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害怕选错路吗? -
中国有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也就是说:假如选错了路,这辈子也就毁了。
以前我是深信不疑的。假如一个男人入了不适合自己的行业,那么他这辈子就完蛋了;假如一个女的嫁错老公,那么她这辈子一定是不幸福的。身边的很多案例,好像都能佐证这一点。
但我现在对这话产生了怀疑——怀疑说的人,怀疑信的人。
为什么会怀疑?听我讲个故事。
2016年夏,我大学毕业。
彼时极度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在学校当地的城市“混了”半年大好时光,搞过各类营生,最后一事无成,甚至欠了一屁股债。
那时经常有人数落我:“你找点正经事做吧,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你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的”、“你就这样混一辈子啊?”
我像一颗墙头草,被风吹得四处飘摇。恐惧、焦虑。重复的恐惧,重复的焦虑。
纵横交错的路上,我该选择哪个方向?
抱歉,我似乎没做啥选择。我只是像黑暗中的八爪鱼一样,四处探脚,小心翼翼的尝试,尝试看到世界,生存下去。
年底,我在当地一家大剧院做“活动策划”。这时候,才隐隐看到自己想走的路——策划。
在这里做了不到一个月,因为琐事与直系领导吵架后,辞职回老家过年。
家人劝我去北京,大都市发展机会多,亲戚朋友也多。一开始我想都不敢想——像我这样啥都不会的人,去了北京怎么可能找得到工作?
我不去!
2017年初,我到了北京。
回想起来,彼时竟有那么坚定的心——除了策划,别的我不做(当然在挨过现实的铁拳后,也动摇了一下,我居然跑去找重物搬运工的工作,差点被骗钱,才又颠儿回来继续找策划类工作)。
几次碰壁后,终于找到一家合适的公司。
在这里,一待就是3年多。
期间,感受过大城市带给我的降维打击,有过项目完不成的焦虑和崩溃,有想逃避困难一走了之的想法。
但还是一次次的坚持下来了——因为它带给我的痛苦和崩溃,在我获得的成长面前,几乎不值一提。尤其中间那两年,我的心似乎长在了这家公司,它逐渐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回头看看,对它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那几年,我觉得自己选对了公司,选对了路。
但我的人生,一直在跟着心走。而我的大脑,很少能管住我的心。
2020年,我逐渐察觉到,我对这行越来越没兴趣,甚至生出一点厌恶。大概是在这个行业待得太久了。感觉自己像一潭死水,没有波澜,没有想法。
我讨厌四处都是出不去的围墙,令人窒息。
思虑再三,我辞了职。离职时说:我想做点线上的,能与更多人群接触的行业。
我接连找了两份新工作,确实与目标轨道相合,但种种原因,没做下去。
接下来,一个月没有工作。
为了缓解心中的焦虑,我跟着堂哥跑去重庆工地干了几天活,只为了能有点收入让自己安心。
最焦虑的那段日子,我不停地想:完了,我不该辞职的!我这一步绝对走错了!虽然我还有点钱,但TM还有点小外债没还完,现在这不是作死吗?
在多重压力的催动下,我又无可奈何的回到了原来的行业(但不是原来的公司)。
入职那天,我回想起离职前跟前司领导说的豪言壮语,一股苦涩涌上心头。
原来,我也能被现实的铁拳揍成二百五。
虽然我是为了生存,但我终究不喜欢这个行业啊,我也不喜欢这家公司啊。
在那儿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除了一位真能聊的来的设计大哥,我懒得与身边所有的同事进行任何交流。同样的痛苦,同样的压抑,在我身上蔓延开来。
我甚至想:我来这家公司,也是选错了路,我尼玛就不该来。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瞧瞧,当时的我,多像一头永远没有头绪,且得不到满足的笨驴!
现在回头想想,我“选错了路”,给我带来致命打击了吗?
没有,甚至经济状况在这一年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最起码我没有任何外债了。
可当时我为啥那么焦虑?为啥那么后悔?
