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梦:《泰坦尼克号》
詹姆斯.卡梅隆的经典作品很多,包括《异形2》、《终结者2》和《阿凡达》(2009),并以叙事技巧和特效手法出名。
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异世界的构造、外星人的制作、打斗的真实及其电影画面的优美。
然而,越是一位伟大的导演所制作的电影,我们越容易忽略作品本身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而只去关注这是谁导演的作品,继而产生这位伟大的导演拍的作品一定不会差的想法。
探索数字特效长镜头为什么在《泰坦尼克号》中尤其重要;为什么这样一部庸俗的好莱坞浪漫、关于白雪公主和贫穷小子爱情梦的电影要用数字特效来制作。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到:梦是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而电影是最好的叙述和传播梦的途径。
而巴赞又说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似乎两位学者的论述互相违背。
而数字长镜头成了达成梦境与现实和解的最佳途径。有了数字长镜头后,电影既是现实的渐近线,也是未来的到达点。
大多数跟梦有关的电影跟讨论数字长镜头一样,都在讨论真实与虚构的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在诺兰的电影中,比如《盗梦空间》,当然,科幻电影本就是想象的,并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而谈到剧情电影《路边野餐》,可能更真实的接近关于梦的内容。导演用最接近写实的手法来拍摄通往梦幻之地。当然这是使用光学长镜头就可达到的成就。
数字长镜头用来表现想象、未来可能更多是在科幻电影中。
所以有学者用“奇观”二字来总结数字长镜头的特效功能。现在不少国内电影在宣传的时候把“最顶级特效团队”作为卖点之一,他们擅长用数字特效来表现恢弘的场景。
比如《流浪地球》冰冻的世界,《长津湖》战争的大场面雪景及爆炸的特效。
而在韩国的电影中,更喜欢把数字特效与怪物结合起来,在《丧尸乐园2》、《汉江怪物》中,导演使用CG和实拍合成的方式,使真人和怪物出现在同一画面中。
在美国好莱坞,他们已经做到非常成熟的使用数字特效来完成叙事,最早出名的就是科幻大片,如《阿凡达》。
而通过花100万美金完成数字特效来称赞爱情,在《泰坦尼克号》之前是绝无仅有的。
可以说,这部爱情电影比其它类型的爱情电影都能引发一个关于好莱坞的重要问题,关于电影的商业化价值。影片具有非常清晰的商业定位——追求最大数量化的观众。
而卡梅隆用了几个小技巧便让观众心甘情愿掏腰包。
公主与平民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好莱坞非常喜欢拍摄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的爱情故事,比如《诺丁山》、《罗马假日》、《毕业生》、《克莱默夫妇》《风月俏佳人》等。
而《泰坦尼克号》用了其中最平庸的一种,就是关于阶级。公主与平民的故事,当然这是好莱坞迎合观众的手段之一。
男性会把自己代入到杰克的放荡不羁、聪明帅气,但是不得志的平民角色中。
虽然在现实世界里,他们被肉丝这样的白富美看上的概率微乎其微,而在电影中,他们通过杰克实现自己的愿望,让白富美不可自拔的喜欢上自己。
观众在平日里得不到的东西,通过把自己幻想成主人公,在导演有意识的技巧下,沉浸在一场194分钟的浪漫、勇敢、轰轰烈烈的爱情梦境里。
关于美化的梦境。虽然所有的学者分析都一致认为,《泰坦尼克号》的美学价值非常平庸,它就是沿着好莱坞典型化、刻板的人物逻辑机械的进行演进的。
在视听上不停套用快餐式的短切镜头、正反打镜头来吸引观众。在人物危急关头时,没有刻画出内心的变化。
即使导演说泰坦尼克号完全1:1还原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巨轮细节,但是历史研究学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影片在虚构历史!
首先关于存活率: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有319人,其中200人幸存,存活率为百分之六十。
三、二等舱有乘客269人,其中117人幸存,存活率为百分之四十三,三等舱有乘客699人,仅有172人幸存,存活率仅为百分之二十五。
而不是只有两艘救生艇上的人。
其次关于妇女儿童优先:真实的泰坦尼克号是按照地位等级的舱位来救助的。
当时的泰坦尼克号上,一二等舱有儿童32名,仅有一名死亡,三等舱儿童有75名,仅活下来20名。
而这并没有对影片的票房造成损失,反而增加了筹码——观众更喜欢经过美化的世界。
现实已经够残酷了,观众更希望在电影的梦境里让世界美好一点。
不管导演多么不尊重历史,但是这广为人知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在宣传上,便具有先天的优势。
而泰坦尼克号更特殊的,是因为他是一出彻底的悲剧。在经典作品的长河中,真正让人记忆深刻的往往是悲剧,观众在观影之后念念不忘的不会是大团圆的结局,而是求而不得。
关于特效奇观。从商业上来看,先不管特效做得如何,某一部电影说“我花了14亿人民币做了一个660米的白星公司的船出来!”,那观众一定会去看。
这是导演的卓越才能所在,当观众因为不基于电影本身质量原因走进电影院的时候,你就需要在故事艺术的、美学的、技术的或是心理上面的东西拿出来,让观众看完之后帮助你宣传电影口碑。
更不用说观众看到中间花了100万美元用数字特效做成的杰克和肉丝唯美的站在船头的镜头,再配上席琳·迪翁《我心依旧》的哀婉忧伤,使得这一片段成为所有观众心中永远的经典。
而整部片子真正的美学是在影片3:03:00开始,从肉丝苍老的脸庞摇到头顶上方,带着我们穿越海洋,来到沉船,穿过走廊,渐渐的光线变得明亮,是杰克第一次参加舞会时的场景,所有人都为她鼓掌欢迎她。
接着是杰克的背影,她们相拥而吻,接着镜头旋转给到屋顶。时空转换唯美,这样一个长镜头的完成,毫无疑问,黑色,景物模糊,船舱是剪接的最佳选择。
这样一个由现在到过去的长镜头,给观众全新的时空体验。
在我们这个技术、美学与商业化同样发达的信息时代,艺术领域受到资本物质力量的影响肯定是越来越大,而影响世界的手段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丰富。
好莱坞通过挖掘历史,斥巨资来完成技术上的升级、迎合观众的浪漫梦境,做成了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泰坦尼克号》。
而这一代表性的商业化样本,无疑是对各国都有明显的切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