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2021年01月22日04:00:13 情感 1256


小情侣们或者夫妻们肯定都有过这样的困扰:本来是开开心心讨论电影/美食/综艺,或者只是某件小事,结果一言不合就吵起来了!

两个人都气呼呼,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最后不欢而散。

某乎上仅仅“为什么情侣间总是因为小事吵架?”这一个小问题,有4,079,696次的浏览量,也侧面印证了大家对这件小事的关心。

所以今天我们也来说说“为什么你一跟TA说话就生气”。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01

在这里我们先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感受”,意思为“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你可能知道“感受”意思,但是很多时候你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

拿我们上文的例子,你和男朋友一起看了一部电影,你很喜欢,说“这部电影太好啦,大作!”

男朋友一脸不屑“哪里好啊,讲了半天也没说出来什么。”

这个时候你肯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无趣啊,对电影理解太差了。

但其实,这个时候你们不是真的在聊电影,你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你们当时的感受。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你说这部电影是“大作”,是因为你被这部电影唤起了一些强烈的内在体验。

但是我们不习惯直抒胸臆,所以偷偷改换成“这部电影好”,好的是这部电影,跟我的关系没那么大。

男朋友想表达的也一样,他想说的是“他激活的是一些和你不一样的感受”,但他也偷偷包装了一下说法,变成“这部电影没什么。”

本来因感受而起的分享,好像变成了一个纯粹对电影的讨论,我们盯着它,非得分个是非对错,但这那里会有定论。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我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感受,这本就很常见。

甜咸粽子、甜咸豆腐脑、甜咸汤圆的世纪大争论都让人讨论的不亦乐乎。但是这样不一样的感受,我们很容易就能接受。

但很多不一样感受,是隐形的,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

比如:男朋友给你打电话,你没听见。

发现的时候有好几个未接来电了,你赶紧拨回去,他却怒气冲冲“你干什么去了?怎么不接电话?太不靠谱了!”

你开始还解释,手机调了静音没听见。

但对方并不想听你解释:调了静音怎么不调回来?——你也很委屈,对不对?心想“这又不是我的错。”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你以为这个时候你们是在谈对错吗?

其实也不是,你们还是在交流感受。

对方是在批评你的行为吗?看似是,他在表达你的不对。但其实他想表达的是当时的情境唤起了他的一些感受。

他想表达,却没有表达出来的是:以前你随时都能回复他的时候,他的感受多么安心,刚才失去联系的时候,他感到多么的恐惧,抓狂。

你当然没有这种感觉,你好端端地呆在家里,什么都不知道。但如果你能听到他潜在的那些表达,你就会说:“哎呀,你当时是不是急坏了?”。就可以安抚到他的情绪,也不用在电话这件事上来回计较了。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客观世界里,但每个人主观上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内在的反应,都是千差万别的。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交流,努力让对方理解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也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他正在感受的一切。

这种相互融汇的努力,构成了我们的亲密。


02

get到这个知识点,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小仙老师有三个建议给到大家:


1. 建议说话的人,更直接地说出感受。

多用这样的句式“我有种什么样的感觉”,而不要把它包装成“这个人怎样,这句话怎怎么”。

我们经常把感受放到一个客观的东西或者事情上,看上去仿佛更安全,但其实更容易造成冲突。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人们对一致性有非常执着的追求,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会把感受的多样误以为事物本质的分歧,会引起我们的不安,而如果用感受表达,(我们确实会在同一时间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一样的感觉,而且他们是可以并存的)就安全得多。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2. 建议听话的人,要学会听懂对方的表达。

有时候对方的表达,你是要去掉一层包装的。

妻子可能会说“你这句话很伤人”。作为丈夫,你能不能听到她这一刻其实是在说“我现在很受伤”。她的表达不精准,需要你特别用心地听出来。

还有的时候,对方可能会通过行为表达感受。比如老公晚上很晚不睡觉玩手机,他可能不说,但他在表达他很焦虑。

如果我们能看到行为背后的感受,帮他把感受直接说出来,也许他就不需要再通过行为的方式去表达了。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3. 建议每一个人,不要着急帮着对方消除感受。

这里主要指的是负面感受。我们对负面感受,尤其是别人的负面感受,经常是不耐受、受不了的,这时候就容易用一些否定的方式,做不到完全的认可。

给大家举个例子,妻子早上起不来床,说“我太困了,不想上班”,你作为丈夫要怎么说?