怕自己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怕自己在北京待不下去,怕前司同事得知我的境况嘲讽我,怕亲友得知我没工作批评我,怕别人知道我过得“不如意”。
甭管有多少种恐惧,仔细想想,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看到症结所在了吗?
杨绛说过: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
是的,好好想想这几年。毕业后“浪费”半年、来北京做策划、三年后辞职想换个行业、再回到原行业……这期间哪一个决定,不是我自己做主的?
一方面自己决定了要走的路,一方面又怕为“走错了”负责。
人(wo)类(zi)呐(ji),真是死皮不要脸,哪儿哪儿都想要,哪儿哪儿都不想担责。
所以哪有什么“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看这句话应该改一改,叫做“男怕入错行自己承担入错行的责任,女怕嫁错郎自己承担嫁错郎的责任”。
所以很多人在失败之后,总会感叹一句:哎,CTM的,没办法,命就这样,老天爷不想让我成功。
瞧瞧,这理由比德芙还纵享丝滑!顺理成章地就把一切责任推给老天爷了。老天爷真是人在殿上坐,锅从南天门来。
人这一生中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了。我们即便走错了又怎样?难道其他路都堵死了?
奥地利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弗兰克。
1942年,弗兰克与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同被纳粹逮捕,关押在惨绝人寰的集中营。这里处处弥漫着黑暗和死亡。他的妻子、父母、兄弟都相继在集中营受尽折磨而死,唯有他和妹妹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幸免于难。
弗兰克之所以能成为幸存者,除了他的医生身份让纳粹觉得有用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选择”——即便在如此可怖的地方,他仍保留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仍没有放弃自己应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自由——哪怕选择很少,余地很小。
弗兰克说:一切自由,一切真理和一切意义都依赖于个人做出并予以实施的选择。
所以,别说择业、择婚,即便在死亡面前,我们都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上一篇文章中,王小波故事里那个倒霉蛋的例子,人家都被食人族架在火上烧烤了,还有选择的余地,还俏皮的说:“给我翻个身”呢!
选错了行,我们就换个行业呗!人生那么长,难道你要做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嫁错了郎,忍无可忍你就离婚呗!人生那么长,难道你要跟一个讨厌的人过一辈子?
选错了路没关系的,只要你不把自己手里所有选择都扔掉,只要你认认真真考虑清楚了,只要你有换条路重新走的勇气和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心,这一辈子,就不会轻易完蛋。
有人说,虽然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选择,可我心里还是恐惧未知啊!
有就有啊,这有什么错吗?
记得有次我跟晶哥聊天。她问我,为什么很多人总是会掉到人生的陷阱里?尤其那些陷阱很明显,可他们却看不到。
我想了想,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无论是自身还是时代见识的限制,都在他的眼前形成了厚厚的屏障——普通人很难拥有穿透这些限制的能力。甚至站在今天,都看不清明天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所以面对未知,怎么可能不跌跤?怎么可能没有焦虑?怎么可能没有恐惧?
但现在的社会,似乎在刻意抹黑逃避这人性中的“缺点”。我们总要求自己或他人,做一个尽可能接近完美的人。害怕?焦虑?对不起,不允许有或者尽量少有。你要有,你就白活这么多年,你就是一个废物点心。
这难道是对的?跟自己这么过不去?跟别人这么过不去?
你是人吗?你是人就不可能没有这些情绪。除非你不是人。
我现在已经从那家不喜欢的公司辞职了,还离开了北京。
是的,我又踏上了我原先特别想走的那条路。而且工资比在北京少很多。
你问我面对未来的未知数,恐惧吗?焦虑吗?
我当然会有焦虑和恐惧,但这又怎样呢?在我还没有足够强的能力之前,我能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恐惧和焦虑——不是任由它们在心里肆意增长,而是接受自己的缺点——我当下就是这样的姿态,不可能就地顿悟。当然,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嘛。
人生也就几十年,有那么多选择,何必非跟自己过不去呢?
这世界就像一个密室逃脱游戏,这里走不通,换个门再试试。放开心态,多尝试几次,多包容一下自己,也许你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