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2021年09月07日21:56:09 财经 1859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打压中国,美国不惜自爆家丑,不计长远利益和名声。”这是笔者近年来去世界各地讲“一带一路”话题时,许多友好国家的友好人士发出的感慨。

最近因为宁波港一度因疫情停摆,引发全球航运业震动,美国媒体、智库大肆炒作全球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的风险,并借机攻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宣称“中国在60多个国家投资港口,‘兵不血刃’控制全球战略咽喉”。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这番言论的背景是,中国不仅在本土拥有世界十大港口中的7个,而且已在至少60多个国家有中国国企投资,兴建、援建或租赁的港口。港口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全球贸易80%通过海运完成,而港口是海运的节点。

本质上,美国是典型的海上霸主。全球贸易航线基本被美国联盟体系控制。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且不是美国的盟友,不受美国控制,所以让美国很不爽;现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投资、收购、入股世界重要港口,让美国有些焦虑。

美国的逻辑是:我这么想的,你也会这么想;我这么做过,你也会这么做。

美国为何对港口如此敏感?美国是靠海洋成就了霸权,控制战略通道,商业港口被认为具有军用和民用的双重性,因而担心它们被升级用于军事目的。

美国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扩张”最终有可能使其有能力在所控港口附近海域限制美国海军的活动。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显然,核心不是中国投资港口有什么安全问题——美国关心的不是这些国家的安全问题,而是美国的霸权安全。美国控制这些港口和战略通道安全的能力可能受到冲击。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话说回来,决定港口如何使用的是所在国家,而非中国。为什么14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什么那么多国外港口的发展都选择与中国合作?

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而美国推崇的私人资本是没有兴趣的,甚至美国内基础设施都老化了而得不到修缮。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政局变化、投资环境本来不好,存在一定的风险,国际资本更不愿去投资,这就产生了“亚投行效应”。

概括来说,西方国家投资的都是高收益项目,最初他们怕苦怕累怕有风险,如今中国做起来了,他们就各种羡慕嫉妒恨。何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是认同的,比如要致富先修路。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而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一些国家发展普遍面临的瓶颈,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

这在客观上打破了原来殖民剥削、美国霸权的体系,助力沿线国家命运自主而非依附美西方。

为了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在今年6月的G7峰会上抛出B3W计划,声称也要搞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建设跟当今的美国存在三种不匹配:

首先,是时间上不匹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设施投资的周期长,而美国的政治周期是四年一大选,两年一中期选举,州政府也如此。之所以很少去考虑到长远的投资,是因为政客的政绩出不来,利润考核又是每年私人资本公司的惯例。

为资本逐利的短视政治经济逻辑,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局面。

其次,是空间上不协调。分而治之、地缘政治,这是美国常用伎俩。而“一带一路”的逻辑是互联互通,美国故此反对。

反过来,人类进入万物互联、互联互通时代,“一带一路”推崇去中心化的合作模式,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第三,是性质上对立:公—私、控制—反控制。美国习惯搞双重标准,有我主导的和我控制的两套体系,一套是给你用的,另外一套是我掌握的。“只有这样,你才是安全的,因为我能掌握你的安全”。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基础设施是造福于广大民众的,追求公平正义。所以“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国内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外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分享,客观上挑战了美西方的传统模式。

港口是为发展当地制造业和扩大贸易服务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参与和帮助一些国家的港口建设项目,主要是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努力。

这是中国一再强调的,“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但美西方却在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以所谓的“民主同盟”,打造新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污蔑“一带一路”,企图将中国作为全球化受阻的“替罪羊”。

其实,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更需要全球货物贸易的通畅,保证经济发展。美国无力、无意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也不许中国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反,我们更愿意看到美国放弃排他性思维,与中国一起服务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来源:环时深度观察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粮仓满、科技新、民生实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 天天要闻

粮仓满、科技新、民生实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7月10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成果发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粮仓满、科技新、民生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产量达到2994.8亿斤,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
“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庆举办 - 天天要闻

“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庆举办

7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庆两江新区成功举行。活动以“金融聚能、智汇山城”为主题,全面展示重庆以金融赋能科技、科技引领金融的协同创新成果。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罗蔺出席活动,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新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会计师董为民出席...
两大稀土龙头,宣布涨价丨盘前情报 - 天天要闻

两大稀土龙头,宣布涨价丨盘前情报

昨日A股7月1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48%,深成指涨0.47%,创业板指涨0.22%,北证50指数跌0.16%。全市场成交额15150亿元,较上日缩量124亿元。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
不降息,重要人物深夜发声 - 天天要闻

不降息,重要人物深夜发声

关于降息,昨晚听到两个重要人物刷新认知的讲话。第一个来自摩根大通CEO戴蒙,他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加息。我认为加息的可能性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高,如果市场预期加息的可能性是20%,那么我认为是40%到50%。他还表示,市场对特朗普的关税动作反应过于平静了,太过淡定其实不是好事。换句话说,戴蒙认为市场当前太多乐观——对...
美墨“番茄协议”到期,美国人吃番茄马上要交17%关税 - 天天要闻

美墨“番茄协议”到期,美国人吃番茄马上要交17%关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随着美国和墨西哥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番茄协议”到期,美国消费者将不得不承受番茄价格的上涨。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于7月14日终止与墨西哥就番茄价格达成的长期协议,此举将导致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番茄被征收约17%的关税。理由是该协议未能保护美国生产商免受墨西哥番茄“不公平”定价的影响。...
美股收盘:标普纳指续收新高 加密概念、稀土股大幅走强 - 天天要闻

美股收盘:标普纳指续收新高 加密概念、稀土股大幅走强

财联社7月11日讯(编辑 赵昊)周四(7月10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标普、纳指双双收于新高。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43%,报44,650.64点;标普500指数涨0.27%,报6,280.46点,突破了上周四的前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09%,报20,630.66点,连两日刷新纪录。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英伟达总市值首度在收盘时位于4万亿美...
白酒业绩预测出炉,这家公司分歧最大! - 天天要闻

白酒业绩预测出炉,这家公司分歧最大!

白酒板块今年跌得心累,政策传闻重创动销,6月部分地区下滑超50%;段永平力挺茅台,天风证券最新预测2025年下半年业绩反转,政策暖风加经济回暖是转机点,底部布局机会值得赌一把。低迷不是没原因。
多元配置FOF:全球市场波动下的“避风港” - 天天要闻

多元配置FOF:全球市场波动下的“避风港”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里,全球金融市场仿佛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动手,袭击了伊朗相关重要设施。受此影响,国际黄金价格大幅上涨,每盎司一度突破3440美元,国际原油价格也大幅飙升至每桶7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