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破罐子破摔政策,掀翻了全球经济秩序的桌子。就汽车行业而言,它让还在摇摆不定的日韩欧洲车企加速转身,这是油电切换大变革的神助攻。

3月底,我去拜访一位车企掌门人。他说,从汽车产业的视角看,全球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美各是一级市场,欧洲还在摇摆,汽车产业从产品定义到技术路线选择必须更加本地化、精细化,一款车包打天下的时代结束了。
这个判断很有预见性。没过几天,美国开启了疯狂关税政策,无死角火力全开。随着中国义无反顾的推出反制措施,美方变本加厉,执意妄为的再加征50%关税,随即中方将对美国的关税提高到84%。然后,特朗普强行挽尊,把中国输美商品关税又加到125%。
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这个态度大涨国人士气。美国的关税大战,是一场针对中国的全面围剿。这其中的原因,走势,利害关系的分析已经浩若烟海,我就不重复解读了,本文就关税对汽车业的影响给大家鼓鼓劲。
几个月前,一次与车企高层的交流中,一位领导反思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狂飙激进,看上去很美,但没几家赚钱的,丰田、大众,现代、福特等虽然电动化落后了,但财报一家比一家好看,盈利能力很强,到底是我们绝对领先了,还是我们被抛弃了?
这是个灵魂拷问,从盈利能力看,丰田汽车2024财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300亿元,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402亿元,已经是史上最牛财报,吉利2024年的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213%,亏损的也不少,如蔚来汽车2024年又亏损了224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57.9亿元。这样算下来,中国车企加一块也干不过一个丰田。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23万辆,中国以1286万辆的销量占比70%。我们消费了全球七成的新能源汽车,甚至把油车打得也没利润了。从上汽大众开始,一口价已经满地都是。上汽通用君威几年前还卖20多万元,最新的一口价是10.69万元。即便还有利润,也是薄薄的一层纸了。
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一枝独秀,我们的确全面领先了,不仅仅是销量,还有完整的产业链。日经bp社拆解了一辆比亚迪海豹,惊叹这么低的成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而且更让日本人崩溃的是,几乎所有零部件都是中国本土自研。
事实上,前面提到的中国车企加一块干不过一个丰田,只是表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的总收入为10.65万亿元,净利润共4623亿元。这其中整车企业的占比的确不高,但零部件公司利润增长很快,比如宁德时代2024年净利润500多亿元,华为、地平线等业绩也是水涨船高。
如果把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看做一个整体,它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至于目前整车企业利润低是竞争初期,零部件公司拥有更大话语权的原因,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利润会重新分配。对于跨国汽车公司而言,要么不搞智能电动汽车,要搞就绕不开中国的供应链体系。这是老外们不能接受的。
这就是为啥法系、韩系几乎要退出中国市场了,其他合资车企日子也不好过。老外们不愿意和中国汽车深度捆绑,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美国市场。2024年美国新车销量为1603万辆,90%以上是油车。其中,进口车有733万辆,主要被韩系、日系、德系汽车瓜分。
此次美国的疯狂关税,因为中国几乎没有多少整车出口到美国,只有一部分零部件。所以就汽车产业来说,对中国的影响最小,但韩系、日系,法系、德系等利润大幅缩水已成事实。今年一季度,韩国现代对美出口同比下降42%,净利润缩水35%。一切才刚刚开始。
对于跨国车企来说,必须重新来估量与中国的关系。事实上,在美国输出疯狂关税之前,事情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大众汽车继续加码中国,南北大众都制定了激进的新车计划,其中一大部分是由中方主导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全面拥抱中国智能电动供应链体系,是大众做出的新选择。此外,雷克萨斯选择在上海独资建厂,也是看到了特斯拉拥抱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巨大收益。
川普的破罐子破摔政策,掀翻了全球经济秩序的桌子。就汽车行业而言,它让还在摇摆不定的日韩欧洲车企加速转身,这是油电切换大变革的神助攻。对于坚定与中国汽车脱钩的跨国车企来说,那就没啥顾忌了,中国汽车卷向全世界,全面替代旧势力是历史的必然。
诸神黄昏是北欧神话中预言的末日之战。众多神祇和巨人在战斗中死去,世界在烈火与洪水中灭亡。诸神黄昏之后,新的大地从海面升起,人类社会得以重建,古老文明得以传承。因为关税大战,汽车产业的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加速进化,中国汽车领衔世界的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