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进城带孙子,之后就再也不愿回乡下,原来原因有这些

8年前老婆怀孕,孕期反应很严重吃什么都没胃口、吃什么都没味道,而且还会动不动就反胃、呕吐、严重影响到生活,我和老婆都很担心肚子里的宝宝健康,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正常孕期反应,建议多休息,亲人多照顾照顾就好点。

于是晚上和老婆商量,先是我建议让岳母过来照顾,因为她们母女在一起相处,不会出现天底下共有的婆媳难题。但这一方案马上被老婆否决了,老婆说她爸妈在帮她弟弟看店没时间。

另外,她爸这几年身体不好了,需要她妈照顾。她爸妈不可能分开,要来就得一起过来,但我家只有75平方米,来了住不下那么多人。

岳父岳母来不了,另一方案就是让我妈过来,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我妈一个人在老家,其实我早就想把她接过来一起住,但我妈一直不答应,说是在乡下老家都是熟人,已经住习惯了,还有就是担心和她儿媳妇合不来,给我添麻烦。

老婆的反应越来越强烈,无奈我硬着头皮给我妈打了个电话,本以为我妈还是原来那些话等着,但这次听我说完后,我妈没有推辞,说给她两天时间,把家里稍微整理下,就来城里照顾我老婆,说什么事都不如她的孙子重要。

两天后正好是休息日,我和老婆还没起床,就听到有人按门铃,正在纳闷这个时候怎么会有人找,哪知一打开门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原来是我妈上背着大包手里还提着小包,从乡下来了。

原来上班时我的心就会提到嗓子眼,生怕老婆一人在家会出什么事。现在我妈来了,我可放心了。

我妈对我老婆照顾得可周到了,整天陪着她,扶着走路,削水果给她吃,想着法子炖汤给她补身子。

可能是我妈的用心感动了我老婆,还真别说,在别人家的婆媳问题,到我家根本就没那回事,这让我开始怀疑“婆媳就是天敌”这种说法了。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的功夫,儿子出生、满月、百日、周岁、上幼儿园,马上就准备上小学了,我妈一天天地看着孙子长大,心里别提多美,每天做家务也不嫌累。

这天我和老婆,还有我妈带着儿子到学校咨询上学的事,回家后,老婆突然对我妈说:妈现在宝宝要上学了,我打听了一下,学校里有托管,这样你就不用那么累了,可以回老家和亲戚们一起享清福了。

我妈像是没有听到老婆说话,一个人自己忙自己的,提着篮子出门买菜去了。

等我妈出门后,老婆开始对我唠叨,你看你妈,我不是为她着想吗?想着她在城里住不习惯,这几年为了带孙子忍着过来的,现在孩子大了,不用她再受委屈了,怎么我好心说的话她是真的没听到吗?

晚上我单独把我妈拉到房间,对我妈说:咱们以前不是说好了吗?你来就是带孙子,现在孙子大了,你可以自由了,想回老家我可以送你回去。以后你老了手脚不灵光时,我会再把你接过来侍候你养老。

这时我妈开口了,实话告诉你吧,你老婆白天说的话,我全听在耳朵里了,我在买菜的一路想了很多,我还是决定不回老家了。

我妈接着说:这8年我带孙子吃了多少苦,你们也都是看着的,现在情况好了些,我不是没想过回老家,但每当我一提这事,孙子就哭着闹着不同意,晚上睡觉时拉着我的手不肯放,生怕我在他睡着的时候离开。你说这时我能走吗?

还有我刚来时是不习惯,现在左邻右舍都熟悉了,你妈把这些关系处理得都不错,日子过顺了,这时我再回乡下,老了老了就又要适应新的环境,再说你爸如果在世还行,我一人回乡下,面对上有屋顶漏雨,下有墙面透风,你们让我一个孤寡老人怎么过啊

这时我把老婆也叫了进来,我妈提了一个要求:如果让我回老家也行,你们得先帮我把乡下的房子维修好。

听完我妈一席话后,我们惭愧地低下了头,特别是我老婆,在我和她好好地谈了一次后,再也不提让我妈回老家的事,相反对我妈的态度相比以前好多了。

小编寄语:

现在城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年轻人生了小孩后,如果没有老人帮助,上班后小孩就没人带。因此有了小孩后,条件好的就会请保姆,但条件好的毕竟是少数,条件一般的还是占大多数,他们就只能“啃老”。

如果父辈条件好点的,在准备儿女婚房时会选那种“一碗汤”距离的房子,这样照顾起孙子来就方便很多,但有的老人原本就是农村的,为了带孩子就得进城。

其实对于在农村生活习惯了的老人,最初他们是不愿意来城里生活的,但为了帮助儿女,要带孙子,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不适应了。

来城里带孙子的老人,比谁都期盼孙子快快长大,等到孙子上学了,一般就是他们恢复自由的日子。老人就又可以回到熟悉的老家生活。

但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在带大孙子后就回老家,确实也存在一部分老人带大孙子后,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再愿意回老家了。

不愿意再回老家的老人,原因无非有这三点:

第一:祖孙相依不舍

人是感情动物,特别是小孩子很依赖带大他的人,不要说是祖孙关系,就是保姆把小孩带大,老人和小孩相处久了,都会有浓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有时会强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社会上有的被拐小孩,长大后明知养父母不是亲生,仍然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不离不弃,有的甚至不认亲生父母。

第二:换地方得换环境

年轻人适应能力强,大多追求新鲜感,喜欢经常换地方,甚至频繁换城市生活。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一般只认准一个,习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里生活,原来在乡下生活的,就不愿意在城里呆。

同理,在城里生活习惯了,就再也不想折腾,哪怕是自己原来熟悉的老家,因为老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是运动着、变化着的,在城里生活久了的老人思想在变,老家的人和事也一直变化着,两者都在变,老人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第三:面子和里子的问题

如果在城里呆个一两年,回到老家,感觉一切都很正常,短时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自己能接受,村子里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但时间长了,爱咬舌头的人就会生事,在背地里说三道四,说很多不好听的话,比如:儿女不孝顺,把孙子带大了,用不上老人了就一脚踢开。

这些恰巧是老人很在意的,听到后心里会很难过,无法接受现实,感觉面子上挂不住。

还有就是房子,房子是需要人气的,有人长期住着没事,一旦空着几年不住人,房子的损坏程度会很大,如果不重新维修,根本就是无法入住。

总之,人都有难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老人更有老人的不便。关于老人帮年轻人带孩子一事,关键还在年轻人要有长远规划。

如果父母都健在,确实需要老人帮忙带小孩的,最好是让父母两人一起来带,不能让老人分居而过,如果老了老了和老伴分居,会加速父母的衰老。这其实是做儿女的一种罪过。

如果是单身老人,计划让老人来带小孩,也要和老人商量好,充分地征求老人的意见,老人想留在城里,就要有在城里一起生活的打算;老人想回到农村,那么就要经常带老人回老家,让老家的房子经常有点人气,发现什么问题尽早进行维修。

这样既解决了老人的面子问题,也让老人里子问题不长存,让老人实实在在拥有一个快乐、自由、幸福的晚年。

网友们,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言!

#我要上微头条##情感##媒体人周刊##老人##养老中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