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熟的判断力便不会轻信。谎言是司空见惯的,那么就让轻信成为稀有之物。匆忙作出判断往往令人陷入窘迫,并因此一蹶不振。但亦不可公然质疑他人的诚实。你若视某人为说谎者,或声称他受骗上当,那么在他的痛苦之上你又添了几分侮辱。这样做还有更大的隐患:不信任他人会引人疑心你的诚实。说谎者受着双重煎熬:他既不敢相信他人,也不为他人所相信。谨慎的倾听者不会匆忙作出判断。正如一位作家劝告我们的:即便是爱情亦不可匆忙陷入。人们可以言辞说谎,也可以行事说谎,而后一种欺骗则危害更甚。
“新官上任三把火,致仕旧官一字师;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没有什么比挫败感更能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挫败感是觉得“我能行”,事实“我不行”,时间久了就会对自己造成打击感。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意思就是说在做事的当中如果经常失败,就会导致自己陷入一个失败的循环,事情只会做的越来越糟。
所以不停让他人失败,足以让他怀疑人生;同时减少自己失败次数,才能在自己工作与生活的提高自信心效率。
生活和工作中的挫败感来源于轻信他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靠谎言编织而成,如果没有点智慧,吃亏上当是必然的。完全不相信任何人的任何话也是不对的。
“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甄别他们话中的真伪,为了说谎,说谎者专说你需要听的和喜欢听的内容,并不在乎自己说出来的话的真实程度。我们从中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对他们的话进行深究,如果想知道是不是一个骗局,可以旁敲侧击,也可以逻辑推理,常识比对,甚至求助于尽职调查。当然也完全靠直觉,事实上有时候直觉是看不住的,不是上当受骗,就是错失良机。
如果一个人总是不相信任何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如果一个人总是相信别人,那么他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所以,说谎的骗子们受着双重煎熬:他既不敢相信他人,也不为他人所相信。事实上他们也希望被信任,只想自己的骗术不被识破,因此我们遇到这样的人,就不要说出真相,让他生活在自己营造的谎言中,避免因为尴尬对你心生歹意。
“人们可以言辞说谎,也可以行事说谎,而后一种欺骗则危害更甚。”大部分人可以识破甜言蜜语,但是对于殷勤毫无戒备。骗子不仅仅会利用外表迷惑你,还会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打动你,一对老年夫妻用两年的时间把自己伪装成人畜无害、乐善好施的活菩萨,然后突然对身边的人实施诈骗,卷款1000万跑路。
所以 ,我们不要轻信任何一个人,但是也不要自作聪明,揭穿骗子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