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足以封神的5部经典电影,部部都是高分好评,一部没看太遗憾

2024年04月14日12:45:05 娱乐 1747

1、《鬼子来了

评分:9.3

影片点评:贯穿全片的是关于“我是谁”的讨论,主创受鲁迅影响颇深,配角设置十分有趣,印象最深的是带着空洞表层的叫卖式智慧的长者与从未被重视但最终带给日本人实质性伤害的疯子。两边的懦弱与强大,延宕与行动,集体与自我得到了不对等的呈现,视角放在马大三这种底层农民身上,以黑色喜剧方式进行处理确实新奇,诚如戴锦华老师所讲十分出色地完成了民族反思和铭记苦难的双重任务。总之,这是一部绝佳的反战片子,姜文很有趣,可谓天才导演与演员。摄影功力深厚,跟停电了讲鬼故事一样。聚焦于人物面部表情。风格比老谋子有趣多了,不装b,接地气。

姜文足以封神的5部经典电影,部部都是高分好评,一部没看太遗憾 - 天天要闻

2、《芙蓉镇

评分:9.3

影片点评:本片对准的群体可能是更加特殊一些,就如同片中所说的,“都过去了”。结构上以时间分割效果还不错,内容上还是温和并且做了美化处理了,所以看下来觉得还是张力不足,不过结尾处的仿佛一个轮回处理不可说不讽刺。影片基本以角色驱动,女性角色都太有力量了,而几个男性角色的指代性还是挺明显的,妥协,坚持,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和随波逐流,直接演绎出了一个社会的大环境。运镜还是非常喜欢的,低角度的拍摄,仰拍,变焦等都很细腻。构图也很考究,几处低角度的倾斜构图也很有情绪表达。可以,这样的力作,如今屈指可数!

姜文足以封神的5部经典电影,部部都是高分好评,一部没看太遗憾 - 天天要闻

3、《让子弹飞

评分:9.0

影片点评:十几年前看的时候是轻视与不解,如今再看满是敬意。选角很成功,无论是周韵葛优这些御用演员还是周润发刘嘉玲这些老演员,演绎得都很到位。色彩很直观,选用大量高饱和度色彩,增加的戏剧性色彩。台词更不用说了,贡献了相当多金句。故事呢,层层递进,中间夹杂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细节,这真的是让人非常惊喜。另外,影片采用交叉蒙太奇叙事,将主线故事与多个支线故事相互穿插,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同时,影片还通过一系列荒诞离奇的情节设置和台词处理,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

姜文足以封神的5部经典电影,部部都是高分好评,一部没看太遗憾 - 天天要闻

4、《红高粱

评分:8.5

影片点评:这部片子是电影观赏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全片的基调是红色,着力书写人性的张扬,是人类生命活力的展现。视觉风格凌厉,抓住典型意象加以放大,让空间造型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中去。片子当中有不少例如颠轿、野合、民歌民俗等民族化奇观的展现,在野合那场戏中,摄影用逆光把红高粱拍成黑高粱,并通过快速跟拍使高粱秆参与了表演,具有高度的戏剧感,视觉和情绪冲击力较强,所以非常有可能是因为其中的猎奇元素迎合了西方人对落后中国的“窥视”,所以才让这部片子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

姜文足以封神的5部经典电影,部部都是高分好评,一部没看太遗憾 - 天天要闻

5、《有话好好说

评分:8.5

影片点评:这不是张小帅安红或刘德龙右手的故事,也不是张秋生和电脑的故事,而是悔人不倦的高知死板大叔和没理就是理的头铁年轻书贩痞子俩原本生活上毫无关联的冤家的结识故事。这个剧本实在是太过出色,镜头里的光影与汗水的晃动极具张力,王家卫粉丝来了都得磕着。结尾看守员葛优领着张秋生出来的一幕是惊愕好笑得让我崩溃,而最后的车上书信那不结巴的告白全盘把故事升华了。这荒诞的疯狂过后,他们以一种极为抽象的方式相识了,既可笑又回味!这样的作品,真的是百看不厌!

姜文足以封神的5部经典电影,部部都是高分好评,一部没看太遗憾 - 天天要闻

姜文足以封神的5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几部?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留言讨论。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