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2022年09月15日06:57:28 娱乐 1468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所以,千万别迷恋原汁原味的说辞。

在大众的心目中,古时凡是皇帝用过的东西,一定是好的。为皇帝提供饮食的御膳房,出品的菜一定也是既精致又美味的。

可是,看看曾经的皇帝溥仪怎么评价御膳房里的菜品吧:

“我记得当年在皇宫里,每天只吃两顿饭,虽然有好几十样菜,可是真不好吃,千篇一律,味道也不好,简直像给死人上供的一样。当时不叫开饭,按照规矩应叫“传膳”。一声传膳,从我住的养心殿到御膳房的路上,站着好几十个太监,非常快的就把一样样菜“进”上来。菜都是老早准备好的。桌子也不是很大,两层的,矮的一层像炕桌那样,离地一尺多高,盛菜的盆子也不大,就是样数多。四位太妃每天各送五、六样菜来,我爱吃哪个菜,那菜就单独放到一张桌上,点心、粥单独放一处。每天吃饭的时间大约在上午九点和下午四点的光景。另外还有果盒,那个东西是随时可以吃的。”

看,这是什么话,“像给死人上供一样”。精致是够精致的了,却很难吃,野兽奇了怪了。其实,仔细琢磨一下,也很简单,就是宫廷里的菜谱是严格规定好的,而且是流传了好几代一直在用的。可能是康熙或者乾隆喜欢过的菜式,然后就被专门刊成了菜谱,一直往后传。可是时代在发展,个人的口味也在变动。当今的中国菜,像什么八大菜系,形成的时代基本上都是清季。民间菜系的快速发展,宫廷菜系却在固化。一来二去,曾经美味无比的宫廷菜,慢慢因为所谓的“原汁原味”反倒变得难吃起来。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到溥仪时,民间菜系已经蔚为大观了,御膳房里却还在守着祖上留下来的菜谱,保持着古旧的品味,这真要好吃才怪?

菜品如此,电影也是如此。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有人说了,拍电影就那么几种手法,还能变出多少新花样来呢?

很简单,核心在于节奏。时代在变,变的是节奏。

托尼·贾刚出道时,奉献出了《拳霸》《冬阴功》几部惊艳的影片,让人依稀看到了成龙刚出道时的感觉,而且这几部影片的色调也相当古朴,怎么都像在看一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影片。一时间,托尼·贾甚嚣尘上,备受推崇。

但是,这里有个假相,就是托尼·贾的这些作品,影像风格看着古朴,但故事线却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剧情上非常抓人。

真要迷恋成龙出道初期的影片,你真去回望一下,扒出来去看看,一定会觉得很松散,随时按下暂停键毫不心疼。可是,你看托尼·贾的那几部作品,就舍不得按暂停,这就是差别。

托尼·贾还不够典型的话,基努·里维斯的《疾速追杀》系列才真正为现代动作片制定下了新的规则。那就是节奏一定要快,紧凑紧凑再紧凑,绝不留尿点给观众。打斗上的精彩还在其次,真正吸引人的是故事的节奏。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壮志凌云2》也是如此,节奏啊节奏,就是要抓住观众的心,努力让你死死钉在板凳上,不按暂定键,有尿也尽力憋着,一口气将影片看下来。所以,故事虽老套,但讲故事的手段却很新。不在于段子老不老,在于讲段子的方式好不好。

眼下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你不拿出绝活来,不在节奏上下功夫,观众随时都会抛弃你。

食品也一样,在味觉上一定要具有侵略性,让食客在入口的瞬间就被俘获了。所以,麻、辣、臭这种极具侵略性的味道,才能够在当下大行其道。小龙虾、螺蛳粉都是这样的典型。而清淡型的菜品,就难以快速大众化。

回到《黄石镇谋杀案》一片上,真的是相当的可惜。

按说,这真的是一部诚意满满的西部片。尤其在当下的市场下,西部片早已不再是市场的宠儿。近些年来,除了《荒野猎人》《大地惊雷》《八恶人》《被解救的姜戈》《巴斯特的歌谣》等为数不多的几部西部片值得一看,其他西部片都乏善可陈,甚至每年都没有几部西部片被拍出。

这样的情况下,《黄石镇谋杀案》的主创团队,很认真地拍摄了一部西部片,精神是很可嘉的。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其实,单论故事,《黄石镇谋杀案》也有创新的点,将影片拍摄的很像本格推理片,看了开头你猜不中结尾,其中的反转也很有意思。就是节奏太慢了,还是古早时期西部片的节奏,慢慢悠悠上映了120多分钟,其实减去30分钟,将整个故事凝缩在90分钟上下,是足够可以的。

