
在家门口欣赏精彩纷呈的国际赛事和国际文艺演出,早已成为青白江市民的生活方式。区文体中心自2016年10月投入运营以来,先后举办了匈牙利巴托克·贝拉合唱团音乐会、跑酷世界杯、国际乒乓球公开赛等国际级文化体育活动35场,接待市民440万人次,为青白江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育文化盛宴。
2019年“一带一路”成都国际乒乓球公开赛在文体中心举行
此外,青白江还统筹规划打造历史文化、餐饮美食、文化创意、国际购物、旅游休闲不同类型的20条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城市发展魅力。家乐福、永辉、万达等顶尖商超的进驻大大提升了青白江市民的消费场景。
打造国际化高品质城市生活,青白江在行动。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正在逐步呈现。(罗冬梅)
图片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