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一项数据,其中备受外界关注的物价指数CPI,在过去一个月同比增长9.1%,这意味着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正在进一步恶化,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的分析师表示,未来物价水平仍将在高位运行,目前还看不到见顶的时间。
通货膨胀问题愈演愈烈,给美国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样也冲击着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分析人士表示,在物价涨幅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之后,美联储可能会暴力加息,下一个加息周期可能会将联邦基金利率增加100个基点。
虽然加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但同时也会让经济陷入衰退,美国民众更希望联邦政府用一种既能保证美国经济继续复苏,又能抑制物价的措施,来缓解当前的通胀压力。
而全面解除对进口自中国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成为除美联储加息之外,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又一选择。
不过根据美国媒体曝料的消息,尽管美国总统拜登有解除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计划,但是能享受到这一利好政策的可能只有价值大约1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而这距离此前拜登可能取消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传闻,显然存在相当大的出入。
美国媒体认为,之所以存在巨大的出入,原因是白宫存在一些顾虑。一方面,取消一部分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证明拜登在努力解决国内的通胀问题,这算是给了美国民众一个交代。另一方面,拜登又不敢全面撤销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怕被国内一些鹰派政客批评“对华示弱”。
美国媒体表示,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之下,华盛顿方面涉及中国的一举一动,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拜登上台以来,就确立了对华强硬的基调,如果在关税问题上让步,意味着拜登的对华策略发生了变化,这可能招来一些政客的批评,所以拜登只能采取这种的办法。
另外关税问题还被一些美国的对华强硬派政客视为打击中国或者与中国举行对话的有力筹码,尤其是以美贸易代表戴琪为首的一批人,不仅要求拜登不要取消对华商品的关税,而且还希望美国加大对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审查力度。
如此看来,拜登当前采取的这种办法,或许是在当前局势下,做出的最为合理的一种选择,平衡了各方的利益,不过在美国媒体《外交学者》看来,美国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日前《外交学者》撰文称,拜登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部分商品免除关税,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因为行动时间有点晚,加上免除关税的商品数额太少,很难对缓和紧张的中美关系以及美国面临的严峻通胀压力,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对美商品出口达5761.14亿美元,如果拜登真的只对价值1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免除关税,那么这部分商品只占中国对美商品输出的1.73%,确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文章称,美国挑起“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没有扭转中美之间贸易定位的变化。
据统计,在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前的201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3233亿美元,而2021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扩大到了3965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发动“贸易战”,反而让中国从美国身上多赚了732亿美元。
而美国却成了这场贸易博弈的“买单者”,穆迪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战”增加的贸易成本,9成以上由美国承担。
全美零售联合会主席马修·谢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海关部门共向中国商品加征了1365亿美元,约合9200亿元人民币的关税,而这些关税最终全部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
谢伊表示,白宫试图通过加征关税为手段惩罚中国,结果惩罚了自己。文章称,在“贸易战”面前,中国并没有屈服,而是在按部就班的发展对外贸易,越多越多的案例证实,“贸易战”给美国带来的损失是最大的。
而眼下,有关拜登准备免除价值100亿美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从现实角度来看,依旧无法扭转当前的局面,除非有大的行动,否则中美贸易摩擦将持续存在。
一些理性的美国经济人士表示,美中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在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增长的当下,让中美贸易回归正常,最符合美国的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