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拓荒时期,具体地点是蒙大拿州的黄石镇。故事所在的年代里,经典的西部大开发高潮已经过去,小镇已处于没落状态。

一位被解放的黑人奴隶,骑着一匹马来到了黄石镇。咋一看起来,老黑很像《被解救的姜戈》里的姜戈,威风凛凛,俨然一副神枪手的模样,看起来很像是主角。但不是这样的,毕竟导演不是昆汀,这里的黑人,依旧不怎么受待见,他不仅不是故事的主角,而且是一名受气包。故事随着他的到来,揭开了序幕。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镇子上,一位沉迷于淘金的白人老杜,终于在远离小镇的山崖间炸出了黄金,而且是高纯度的那种。

老杜兴奋滴冲进镇子里的酒吧,豪爽地宴请里面的所有人都痛饮一杯。然后宣布小镇重新振兴的时代来临。

可是,转眼,醉醺醺的老杜就被人一枪毙命。

谁干的?

看到黄金就谋财害命么?

小镇的警长责无旁贷地负担起了凶杀案的侦破工作。

凶手很快就被锁定,就是老黑。警长认定老黑见财起意,杀了老杜。

在围捕老黑的过程中,镇上唯一为老黑说话的女孩也被杀了。割喉,相当的残忍。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警长怒了,决意一定要将老黑杀之而后快。

老黑的确是一名神枪手,要对付他可不容易。于是,警长募集了镇上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拿起枪来保护自己的小镇,共同对付凶手。

可是,老黑真的是凶手吗?

死去的女孩不这么认为。镇上教堂里的牧师也不这么认为。

牧师,曾经也是一位江湖人士,后来金盆洗手,带着娇妻来到黄石镇,就是隐居。没想到因为这起案件,再次挺身而出。他才是片中真正的主角,由托马斯·简主演,他也是本片卡司里唯一叫得上名字的咖了,可惜曾经的靓崽也老态毕现了。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牧师从坟头里将老杜的尸体给刨了出来。发现那粒留在他身体里的子弹,并非老黑枪里的子弹,而是另有他人。

在这之前,还有人从老杜住的窝棚里发生了一封有人送给老杜媳妇的情书。看起来,老杜媳妇也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女人。

情书被送到了警长的手中,可是,老头却不觉得有什么。依旧认为老黑就是凶手。

真相就无人去追查了吗?牧师决定自己来查。

他将逃脱的老黑藏在了教堂的下面。而且,挖出老杜尸体的行为,也让警长知道了牧师将要与整个小镇为敌了。

在警长那里,真凶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是要一个交待,最好的结果就是老黑被看作凶手然后被处死,这样小镇就可以再次平静下来了。至于是否草菅人命,警长压根不在乎。

案情其实并不复杂,答案也很简单。杀死老杜的,并非简单的图财,而是图色。这不是一起财产纠纷案,而是感情纠葛案。

老杜媳妇勾搭了镇长兼警长的儿子。然后所有的谋杀案都是警长的儿子干的。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他不仅杀了老杜,杀了为老黑说话的女孩,还杀了老杜喜欢的妓女。

表面上,老杜媳妇爱上了他,要与他一起私奔。其实,是老杜媳妇自己想私吞海量的黄金,返回大都市里去过好日子。至于镇长儿子,不过是她的工具。

歹毒莫过女人心,老杜媳妇才是罪魁祸首,是幕后的黑手套。

警长原本是可以查清真相的,但他不愿意深究。现在,他只想抓到老黑,而牧师居然包庇老黑,那么就得连牧师也一起抓起来。所以,压带了镇里所有的男人,拿枪将教堂包围了起来。

在旷野的西部,在正邪不分是非不明的情况下,一场枪战不可避免。

那么,高潮戏也就来了。霹雳吧啦,打啊打!

最终,正义的牧师,带着老黑与自己媳妇,打败了不问是非的警长及无知镇民。老杜媳妇也死于枪下。

原汁原味的西部片,《黄石镇谋杀案》怎么就不好看了呢? - 天天要闻

小镇重新得救了。

这个故事比我写其实要复杂一点,我给简化了很多,毕竟剧透不是什么美德。

按说,整个故事还蛮好看的。只是,《黄石镇谋杀案》却如温吞水一样,就是不够好看。节奏实在太拖沓了。

在2022年,看到的却是一部1992年的影片。这还如何是好?

该怎么评价呢?还原到1992年,会觉得这片真不错。可这毕竟是2022年了。

可惜了!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