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雀在青峰环志之后7天,就在大连再次被环志,那就7天飞了1300多公里呗。”
“春天咱们环志的鸟,第二年秋天在瑞典发现,就一个迁徙季,就飞了2万多公里。”
“咱们环志过10年前环志的长尾雀,说明这个鸟寿命是可以超过10年的。”
……
这些是近日记者在兴隆林业局有限公司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采访时,随手记下的环志工作人员董传龙认为这份工作有趣或者有意义的原因。
“鸟类环志”是指将国际通行的印有特殊标记的材料佩戴或植入鸟类身体对其进行标记,然后将鸟放归自然,通过再捕获、野外观察、无线电跟踪或卫星跟踪等方法获得鸟类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科研活动。
兴隆林业局有限公司青峰林场地处东亚——澳大利亚鸟类通道中段,是为各种濒危珍稀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与休息停歇场地之一。2001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在此成立了黑龙江兴隆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也成为黑龙江省为数不多的集鸟类保护环志站、野生动物救护站和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三站合一的单位之一。
25年间,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共计环志监测鸟类168种73万余只,环志监测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多次改写了黑龙江省鸟类新纪录,同时也改写了黑龙江省鸟类种类的数量记录。
从2001年建站之初就在这里从事鸟类环志工作的董传龙,主要的身份是青峰林场的工作人员,在负责林场营林、病防、多经、巡护工作的同时,他每天早晨四点多就会起床,逐个去升起环志需要用的粘网,然后再逐个巡护是否有需要环志的鸟儿。
“早晨四点多是鸟觅食的时间,鸟容易上网,白天鸟几乎不在低空行动,晚上四点多下班之后,鸟也需要回巢了,网上有鸟,我环志也方便。”董传龙介绍说。
一红一蓝色的环志袋,一把有些斑驳的红把钳子,一个钢尺,还有两沓不同尺寸的环志环,就是董传龙环志鸟的全部“家当”。
下午两点多,董传龙来到设立的环志粘网处巡护,发现上面有一只鸟。他迅速确认了鸟是从哪侧上网后,就在记者面前展示了“东北百炼钢”化身“护鸟绕指柔”的技艺。
动作轻柔,手法稳定,很快鸟被取下来放在了环志袋里,活泼的鸟儿好像认识他一样,毫不挣扎;回到办公室认真记录了发现鸟的品种、性别、地点、环志环数字信息等内容后,他取出一个差不多小手指尖大小的环志环,轻柔地给小鸟带上,再装回环志袋,走到室外放飞……
干了25年的鸟类环志工作,董传龙说,那73万只差不多有40万只是他环志的。他还说,这个季节鸟都已经开始筑巢了,要是记者早来二十天能看到很多鸟被环志的画面,也能看到青峰有多少鸟来栖息。
这些年环志、记录、观察下来,董传龙发现,过去常来的鸟有些不怎么来了,现在换了一些别的品种常来,有些过去迁徙的候鸟,现在改在这里过冬了。言语间,记者能感受到他对鸟类环志工作的热爱、投入与欢喜。数据显示,青峰鸟站每年依然能环志八千到一万只鸟类。
记者在这里也遇到了提到鸟儿侃侃而谈的、满眼都是热爱的林场书记;听到了董传龙妻子、孩子支持他并身体力行一起参与鸟类环志、保护、救助的故事;看到了环志粘网旁树立的监督电话0451-57893056。这些,都让记者感受到了这个藏在深山里的林场每一个人对鸟类、对环境的关爱。
又是一年爱鸟周,临走前,记者还看到兴隆林业局有限公司为大型猛禽准备的“小背包”。董传龙说,今年,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将给8只大中型猛禽带上定位追踪系统,方便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猛禽的生活习性等信息,观测环境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来源|集团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天驰 李春阳
责编|赵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