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顺的人,大多是没有做到这三点,改变一下就好了

有句话说人这一生“不中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

人生起起伏伏,磕磕巴巴,虽然是一直在向前,可谁也不知道前方的路是什么路,前面的日子是什么样。

其实日子不顺,大多是没有做到以下这三点,就算是做到一点,后半辈子也能过得很不错。

1:守其本分,不逾矩

易经》中讲: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是说:人要安守本分,不要妄行,不要有不合时宜的行为,这样就能减少灾祸。

唐代国学典籍《长短经》中,记载一件事:

当时一个地方官让百姓们在限定时间修成一条运河,孔子的弟子路是这个工程的主管。

为了赶工期,子路带领工人们加班加点干活。见工费不足,子路还自己拿钱出来,给工人们买粮买菜。

孔子听说后,马上就阻止了他。子路不服就问老师:您天天教导我们做人要仁义,我现在就是在行仁义,您为什么要阻止我呢?

孔子说:做皇帝的体恤天下,是因为天下是他的;官员负责一方百姓,是因为这地方归官员负责,他们做的都是份内的事;如果你只是个普通人,管好家人就行了。

孔子的意思是:仁义是好事,但不能逾矩,不能做超越自己本分的事。

仔细想来,不就是这样吗?

咱们本是普通员工,却总抢着去做主管、经理们的事。那一定会引起他人的不满,甚至引起嫉妒和排挤,工作肯定是干不好了。

就算是在家里,小孩子总代替大人做决定,不得老挨打吗?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论身居何位,都要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不逾矩、不招人恨,日子当然是越过越顺、越过越好。

2:顺势而为,不逆行

《易经》中言: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大意是,夏桀、商纣暴虐无度,不顺应天意才被取代;而商汤、周武则顺天应人,所以才能成事。

这句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顺应大趋势,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总想“另辟蹊径”,“逆风”前行。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诸葛亮北伐自负才能,逆天而行,自取败之也。

有人分析道:当时明明汉室气数已尽,多年的战乱已使蜀地百姓疲惫不堪,急切希望结束战争;那时候曹操踞北方,这里土地广、资源丰、人口多;再加上曹营谋士多、将领多,无论从哪里看都占尽了优势。

诸葛亮看不明白,非要坚持“匡扶汉室”、坚持北伐,逆天而行,结果自然是苦累无功。

当时诸葛亮的朋友司马徽也说:卧龙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你看,就连聪明如诸葛亮都不能逆势而行,又何况你我等平凡人呢?

有人说: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不就是这样吗?小视频火那就去试试,网络直播销售好就别死抱着实体;公司发展方向是向东你就别往西,家里人今天都想出去,你就别非要呆家里。

凡事顺着来才更省劲儿,成功来得快,钱也赚得快,富贵日子当然也来得快。

3:守住口德,不妄言

《易经》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意思是:人要守住自己的嘴,少说没用的话,少说伤人的话。

这世上,总有些人喜欢夸夸其谈。本来平平无奇的人和事,却非得说出个“花儿”来,却不料最终会害了自己。

明代的笑话集《艾子后语》中,写了个笑话:

赵国有个方士爱说大话,有人问他多大了,他回答说“记不清了”,说:

忆童稚时,与群小儿往看宓羲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从伏羲说到女娲,再讲到神农氏和蚩尤,再说到仓颉尧帝,直说到姜子牙、西王母......似乎他真的经历过这些事,活了上千年。

因为他说得实在太神乎,以至于当时有不少人都信了。

不久,赵王摔伤了肋骨。大夫说要用千年血竭敷才能好。这时候,大家就想到了那个“活了千年”的人。马上抓住他,打算杀他取血治病。

哪成想方士立马跪地求饶,说以前的话都是瞎编的。在场的人不信,还是杀掉了他。

《庄子·人间世》中说夫言者,风波也。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生活中很多麻烦,其实都是说话不注意引发的。

工作时如果胡说乱说,可能不久就会丢工作;在朋友圈毫无顾忌乱说话,说大话废话,要不了多久朋友就散了;在家里说空话狠话、说胡话,不久便是亲情尽失,家宅不宁。

所以,下半生想过安生日子,那就要注意:

闭时不说废话,人前不说大话,生气时不说气话,开心时不说狂话,失落时不说丧气话。

少说话多做事、守住口德,就算日子还不到大富大贵,也能过得平静祥和、幸福快乐。

三哥说:

人这一辈子,经历些波折、起伏也算正常。前半生已过,顺与不顺皆是过眼云烟。

若想半生过得好些,可以试试做到:守本分,不逾矩;顺势为,不逆行;守口德,不妄言。

此生堂堂正正、坦坦荡荡,自然就平平安安、趋利避害,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