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后,侏罗纪系列又上新咯。
不出所料,早期的媒体评论依旧很差劲,虽然在整个系列里不算低,但还是属于不及格行列。
旧金山纪事报给出了25的差评(满分100)之后又说,照样卖10亿美元。
毕竟《侏罗纪世界3》只有29%的烂番茄新鲜度,再加上横扫金酸莓战绩的质量,都能够稳稳拿下10亿美元全球票房,在2022年的大陆都销售10亿人民币。
反正,大恐龙系列作为全球观众的老朋友,不管拍成啥样,大家高低都得去看两眼。
《侏罗纪世界:重生》虽然说是“世界”系列的续集,但其实约等于重启了。
“公园”系列的主角在上一部正式功成身退,“世界”系列的星爵和红发高跟鞋战神男女主也暂告隐退,这次顶上的是彻底同漫威说拜拜的寡姐,和刚在《魔法坏女巫》里闪耀奥斯卡的乔贝贝。
还请来口碑极佳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和《哥斯拉》的导演坐镇,希望带大恐龙重回光辉岁月。
01
大恐龙?喝核废水的那种?
不得不说,《侏罗纪世界:重生》这次是把风格从前两部诡异的科幻路线引到了原始的怪兽冒险惊悚电影。
但,好像引得有一点点跑偏。
原本大恐龙系列的宗旨,就是带领大家进入一个人类和恐龙共存的乌托邦世界。为了反映原始巨物的弱肉强食法则,老版系列一直遵循着模拟复原真实恐龙质感的原则。
特别是到了“世界”系列,随着特效技术升级,恐龙从形态到皮肤、骨骼的真实还原带来了原始生态系统的身临其境感,也成为“世界”系列能够一直维持票房成绩的硬实力。
然而《侏罗纪世界:重生》基本上没看到特别真实的大恐龙,完完全全地朝着变异生物的方向跑偏了。
电影设定在研究基因重组恐龙的小岛上,因为员工操作失误导致安全系统失效,于是,遍地的基因怪恐龙在小岛上满地乱爬。
有着大蜥蜴尾巴的长脖子恐龙,有着蝙蝠大翅膀的迅猛龙,特别是最后头上顶着寿星球的超级巨乖畸王龙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内心只有一个声音:
异形7,怎么来得比想象中早了一些。
虽然能够理解,“世界”系列前几部靠着暴虐霸王龙、暴虐迅猛龙这几个基因缝合怪,赚足了眼球,甚至让系列祖奶奶霸王龙不停吃瘪。
但往往最后,都是原始基因战胜了缝合怪。比如第一部最经典的场面莫过于霸王龙祖奶奶在高跟鞋战神领跑下闪亮登场,和迅猛龙一起把杀神级别的暴虐霸王龙送给沧龙大神加餐。
缝合怪基本上是真实恐龙世界的点缀品,而且设计也都是基于真实恐龙的形态呈现的。
但《重生》与其说是恐龙,实际上就是又一批“哥斯拉”式的巨兽,丛林式的小岛环境也把观众从恐龙与人类共存的哲学世界,拉入了又一个《丛林奇谈》式的B级怪兽片氛围。
畸王龙是吓人,甚至恐怖的,但大恐龙系列的宗旨,并不绝对是依靠怪物咬人来制造恐怖。
我们在看大恐龙时的预期,就是这些庞大的生物是曾经真实地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
我们和亿万年前的庞大生物使用过同一个地球,呼吸过同一片空气,遇见过同一个太阳,望向过同一个月亮。
正因为此,当人类与活生生的恐龙跨越过亿万年生态毁灭限制的隔阂,并存在同一环境内的画面,才与众不同。
而当恐龙被替换成异形的时候,这一切建立在科幻之上的微妙真实感荡然无存。
02
还我真正的大恐龙
不过还算庆幸的是,《侏罗纪世界:重生》还是给了系列经典老朋友们一些闪亮登场的机会。
这些场景,也是这部重启之作中最为亮眼的部分。
首先是沧龙,终于有了足够重的空间。
作为第一部真正终结者级别的大神,在第一部仅仅是惊鸿一瞥。第二部、第三部中关于他的镜头也都匆匆带过,没有呈现出真正的实力。
