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楼3》变恐怖片?

2021年09月06日18:57:02 娱乐 1874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即将迎来大结局的SBS复仇剧《顶楼3》,在最后的审判中,恶人们接连出现了残酷、冲击性的结局引发了争议。虽然,编剧试图用刺激的大场面填补接下来的剧情,反倒显得牵强。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在放映结束的《顶层3》中,主要出演者接连死亡或迎来残酷结局的场面被刻画出来,坠崖、枪击、炸死等以鲜血、死亡为代表的残忍落幕方式,和由此产生的恐惧感及厌恶感、反社会性犯罪。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事实上,《顶楼》系列从第一季开始就不断涉及绑架未成年人、监禁、杀人、纵火、弃尸等各种刺激的反社会犯罪。虽然因刺激的复仇情节和激烈的斗争获得了话题,但随着剧情接近尾声,剧情也越来越敷衍,以残忍的方式让主角强行落幕。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特别是随着进入第3季的最后阶段,有人指出超出必要的残忍演出已经超过了限度。在剧中中期吴允熙(柳真饰)死亡的场面中,用身体挡住车时腿断了的声音、痛苦的呻吟等无谓而又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毛骨悚然的感觉。由于吴允熙在剧中是重要人物,因此该场面在之后的几集中也反复出现。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在6日播出的第9集中,千瑞珍为了确认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洛根李是否恢复意识,让秘书在患者的腿上倒滚烫的热水。因炸弹恐怖袭击而受到严重烧伤,再次伤害躺在床上的重症患者身体的场面令人毛骨悚然。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最精彩的是20日播出的第11集的结尾,千瑞珍在打斗过程中腹部被掉落的吊灯击中,血淋淋的场面,让观众们感到毛骨悚然,甚至出现了“像恐怖电影一样”的场面。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在第12集中,鲜血淋漓的残忍场面也不断出现。受重伤住院的千瑞珍咬伤了威胁自己的高利贷款者的耳朵,弄得血肉模糊。在从楼梯上摔倒的河允哲接受手术的场面中,大脑以特写镜头清晰地出现。逃跑的朱丹泰决心向沈秀莲报仇,为了不被认出不惜自残,嘴角上出现了让人联想到小丑的“刀疤脸”。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沈秀莲和朱丹泰最后在顶楼对决的场面中,赤裸裸地描写了枪战和混战的场面,子弹穿透额头,鲜血淋漓,坠落到大厦下面抽搐,再被雕像砸中头部,这比一般的战争片和恐怖片还要残忍。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在13集中,因重创而失明的河允哲为了带走女儿恩星,独自来到恩星的公寓,通过视频电话,让沈秀莲为其指路,披头散发的千瑞珍像女鬼一般突然出现在河允哲背后的画面显得十分诡异,随后因失足坠落而亡,河允哲并未做过太多的坏事,这样的下场令人唏嘘!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但是其中的剧情发展是否是必要的场面还是个疑问。因为在之前的剧情中,残酷的犯罪和死去了的人物活着回来等无逻辑的设定,不过是为了用更加刺激的场面来填补故事的漏洞。以炸弹事故昏迷的洛根李,突然完好无损地恢复意识,被吊灯击中受重伤的千瑞珍在下一集中堂堂正正地活着等刺激性场面,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一直以来引领电视剧的千瑞珍和朱丹泰等主要演员们在剧中展开的野蛮恶行非常强烈,因此他们的结局也要戏剧性地刻画出来,这只不过是在已经结束的故事中添加夸张的事件和无理的场面,延长时间而已。但是,由于想用刺激的演出来填补漏洞百出的剧本,反派角色受到惩罚的样子不仅不令人感到痛快,反而让人感到不快。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事实上《顶楼》已经是再晚也要在第二季中充分完成的故事结构了。但是制作组还嫌第3季还不够,在播出中期又延长了2集。虽然以完成度为由,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的叙事,沉迷于血味的《顶楼》到底要走到什么地步?

《顶楼3》变恐怖片? - 天天要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