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咤儿”火了。
2月1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已突破84亿元。
图源@网络
没想到吧,哪吒与广州也有深厚的渊源。
广州白云区人和镇的汉塘村,传说在100多年前,遭遇水灾,门楼前一片汪洋。
有个年轻人在清理垃圾时,发现了一尊哪吒像,由于害怕,年轻人便把神像扔回水中,但没过多久神像又飘了回来,反复几次后,村民们决定将哪吒神像留下。
这也许是和哪吒的一种缘分,这个村子大部分人都姓李,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他该在此处 “安家”。
图源@南方农村报
汉塘村主要以李姓和刘姓为主。说起李姓的渊源,据说他们原本居住在番禺环滘村,先辈们靠着铲刀磨剪为生,最终辗转到汉塘村,又因汉塘村靠近流溪河,丰富的水资源带来了生机,却也伴随着频繁的水患。
李姓先辈们与村民一起修建了堤坝,而后落户于此。如今的汉塘村,还留存着君达李公祠和君秀李公祠,君达与君秀就是李姓在汉塘村的两大房。
在这片土地上,汉塘村的村民们以自己的方式,在天灾面前用行动诠释着与哪吒如出一辙的抗争精神,让他们与哪吒的缘分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 。
在此“安家”的哪吒神像经过重塑,升座于村里的门楼之上,庇佑着这里的村民免受水患侵扰,祈求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每年农历三月初六,是传说中的哪吒诞辰,村民们都会给哪吒庆生,是村里最隆重的传统活动。“哪吒诞”已经成为整个汉塘村人共同的节日。
旧时的“哪吒诞”,像是一场盛大的归乡之约,很多外出的村民都在这一天赶回村里。
村民抬着神像出游,巡游队伍所到之处,醒狮欢腾跳跃,锣鼓声震耳欲聋,热闹的氛围弥漫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巡游环节已经开始消失,但投灯环节依然热闹非凡。
所谓投灯,是由村里“哪吒诞”的筹备组织举办,主办方会拿出10盏从哪吒神前求得的的灯,由村民竞拍,参与投灯的不仅只有本村村民,还有外村虔诚的信众,甚至不乏远渡重洋归来的国外华侨。

一盏灯甚至能拍到几十万元,通过投灯所筹得的善款会专门用于修桥、修路、敬老等慈善公益。
想必这么热闹的“哪吒诞”,哪吒的庙宇一定很宏伟吧,但恰恰相反,汉塘村的哪吒住在门楼一角。
图源@广东台今日一线
在汉塘村,龙环里门楼是村庄的主要交通要道,门楼下,香火旺盛,每到农历初一十五,村民们都会过来上香。
手持乾坤圈和火尖枪,脚踏风火轮的少年是汉塘村的保护神,哪吒日日夜夜的看着人来人往,见证着村庄的岁月变迁。他早已成为了村民心中的精神支柱,庇佑着村庄风调雨顺,安宁祥和。
在广州奉“哪吒”为保护神的村不在少数,与汉塘村不同,白云永平街的哪吒就端坐在庙宇之中。
永平街的哪吒宫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它不仅是一座庙宇,更是一个抗战根据地。

哪吒宫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根据地。当时抗日游击队来村中宣传,没地方落脚,就在哪吒宫中寄居。
附近的京溪古道距今已有上千年,是旧时广州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曾是当年番禺、广州一带考生上京赶考的必经之路,其牌坊碑刻写着“京溪古道”四个字,落款竟然是“哪吒元帅”。
图源@广州农业农村
不论是门楼上的哪吒,是庙宇中的哪吒,还是牌坊上的落款,岁月的洪流从未冲淡广州人与哪吒之间深厚的羁绊。
广州人也如同故事里的哪吒一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共同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坚定地不断向前。
编辑 / 木子
统筹 / 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