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卫
9月29日,近岸蛋白登陆科创板,集合竞价大跌22%,开盘之后股价进一步重挫25%,其后略有回升,截止发稿时,近岸蛋白报于83元左右,总市值为58亿。
近岸股份为百元高价股,发行价为106.19元,发行市盈率为50.06倍,略高于行业市盈率的49.04倍,股民中一签为500股需要缴款53000元,按开盘价计算,中一签即亏1万多。有股民称:好不容易中一次签,两个月工资跌没了。
不过,也有部分股民选择弃购,近岸股份的申购结构显示:当期遭网上投资者弃购117.94万股,弃购金额达1.25亿。
近岸蛋白成立于2009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重组蛋白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主营业务为靶点及细胞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2020年之前,近岸蛋白净利润还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疫情爆后,近岸蛋白借此推出一系列与新冠病毒相关的重组蛋白产品,并扭亏为盈,净利润迅速增长。目前,近岸蛋白的大部分营收与新冠有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近岸蛋白来自新冠相关业务的收入分别为0、1.13亿元和2.56亿元,占比分别为0、62.98%和74.80%。
财务方面,2019年至2021年,近岸蛋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98.32万元、1.80 亿元、3.4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57.64 万元、8535.95万元及1.49亿元。
近岸蛋白预计2022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31-2.35 亿元,同比下降 15.34%-16.93%;归母净利润为1.04-1.07亿元,同比下降16.21%-18.69%。
近岸蛋白将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2022年沃森生物向近岸蛋白采购 mRNA 原料酶及试剂采购金额大幅下滑。
在招股书中,近岸蛋白称公司现有近20000平米左右的大规模生产基地,设计规模达到年产50亿人份mRNA疫苗原料。其中,首期建设已完成2条2000L规模发酵、纯化和制剂的规模化生产线,部分品种单批次生产规模达千克级。
近岸蛋白还表示,若模拟mRNA原料酶及试剂业务收入属于新冠业务相关收入,则公司新冠相关业务主要包括新冠诊断抗体、新冠诊断抗原、新冠假病毒、新冠非结构蛋白及mRNA原料酶及试剂。
不过,对于像近岸蛋白这样业务系于疫情的企业,一旦疫情缓解则意味着公司业绩存在风险。
近岸蛋白在招股书中提示风险时表示,随着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及疫苗普及率的提高,新冠抗体检测试剂无法区分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和注射新冠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公司新冠诊断抗原的未来收入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根据招股书,近岸蛋白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其中拟投入8.05亿元用于诊断核心原料及创新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5.2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7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在机构定价结束后,近岸蛋白的发行总数为1754.39万股,募集的资金总额为18.62亿元,超募了3.62亿元。
在近期新股破发潮之下,大批散户望而却步,引发了“弃购潮”。 近岸股份同样出现大批弃购,9月25日晚间,近岸蛋白披露的发行结果显示,其遭网上投资者弃购117.94万股,弃购金额达1.25亿元。
对于近岸蛋白后期走势,我们将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