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17日,一个粉嘟嘟的小女孩,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大富之家。
这个女孩的父亲,是一名教育家,母亲是名门闺秀,这对夫妇当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开办了学校。
父母给这个女孩,取名李锐。希望女儿具有锐不可当的气势。
事实上,这个女儿,在日后的发展中,也的确如她最初的名字一般,在革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而同年的9月14日,这个女孩,又多了个妹妹。父母又给她取名叫李鉴。希望这个女儿,像大鉴一样,具有宽阔包容的胸怀。
后来这两个女孩跟随父母到了北平定居。1922年,她们又多了个小妹妹,父母给她取名,叫李铧。
只是他们家谁也没想到,这李家三姐妹,后来都成为了观众和影迷非常喜爱的影剧演员。
一、
李家三姐妹,命运的改变,发生在1937年。
这一年,武汉成立了一家电影厂,需要演员,于是就到北平来招生。
当时已经在北京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的李锐,听到消息后,很是兴奋。因为她自幼爱好文艺,尤其热爱表演,于是就积极报名参加了考试。因为她长得漂亮,嗓音条件又出色,所以很顺利就被录取了。
但当时李锐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一个一岁的孩子。李母不放心李锐独自前往,便让李鉴随姐姐一路同行,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
李鉴呢,从小到大,都更像个男孩子,不仅胆子比姐姐大,而且擅长游泳、田径和排球等各种体育项目,目标是成为一名体育健儿。1933年,年仅16岁的李鉴,就在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上,以36米75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当年北京市铅球投掷项目的纪录。
但为了照顾身体柔弱的姐姐,李鉴放弃了自己做小学老师的工作,和姐姐李锐一起,一同前往武汉。结果没想到,这一去,一向喜欢体育运动的李鉴,也走上了演艺之路。
并且还在同一出话剧中,为姐姐李锐演“妈”。
原来李鉴随姐姐到武汉后,遇见了我国话剧艺术的奠基者熊佛西。熊佛西一看朝气蓬勃的李鉴,马上眼前一亮,说,你的身上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完全可以当演员。
就这样,李鉴便和姐姐一起,都成为了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演员。姐姐李锐改名叫李恩琪,并很快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成为和白杨、舒绣文等齐名的电影明星。
而李鉴呢,则改名为了李健,因为她还是想成为一名体育“健儿”。
没错,这个李健,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中国银幕老大娘”之一。
李健那年才刚满20岁,但她所出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一个刚强的“母亲”。
说起这段经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38年1月月13日,眼看由阳翰笙创作的话剧《塞上风云》马上就要在重庆上演了。但好巧不巧,在剧中出演蒙古族母亲一角的演员,却在这时突然生病,高烧不止,根本无法登台。这可把导演给急坏了。
李健看到导演像热锅上的蚂蚁无计可施,于是就大胆提出,要不我上去试试看吧。导演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见有人“江湖救急”,当然喜不自禁。
而李健之所以胸有成竹地毛遂自荐,是因为她自信可以演好这个角色。因为她有“生活”。首先,她的妈妈就跟剧中的母亲性格相近,而且她在北京的时候,家就住在雍和宫南墙戏楼胡同,隔壁不远处,就有一家专卖蒙古族服装的店铺,李健跟那老板娘也很熟。
只是当时大家都很担心李健的身体状况。因为她当时已经怀孕了四五个月了,大伙都生怕有个什么闪失。可李健说,我有分寸,你们就放心吧。
结果,李健初次登台,便大获成功。而在剧中出演蒙古族女儿罗尔姬娜的,正是她的姐姐李恩琪(在同名电影中,这个角色由舒绣文扮演)。
记得当天演出结束后,大家都很兴奋。李健正被一群同事簇拥着表示祝贺呢,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了她两下,回头一看,是姐姐李恩琪,说,“我叫你妈,你还真敢答应。”说完哈哈直乐。李健赶紧说“那是台词”。
就这样,李家两姐妹就都走上了演艺之路。
唯一不同的,是姐姐李恩琪终于圆了自己从小的梦。
而妹妹李健,则是被动“入行”。
可她在中国电影圈的发展,却明显比姐姐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时正处于全民积极参与抗战的时期,李家最小的妹妹李铧,眼看着两位姐姐,通过出演话剧和电影的方式,参与到抗日宣传的队伍中,很受启发。再加上她从小生长在北京,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所以她也很快也走上了演艺之路。
但她们这李家三姐妹中,却数李铧的命运,最为坎坷。
二、
李恩琪和李健两姐妹,曾同在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做演员,后来又一同参加四川旅外抗敌演剧队,1941年转入重庆中华剧艺社任演员。这期间李健曾在史东山执导的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中出演农村大嫂一角。
但不久,两姐妹就跟随部队去了不同的城市。
李恩琪先是在武汉军区胜利话剧团做演员,后来又加入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并作为台柱子之一,在话剧《茶花女》中出演过马格里特、在《家》中出演过梅表姐、在《大雷雨》中出演过卡特琳娜。
而大家对她最为熟悉的影视角色,一个是电影《东进序曲》中的九姨太,一个是86版《西游记》中的黎山老母。
而黎山老母这个角色,还是李恩琪给“捡来的”。
