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能源危机VS中国的能源安全

2022年10月02日06:44:35 财经 1740

开篇


近期市场持续研讨瑞信研究员Zoltan Polzsar发表的宏观雄文,我们团队早在报告发表的第二天就已经安排集体学习,收获了一些新的认知和理解。


西方分析师认为当前主要是工业、通胀和发展问题,但如果一个单极的能力强到引发世界秩序重新排列呢?这是生命线问题,通胀可能连话题都算不上。


俄乌冲突导致欧洲今年出现能源危机,而中国的能源危机几十年来一直备受担忧。在中国的原油进口来源中,中东占比超过30%。中东原油运输路径以海运为主,通过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再从南海北上。


这条路径的距离最短,成本最经济,但也最不安全。除了考虑马六甲海峡的运力风险之外,还有政治军事因素,比如印度和在新加坡有基地的漂亮国随时可以拦腰截断。


中国一直努力摆脱这个巨大的能源风险。巴基斯坦修建中巴经济走廊,经营瓜达尔港;和缅甸修建大型输油管道,经营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甚至一度动议在泰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砸运河。


这个时间段,俄罗斯虽然和中国背靠背但不够信任,天然气管道的终点是选择大庆,还是听日本的选择海参崴,俄罗斯举棋不定。新加坡就更有意味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华态度绵里藏刀指指点点,明显的“香蕉人”心态。


好在最终中巴经济走廊做好了,中缅油气管道也建成了,中俄天然气管道的终点定在大庆。总算是有了一些能源保障,但还远远不够。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中美脱钩不是中国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美国必须重新建立新秩序,维持固有的优势。


2019年香港事件导致亚洲金融中心西撤到新加坡,获得华人资金大量流入,新晋富豪都是产业主体在中国的内地移民。此时新加坡政府的态度明显转变,毕竟金主爸爸们的产业还在中国,继续偏美不符合新加坡利益。


与此同时,中国“一路”进度发挥作用,“一带”马六甲海峡的能源枢纽意义有所松动,新加坡对华态度更加温和。能源基础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没有能源安全,不可能有稳定的工业建设。从前述事件的演变就能看到,中国高层始终保持战略眼光。


另外,再叠加俄乌冲突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西方世界在俄乌冲突中呈现的意识形态确实大反常识,或者这才是他们原本的面貌。俄罗斯不得不向东转身,和中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背靠背战略选择。


中国是陆权国家,拥有庞大健全的工业体系,为全球供应中低端重要产品,独占大量国际贸易额。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往西发展到东欧,要比海路更加便捷。但从中亚往西是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必须获得俄罗斯的投入和支持。


现在的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能源市场,获取中国资本建设俄国工业基础设施,用中国商品填补西方撤退。中国则需要稳定安全的能源、标准的工业链和基础设施输出。


本周召开的上合峰会,就把之前想做而做不了的事都给理顺了。中吉乌铁路马上开修,中俄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开通,最关键是中亚国家可以毫无顾虑地搭上中国“一路”便车。会议已经纳入伊朗,潜在会员国有埃及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


这是一个能源+工业+人口消费的超大市场,而这里没有西方什么事。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一起,沙特和伊朗在一起的组织,西方世界可能想不明白。


战略和博弈需要机遇,俄乌冲突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就是契机。现在的中美博弈就看谁先犯错,美国希望中国接下通胀订单,中国始终抓住产业链核心。


工业重塑需要成本和资源,包括土地、人力、能源和资本,而现在重建工业体系的代价远高于十年前,更何况美联储利率马上奔4%。顶着这么高的成本重复建设一个低收益的工业体系,真的很不经济,只能是意识形态需要了。



世界的能源危机VS中国的能源安全 - 天天要闻


当美国硬脱钩,要如何获得竞争力?中国的做法是:稳定且便宜的能源+健全的工业配套+廉价的资本。




不用担心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字大关,人民币定价的锚定是贸易,不是外储。短期的资本项流出和利率套息,很快会被长期贸易盈余填满。


欧洲最大化工企业准备在中国投资百亿欧元进行扩产,因为欧洲实在生产不起,半导体企业ABB也已经追加在中国的投资。担心脱钩导致经济冲击和技术封锁从而引发系统风险的朋友,可能不理解在生存面前5nm技术并不比28nm技术有用。


美联储继续加息,是一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豪赌。4%的美元无风险收益率会引发其他货币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美国政府运转。




