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取自百度图库
前文曾说过,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势下,政府应敢花钱多花钱才能促使经济回暖。也谈到政府花钱要坚持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效率、扶持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等四项基本原则。此外,个人认为还要特别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构性效果和长远影响。
当经济面临衰退和萧条时,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斟酌性地运用政策来抵消经济冲击力量,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工具包括:(1)降低实际税率;(2)增加政府支出水平。货币政策工具包括:(1)公开市场业务,回购政府债券;(2)降低银行准备金率;(3)降低贴现率和银行基准利率。
当前我国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有松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此主基调下,财政方面:(1)大幅度减税降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20日今年以来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2)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基建计划规模达14万亿元以上。(3)增加转移性支出,为中微企业和困难群体纾困。货币方面:(1)连续多次降准降息,央行2022年4月25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处于历史最宽松周期。
图片来源:网络
当前,为经济托底,放松银根,加入政府支出和投资,是合理和必然之举。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包括国企)的投资结构,也就是说,资金应该投向哪里,哪些行业?
笔者认为,主要地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为困难家庭和失业职工解困;
二、为困难企业纾困,重点扶持中小企业;
三、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的经费投入;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新基建的投资;
五、传统投资方面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货币政策方面,要在保增长和防风险防通胀之间找到平衡点。
总的原则是短期解困和长期投资效果相结合,既要有利于当前的民生和防范风险,又要着眼于未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促使我国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图片来源:取自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