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昨天要写这个话题的,后来写到一半删了,因为觉得自己体验不深。
但是今天回顾了一下,觉得我还是有幸触摸到了老年人情爱的冰山一角,也领悟到自己也终将要走到那一天。
昨天姨妈说,她的74岁的女邻居找了一个80岁的老教授,恋爱谈得很顺畅。
我马上明白姨妈在期待和恐惧里纠结矛盾。她希望晚年有伴,可是老男人的想法不能确定。
嗯,我记起前一个月玉珍儿告诉我她在殡葬行业见过的一对老年伴侣,他们年过六十才相遇,后来因为自理能力衰退,相伴二十年后被各自的子女领走了。
婆婆住在城东医院,老头每天炖汤坐公交从城西过来探望。谁也劝不住,他风雨无阻,她死而无憾。
说的人和听的人同时哽咽了。玉珍儿和我还在中年里,有幸提前看到了男女情爱最好的归宿。
可是要有相当强的领悟力,才能在身体交融后怜惜心的相遇;更要有相当强的领悟力,才能在身体衰败无法交融的年龄去怜惜心的相遇。
世间男女,无论相遇早晚,终要走到无性之境。那时候的一对人,若有不舍发生,才是深度链接。
令人动容的悲悯,割肉剔骨相见才能流淌。
我应该是懂的,这样的悲悯。
三年前黑夜里共卧一床,我抓住刘先生的手时,觉得如果没有蕊要抚养,我愿意和他一起离开。而那感觉,并非厌世的绝望,而是奔赴的安心。
但我知道,我将来未必有他幸运。
很多人难得有这样的幸运。
世间抓着我们的手陪我们安心等待死亡的人,极难遇到。
不一定要有爱情发生,但一定要有对生命的觉知。
觉知力才不会带来恐慌、厌恶、绝望。
才有从城西风雨无阻送汤到城东的朝拜。
这就是饮食男女最后的索求。
但这索求,在年轻的男欢女爱那里常常被隐藏蒙蔽。
老了的你才是真正的你,病了的你才是真正的你,一切还好的你只是被外界定义的你。
如果可以,愿你在足够年轻的时候懂得这一切。唯有如此,你才会在身体交融的每一刻生起愉悦,也生起怜惜。
唯有如此,性才能抵达爱。
唯有如此,最终才能抵达无性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