话说当年央视《西游记》剧组导演杨洁,带领摄制组到九寨沟拍外景。结果无意中,遇到了一个旅行团。杨洁觉得旅行团中有位老人,十分眼熟,于是就上前问她,是不是演过《东进序曲》中的九姨太。结果对方正是李恩琪。杨洁十分欢喜,当下就定下由她来出演黎山老母。
那年李恩琪已经60多岁了,但扮上妆之后,却相当富态又漂亮。
而且李恩琪在剧组演戏特别认真。尽管戏份不多,但她的敬业精神,却给六小龄童等后辈演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她经常会对六小龄童说,一个演员,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要家庭和睦。这给了六小龄童来很大的启发。
李恩琪还曾在《霓虹灯下的哨兵》、《四渡赤水》、《特急警报333》、《生活的马拉松》、《大潮流》等影视作品中出演角色。其中《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林乃娴一角,相信大家都还存有印象。
而她的妹妹李健,则在1947年回到北平,成为“中电”三厂的电影演员。194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的时候,她和于蓝等一起,都是最早的演员之一。
她在北影厂,成为了以出演大嫂和大娘等中老年女性形象为主的“实力派”女演员。
更有影迷和网友,将她和和陈立中、凌元、黄素影并称为“北影四大老旦”。
李健从影后出演的影视作品实在太多了,在光影中塑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老大娘”形象。其中最令我们难忘的,无疑是《祝福》中的祥林嫂婆婆、《红旗谱》中的老祥奶奶、《暴风骤雨》中的杜、《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奶奶、《黑三角》中的杨大娘、《人到中年》中的陈大妈等。
她演坏婆婆令人发指,演好奶奶又慈眉善目,“变脸”功夫着实厉害。
这使她成为广大影迷最为熟悉的北影厂老戏骨之一。
李恩琪和李健,虽然在几次运动中都有受到过一些冲击,但相对来讲,还算平稳度过。
可是她们的妹妹李铧,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三、
1949年10月1日,李家三姐妹分别在三座不同的城市,庆祝新中国的成立。李恩琪在南京,李健在北京,而她们的妹妹李铧,则去了遥远的东北,成为了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的演员。曾在电影《悬崖》中出演过县医院护士等角色。
不过李铧在长影厂,在配音领域取得的成绩更为显著。她总共为300多部译制片担任过配音,甚至还配唱过影片的主题歌。其中她为《伊伦娜,回家去》、《女人的一生》、《浪花之恋》、《战火中的妇女》、《三个忠实的朋友》、《寅次郎的故事之浪花之恋》等电影担任的配音,很是令人着迷。
80年代她因在日本电影《妈妈的生日》中担任配音,还获得了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但1957年,李铧却被错划成“右派”,饱受折磨。这使她在长影厂受到排挤和打压,很长时间都得不到重用。一直到1979年,她才在长影厂恢复了名誉。但此时的她,却早已芳华不再,白白浪费了20几年的美好时光。
并且李铧还是这三姐妹中,最早离世的一个。
在她离世的前一年,她的丈夫也走了。
她的丈夫,也是长影厂演员,名叫吴代尧,擅长在老的影视作品中出演日军军官。比如《山城雪》中的朝野二、《四世同堂》中的井田、《黑太阳731》中的菊地军医等,都是由他扮演的。
吴代尧和李铧的感情非常好,两人相濡以沫了一辈子。1997年吴代尧去世后,李铧很是伤心,然后她1998年就走了,享年76岁。
而她的两位姐姐,却都很长寿。
一个活到91岁,一个活到96岁。
其中李健堪称“活到老,演到老”的代表。她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仍在拍戏。这一年,她已经83岁高龄了,但依然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出演了徐奶奶一角。
这当然与她从小就喜欢锻炼身体和性情豁达,有着极大的关系。
2007年,90岁的李健,获得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发的“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当时,她还激动地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愿意再演60年”。
但这个心愿她并未来得及实现,因为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12月1日,她就安然离世了。享年91岁。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老艺术家所留下的遗嘱,那就是不办丧事,一切从简。但于蓝、凌元、黄素影等老姐妹,还是纷纷自发地前来悼念。
听到妹妹去世的消息,李恩琪当然也很伤心。
她于1976年离休后,就来到了四川成都定居。
在这座著名的“休闲之都”,李恩琪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
当然,她也参加了一系列影视作品的拍摄。但更多的时间,她却是和家人一起尽享天伦之乐。
最值得钦佩的,是她的好学精神。
据说她在96岁高龄的时候,仍然热衷于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并且还在自家阳台,搞了个“工作室”。此外,她还天天读报和学习外语。
我觉得这是她的长寿秘诀之一。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她一切都“拿得起,放得下”——所谓旷达者长寿,我想说的就是这样的老艺术家。
2013年元宵节这一天,李恩琪在阖家团圆中安然仙逝。她的后辈说,她低调了一辈子,走得时候,也如此悄无声息。
李家三姐妹,在影坛都留下了她们的身影,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正如六小龄童所说,这些老艺术家,她们留给后辈最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她们所塑造的那些生动的形象,更有她们的人格魅力,不提荣耀、不提苦难,但却用一生,书写了各自的传奇。
那么这李家三姐妹,大家还记得她们吗?
欢迎通过留言区,与更多朋友,进行互动和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