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2020年12月10日02:25:18 娱乐 1334

关于豆花的印象,是小时候那一声“卖豆花……”的叫卖声,婉转、悠长、勾人心魄。

那是卖豆花的担子又来了,担子的一头是装豆花的木桶,包着保温的小棉被,另一头的架子上放着糖水和碗、勺。一碗热乎乎的豆花,软嫩、爽滑,吸溜一口,豆花的香和糖水的甜交织在一起,是童年冬天里最温暖的回忆。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甜豆花(图片来自网络)

豆花是甜的还是咸的?近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南北口味的大论战。

生长于闽南的我,也一度认为豆花就应该是甜的。直到1993年,陪父亲到漳州市医院寻访名医,在老街上吃了碗豆花,才发现豆花原来也可以是咸的。

满满的一碗豆花,肉末酱油水浇头,加上一小勺剁碎了、蒜蓉炒香的萝卜干,撒上葱花。豆香浓郁,夹杂着萝卜干的咸香和肉末的鲜甜,别有一番风味。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咸豆花(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到北京出差,发现豆花不但可以是咸的,还可以当早餐,配上油条,也是相当的美味。在老家,豆花担子通常只在晌午和下午出现,是引诱小孩子最好的甜点,就如麦芽糖的担子,总会围着一群”鼻涕虫“。似乎没人拿它当正餐。

再后来,走过全国几十个省市,确实北方的豆花是咸的,南方是甜的(可能漳州是例外)。北方的豆花似乎是正餐吃的,南方是当点心的。至于哪里是分界线,不知道有没有好事者考究过?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豆花油条(图片来自网络)

前些天,在漳州古城再次吃了咸豆花,直接颠覆我对豆花的印象。

上午到漳州市区拜访一家工厂,中午饭点同2位朋友去古城找小吃。古城的老街整修过,干净整洁,两侧骑楼走廊挂满旗帜,都是各色小吃的广告,似乎全国各地的小吃都能找到。可能是天气炎热的原因,街道行人寥寥。或许到了晚上会是另一番景象吧。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漳州古城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漳州古城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漳州古城

走进一家“老字号××豆花店”,档口上摆满了各种卤味、熟食,唯独不见豆花,一脸狐疑地向老板娘求证,确实有卖豆花。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照片来自网络

问题是豆花在哪?老板娘掀开地上的小不锈钢桶。

这豆花是凉的?我有点疑惑。

老板娘热情地招呼:”要15的还是10元的?加什么?“

啊?豆花这么贵吗?豆花还加料?我有点好奇。

因为刚吃完一碟“炸”到酥脆的漳州蚝仔煎,一碟炒牛肉面(刀工仅次于兰州拉面,肉片略多于兰州拉面的那种,奇怪的是面条很贵吗?面里竟然大半是豆芽。)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漳州蚝仔煎

“就来3份10元的吧,您看着上。”说着话往店里找位置坐下。

只见老板娘手脚麻利往砂锅里加入粉条,大剪刀卡嚓卡嚓剪下豆干、几样卤味,往煤气炉上一座,开火加汤一气呵成。

这是什么神仙吃法?我一脸懵逼你看着老板娘操作。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图片来自网络

很快,砂锅端了上来,看着还在翻滚的粉条,问老板娘:

“这是豆花?不是砂锅粉条吗?”

“是豆花呀。”

“豆花在哪?”

“在下面呢,你试试,很好吃。”

果然,用汤勺从锅底捞出一勺豆花。这豆花什么时候加进去?应该是我们转身找座位的时候加的吧。

豆花依然软嫩、爽滑,只是实在烫嘴。

糟糕的是这显然是砂锅粉条,豆花估计能排上个”配角“?

更糟糕的是入口的”豆花“只有各种调味品的味道,没了豆花香。

老板娘说她家已经卖了40年的豆花,漳州豆花一直是这样的吃法。我表示了怀疑。

在店里泡茶聊天的两位老人给了说法:以前咸豆花确认是我说的那样,但现在日子好过了,大家喜欢加上各种料。而且按以前豆花的做法卖不上价钱,现在店租、人工、啥啥的都贵,不这样做赚不了钱啊!现在整个漳州应该都是这种做法。

其实,这家店还真是良心店,相对20元的蚝仔煎、18元的炒牛肉面,10元满满的一砂锅“豆花”(粉条?)直接就能撑爆你的胃,导致了我们只能放弃继续逛吃。至于味道嘛,就那样吧。

只是,这成了砂锅“卧底”的”豆花“,没了豆香味的“豆花”,还是豆花吗?

这样的“豆花”,真的不会再次尝试。

别了!漳州豆花[流泪]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