导演终于舍得把一半战场拉到海面上,给了沧龙足够宽阔的舞台来施展魅力。
我们看到沧龙在大海中和各种船只斗智斗勇,将人类玩弄于股掌之中,翻腾滚挪尽情穿梭,甚至能够驱使两栖的小弟帮自己一起狩猎。
风神翼龙在第一部把女主的秘书扔进沧龙嘴里之后,一直也没有特别好的出场机会。这次在主角们的神庙逃亡副本中闪亮登场,在悬崖上猛吞了几个NPC,让场景的惊悚感,变得更加紧迫。
还有霸王龙祖奶奶,虽然没有吃到食物,但是给了游泳的新技能,足见活到老学到老是大恐龙们在本系列生存的重要法则。
如果没有新技能的话,那登场镜头将会极速变少。
而且霸王龙不仅没将副线的几个人物吃掉,甚至还一个不小心把逃生的船还给了角色们。
或许霸王龙和人类同伴们合作久了,也有了一点感情。
毕竟已经有了养老保险,也没必要再吃人了。留点人下来,还能够接着再拍几部。至于吃人的苦活脏活累活,就留给基因缝合的小崽子们吧。
于是我们能够看到畸王龙直接在迷雾里生吞了一个飞机,这是之前只有金刚大战哥斯拉才看到的场面。
不过或许因为上次基因缝合的几个都过于聪明了,这次缝合畸王龙的时候,没怎么给缝合脑子,不仅跑得慢,眼神还不好,呆呆笨笨的。
黑人老哥想送人头给畸王龙都没送成,到嘴的肥肉都能给跑了。
大恐龙系列真正想要持续地走下去,还是得依靠老牌的,真实存在世界上的恐龙,至于基因缝合怪,甚至变态的基因缝合怪,下次就别搞了。
不然过几天准备开拍《异形大战侏罗纪世界》的话,外星异形们不一定能够打得过地球人拼出来的脑洞。
03
人人都爱大恐龙
前几天说过,《F1》的剧本模版化和套路化,缺乏角色的空间,所以故事看起来都是无比的乏味。特别是在有非常优秀的同题材作品的状况下,《F1》的剧本实在是有点怒其不争。
但《侏罗纪世界:重生》的剧本虽然也很套路,却很难对这部电影进行相同的指责。
电影的故事和其他怪兽题材没有太大的区别,包括和本系列的前几部作品一样。
同样都是有心怀歹念的资本家,试图借用新生物、异生物的基因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于是带上赏金猎人式的打手和科学家,一起进入危险的环境寻找这些生物。
最终赏金猎人和科学家在经历冒险之后,达成一致,保护好怪兽,逃出生天。而资本家,则葬身于自己的欲望之中。
《侏罗纪世界:重生》的剧本也完全是这样,甚至故事中的角色根本没有人记得他是谁。
但大恐龙系列和《F1》最大的区别的就是,《F1》的画面与精彩程度,完全可以被欣赏真实的F1比赛所取代,甚至看一场真实的比赛所得到的肾上腺素刺激要比电影来得更多。
但看大恐龙乃至于其他怪兽,除非你会穿越,要不你只能够在电影院里,通过导演的镜头与后期特效技术的拼贴才能感受到如此的世界。
这,也是“大恐龙”们能够持续得到商业市场青睐的原因。
在如今这个经济下行的时代里,直接的视觉神经刺激是观众们尤为需要的。
这和短剧带来的爽感一样,是饱受生活与环境压力的观众老爷们所能最直接接收到的释放方式。
而大恐龙又是无法被电视、手机所替代的,最能给观众们刺激的院线电影产物。
所以无论剧情多么套路,故事多么缺乏逻辑,人物有多么的降智,大恐龙们呈现在银幕上就能拯救这部电影。
只要大银幕上出现足量的大恐龙,来看《侏罗纪世界》的观众谁会在乎什么故事、什么角色、什么文戏。
在银幕里栩栩如生,一屁股就能让一个角色下线的大恐龙面前,似乎,什么都不重要了。
那些没脑子的角色被大恐龙消灭的时候,感受还会更爽。
买张电影票的付出,还比去环球影城玩更真实模拟的侏罗纪项目少得多。这是大恐龙系列还能越扑越拍,越拍越勇的核心原因。
所以无论你在其他媒体听到了什么,在这篇文章里读到了什么,如果你想去看大恐龙,那就去吧。
趁电影制片厂,还有钱能制作出大恐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