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刘亦菲不是天赋型演员全靠努力,但观众缘强的可怕,堪比赵雅芝
王晶作为香港著名导演,虽然一直有商业片、烂片的质疑,但是却无人质疑他的能力。
有观众这样说:不知道为什么,那些自诩高大上的片子我看不进去,反而王晶所谓的“烂片”看的津津有味。
对此,王晶曾经说的话可以解释,他直言作为导演一定要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取悦观众,观众不喜欢的事不做。
之前他评价陈可辛的《酱园弄》扑街的原因非常精准:大牌多不一定好看(为了平衡番位还可能影响作品);不能既想要拿奖又想卖座,典型的既要又要。
近日,有网友问其对刘亦菲的看法,已知她近几年一直在电视圈深耕,播了三部作品口碑都相当不错,还因为《玫瑰的故事》提名了白玉兰最佳女主角,斩获无数大奖。
不过王晶却直言:刘亦菲并非天赋型演员,而且非常努力。包括周星驰也是努力型,而非天赋型。
比如拍摄《神雕侠侣》时顶着十几斤的头发在悬崖边拍摄,差点被冲走,还落下了终身的颈椎病;拍摄《天龙八部》时,只有十几岁的她骑着马就跟大家冲出去了。
包括拍《梦华录》之前特地到茶馆学茶艺、拍《花木兰》之前的高强度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等等。
天赋型演员包括梅艳芳、张柏芝这些,王晶说她们太“任性”。
而刘亦菲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成功,除了她的美貌和努力,其实最大的功臣是“观众缘”——“非天赋型”的演技评价 vs “现象级”的观众缘。
这种矛盾又统一的存在,恰恰是她能长红二十年的核心密码。
不得不说,王晶这个评价挺有嚼劲的。他作为商业片老手,对“观众缘”的敏感度确实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他指的“天赋”更多是方法派演技的爆发力、复杂角色的多层次塑造能力。
对比周迅、章子怡那种极具张力的戏剧化表现,刘亦菲的表演确实偏向“自然流露”,而非“技术派”的精准设计。
而且,说刘亦菲“全靠努力”绝非贬义,反而是一种认可。
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能持续精进、认真对待角色(比如《花木兰》的体能训练、语言学习),这份敬业和自律是稀缺品质。
观众也普遍认为刘亦菲的表演舒适、自然、有代入感,但较少有“演技炸裂”的震撼时刻。
她的优势在于气质贴合角色时能浑然天成(如小龙女、赵灵儿),而非靠演技去“硬拗”一个完全不像自己的角色。
就拿《玫瑰的故事》里面她生孩子的戏份,情绪方面并没有太大波动,但眼里全是对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以及那种血浓于水不自觉的亲近,很容易让人共情。
没有演技名场面,一切都很自然,那一刻的她就是初为人母的黄亦枚。
至于王晶评价“刘亦菲观众缘很强”,观众有目共睹,即便在她深耕电影圈,演技、口碑都遭遇爆冷的时候,观众缘依旧很高。
玄学般的国民度: 从15岁的白秀珠、赵灵儿、小龙女开始,她的形象就深深烙印在几代观众心里。
这种“童年滤镜”+“神仙颜值”+“实质黑点”的组合,形成了近乎无解的观众基础。
“无攻击性”的美与气质: 刘亦菲的美兼具古典、纯净、疏离与亲和。她不带艳俗感,没有攻击性,男女观众通吃。
这种气质让她天然适合承载大众对“美好女性”的想象(仙气、侠气、贵气)。
“佛系”人设的反差魅力: 在争名逐利的娱乐圈,她显得低调、不炒作、不迎合。这种“不争”反而强化了神秘感和路人好感,让人觉得她“不食人间烟火”,更符合其银幕形象。
角色与演员的高度统一: 她最成功的角色(灵儿、小龙女、赵盼儿),内核都有纯真、坚韧、外柔内刚的特质,与本人公众形象高度契合,观众极易产生移情。
王晶抛出了一个重量级参照物——“堪比赵雅芝”。
国民级白月光: 赵雅芝是华人世界公认的“观众缘天花板”代表。从冯程程到白娘子,她的角色跨越时代,成为优雅、美丽、贤淑的代名词,国民好感度数十年不衰。
要说赵雅芝的演技有多好吧,不见得!甚至许多观众都觉得的她演技一般,动作、神情也万年不变。
这些评价跟大众对刘亦菲的感觉很相似。
赵雅芝与刘亦菲的核心相似点——
形象极度契合时代审美: 两人都代表了各自时代对“顶级美人”的想象(古典、温婉、大气)。
角色成为文化符号:小龙女/赵灵儿之于80/90后 ≈ 白娘子/冯程程之于60/70后。她们的角色超越了剧集本身,成为集体记忆。
“无龄感”与长红体质:无论多少岁出现,都能引发大众对“美”的惊叹和情怀。
路人盘巨大,负面评价极少:靠作品和形象积累口碑,而非话题炒作。
两人的差异点也有,给观众的印象不同——
赵雅芝的经典角色更偏向传统贤妻良母/女神(白娘子虽强,但内核仍是奉献型)。
刘亦菲的经典角色则带有更多“自我意识”和“侠气”(灵儿为苍生牺牲、小龙女超凡脱俗、赵盼儿独立搞事业),更契合当代女性价值观。
王晶面对刘亦菲的时候,跳出了单纯讨论“演技好坏”的框架,直指娱乐圈最残酷也最真实的法则:观众缘是比演技更难修炼的“玄学”,也是顶级明星的终极护城河。
除了刘亦菲、赵雅芝外,娱乐圈观众缘极强的艺人很多。
比如殉了的爽子,演技一般、样貌也不是顶级,还做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但是观众缘真的强,直到现在还被部分粉丝称为“白月光”,对比其他努力营业的女艺人,找谁说理啊。
有趣的是,漂亮和观众缘并不对等。
古力娜扎和迪丽热巴同是新疆美女,甚至很多人更磕前者的颜,但事实就是喜欢迪丽热巴的人更多。
话说回来,王晶的点评看似“褒贬参半”,实则道出了刘亦菲的不可替代性——她或许不是最会“演”的演员,但却是最懂得如何“成为”观众心中白月光的那个人。
刘亦菲证明了——
精准的选角(气质贴合)比硬拼演技更重要(比如白秀珠时期毫无演技和经验,但天生大小姐气质,一站在那儿角色就立住了。87版《红楼梦》就是这个选角标准);
维持良好的公众形象(低调、无绯闻)能极大延长艺术生命;
“美”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当它与观众情怀绑定,就能产生化学反应。
刘亦菲这种与生俱来的观众缘和长年维护的纯净形象,让她在更新换代极快的娱乐圈,始终保有“顶流”级别的国民度和商业价值。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