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是静止的,但生活不是
据报道,曾带着偏瘫妻子跑车4年,感动无数网友的司机聂建文,因公布新恋情,就从被全网夸赞的“深情丈夫”,变成了吃亡妻“人血馒头”的“负心汉”。有人指责他薄情寡义,甚至骂他炒剧本、蹭流量。
让他最难接受的一种说法是:“很多人说我们之前就好上了,说我们一起把她(亡妻)害死了。这样的攻击简直太离谱了!”聂建文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他说:“我想做人,不想做神。”
↑聂建文与女友孟小红
聂建文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戳中了这幕荒诞剧的痛点:社交媒体时代的“人设”困境。
老实讲,生活本身是矛盾、多变和充满各种意外的,但在自媒体那里,很难用一句话解释的复杂性往往不受欢迎,易于传播的人设才能让人快速理解,所以,需要贴上清晰、简单的标签。
对聂建文来说,因对偏瘫妻子的不离不弃而让人记住了他,于是其抖音账号下的个人简介就是“婚前一句承诺,婚后一生守护”,它将聂建文与亡妻之间二十年的婚姻生活浓缩成了一句话,也成了聂建文个人的抽象定义。这既是聂建文大受欢迎,拥有百万粉丝的流量密码,但同时也天然构成了一个陷阱——流量的馈赠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它附带的是对人设持续“扮演”的隐形要求。
人设是静止的,但生活不是。聂建文走出悲伤重新幸福不好吗?妻子过世,聂建文就得一直背负原有人设吗?生活不是一出固定不变的舞台剧,聂建文不是演员,当然有权利翻篇继续前行。但一部分网络围观者却习惯于看那个在视频里背着妻子、深情流泪的男人,希望他永远活在他们熟悉的故事里,当主角将要脱离“人设”的时候,他们自然觉得遭遇了“背叛”。
不排除还有一些人,内心明白聂建文没什么可指责的,于是把他的女友说成“小三”,或者质疑他之前的故事是炒作,如此一来,似乎就能让指责变得更合理。当这些人指责聂建文“吃人血馒头”时,殊不知,真正消费苦难的,不是经历了苦难的聂建文,恰恰是那些喜欢看别人流泪,还不许他人走出悲伤、擦干眼泪的人。
当然,围观者中口出恶言的只是少数。只不过,沉默的注定是大多数,留言中哪怕只有几条甚至几十上百条恶言恶语,都足以对当事者构成不可承受的“网络风暴”。道德绑架的背后,往往是一部分人对自我价值的焦虑和不安,甚至是某种心理上的失衡。
网络本身容易成为人们情绪宣泄的出口,而匿名机制又为这种宣泄提供了便利,让人们更容易向他人释放恶意。这其中,道德评判是最简单也最省力的一种,不需要复杂的思考,只需挥舞道德大棒,就能迅速占据道德高地。
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围观他人和被他人围观着,我们动动手指就可以评判他人,同时也给了他人评判我们的机会。正因为如此,聂建文的那句“我想做人,不想做神”,值得所有人倾听和思考,人性总是复杂立体的,生活总是参差多态的,别把社交媒体当成“楚门的世界”。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青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