在如此高通胀、高资金成本且可能失去消费市场的环境下,还要做产业补贴和财政支出,这个账怎么算都需要欧洲买单。


如何买单?高通胀、高利率,资金回流美国,能源粮食高价卖给欧洲。目前结局已经比较明朗,后续就看进展演变。外围金融市场的情况,取决于美国政策和美联储表态。


本周美联储将再次加息,大概率加75BP,不排除加100BP的可能性。要到什么程度,美联储才会认为通胀可控呢?估计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




美国经济靠着吸盟友的血来保持韧性,如果美国利益体的共识不是当下经济,又会如何?美股或许很难承受如此高的成本,下跌是最佳选择。



世界的能源危机VS中国的能源安全 - 天天要闻


人民币破7会对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心理冲击,但对内部处理经济困难不是坏事。人民币下跌能够释放资产价格压力,担心房价下跌空间的朋友可能会感觉更加舒服。



A股下跌主要受场内资金抱团崩塌的情绪影响,市场资金面仍然非常充裕,没有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在稳定能源安全之后,内部政策大概率要解决一些基础问题,比如房地产债务。


房地产依旧是目前政府最重要的定价资产,行业周期和债务因素不是简单的取缔二字就能解决问题。民企开发商可以躺平,政府可躺不起,毕竟房地产债务和背后的地方债唇齿相依。这样看来,地产链头部的国企值得配置。


港股的表现就有点蹊跷了。明牌要继续跌,因为流通性枯竭,融资成本提高。但市场波幅缩窄,很多个股进入阴跌阶段,纯粹依靠市场流通性定价,政策、行业和企业基本面对股价钝化无效。这是一个多空都难获利的市场,谨慎参与。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偷看“成人网站”,以为别人不知道?若手机出现这4种征兆,要注意了 - 天天要闻

偷看“成人网站”,以为别人不知道?若手机出现这4种征兆,要注意了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知识、娱乐与便利。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不良信息也随之泛滥,其中“成人网站”便是颇具争议的存在。许多人在好奇心或冲动之下,可能会偷偷访问这类网站,自以为无人知晓。但事实上,任何网
“AI孙悟空”对话全球!讯飞星火AI大模型展项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 天天要闻

“AI孙悟空”对话全球!讯飞星火AI大模型展项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4月13日,主题为“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的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开幕。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携“嫦娥五号”月壤样本、“蛟龙”号体验舱等顶尖科技成果亮相,并通过大量互动装置和数字
如何通过战略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 天天要闻

如何通过战略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商业世界中,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战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犹如指南针般为企业指明前行的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本质上讲,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长期目标,通过分析外部环境、评估内部资源和能力,制定、实施并评估跨职能决策的艺术和科学
让性能随行,创意无界!磐镭镭凌Link X-2显卡坞上市 - 天天要闻

让性能随行,创意无界!磐镭镭凌Link X-2显卡坞上市

随着Thunderbolt接口和OCuLink接口的普及,市场上的显卡扩展坞也逐渐丰富起来,不过基本很少会有厂商选择年年更新,但熟悉磐镭的老粉应该都知道,磐镭的显卡扩展坞业务已经做很多年了,除了开放式的镭凌Link S系列,还有机箱式的镭凌Link X系列,现
除菌率99.9999%!厨房好搭子容声冰箱将上新,主打“横扫千菌” - 天天要闻

除菌率99.9999%!厨房好搭子容声冰箱将上新,主打“横扫千菌”

我们品尝家中存储的美味时,隔夜海鲜中将滋生沙门氏菌、未密封乳制品中将滋生李斯特菌等等……这些看不见的细菌病毒,正在将本该存储幸福的冰箱,变成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隐患。别慌,你的厨房好搭子容声冰箱又将上新了!4月13日,容声将携506双净Max冰箱主打“净味除
售后维修服务为何成为家电业最尴尬的环节? - 天天要闻

售后维修服务为何成为家电业最尴尬的环节?

家电售后服务的问题一直存在,不管是不是3.15都应该被受到重视,特别是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家电行业的演变,使得现在的家电售后服务与以往有了显著不同,随时跟踪研究才具有现实意义。
GMV破千亿元、用户超1亿,商家盯上了淘宝这一新蓝海 - 天天要闻

GMV破千亿元、用户超1亿,商家盯上了淘宝这一新蓝海

在今年38大促期间,一大批消费者在淘宝抢购海底捞的代金券,为海底捞提前“囤”了一波消费者。不止美食、丽人服务类代金券,更有以京东洗衣为代表的洗护服务,以游戏为代表的虚拟消费,以优酷、爱奇艺为代表的会员充值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