大概的答案可能有这样几个方向:

有人是给她算经济账,不上班不行,家里需要这笔钱。

有人是讲道理,说我也很累,但我们不能被它打败。

有人是想怎么解决问题,说你困的话,以后要早一点睡。

还有人干脆说就别上班了,我养你。

但是这么多的方向,可能都不是最好的回应。

她可能最想听到的就是一句:“是的,太累了。”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这句话有什么用呢?没什么用。我们说出这句话来,也不能帮她消除这种感觉,但我们能够稍微体会一下她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亲密的意义。

对方不开心最终只能对方自己化解。

我们没有那么大力量帮对方化解,如果能陪着他呆会儿,聊几句,体会一下他的不容易,已经很好了。

如果太急于证明自己有力量,想帮对方把坏情绪都赶跑,有了感受就会有评判,反而连一起呆会儿的人都没有了。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我是最温暖的@心理咨询师黄小仙,如果觉得我说的有帮助,请为我点赞,您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也请关注我,一起成长!

为什么你一跟他说话就生气?心理学家告诉你三个小对策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吴律这两天特别勤快,刷碗搞卫生抢着干,我看他是无事献殷勤 - 天天要闻

吴律这两天特别勤快,刷碗搞卫生抢着干,我看他是无事献殷勤

周五我去律所,撞见新来的实习生给他送咖啡,女人的第六感让我有种莫名的醋意。吃饭的时候,没忍住敲打了几句。饭后回律所,美女实习生来他办公室送资料,看她的穿衣打扮,实在是别扭,又没忍住说了几句:“小祺是吧!咱们律所有规章制度,明天起穿正装来上班
心痛!张雅婷不幸离世,年仅22岁 - 天天要闻

心痛!张雅婷不幸离世,年仅22岁

5月13日17时,22岁的湖南怀化姑娘张雅婷遭遇车祸,生命垂危。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生命之花就此凋零。妈妈田女士思考再三,决定捐献孩子的角膜,为他人留下光明。近日,两名患者已成功接受眼角膜移植。“如果他们需要我愿意给他们光明”张雅婷出生于怀化一个普通家庭,妈妈经营着一家药店,她从小就受“治病救人”思想的熏...
别用“恶意滤镜”看世界!你对自己的态度,决定你如何看别人 - 天天要闻

别用“恶意滤镜”看世界!你对自己的态度,决定你如何看别人

在生活的茫茫人海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扰乱心绪。他人一句稍显严厉的话语,一个看似冷漠的举动,都可能让我们心生不满,甚至怒火中烧。但其实,让自己平静下来有个重要方法,就是在充满挑战的情境里,守住一个关键区分:把某人的行为本身,和他
希尔德·多敏:爱那些,即使爱也无法挽救的事物 - 天天要闻

希尔德·多敏:爱那些,即使爱也无法挽救的事物

希尔德加德·吕文施泰因出生于科隆的犹太人家庭,属于大市民阶级。1931年,她与同为犹太人的埃尔文·瓦尔特·帕尔姆(E rw in W a lte r Pa lm,又译欧文·瓦尔特·帕姆)相识于海德堡。彼时的她是个心系天下的女大学生,先后师从卡尔·曼海姆和雅斯贝尔斯,而他是个热衷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才子。惺惺相惜的两个年轻人爱得炽...
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性冷淡”?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性冷淡”?

老周45岁那年,突然顿悟了一个道理:“人生下半场,比谁更拼更重要的是——谁更懂得‘不做什么’。” 他曾经是朋友圈里最忙的人: 下班后赶3个饭局(美其名曰“拓展人脉”) ....
儿媳生完两娃后离家出走,儿子再婚后不管孩子,如今老人独自抚养 - 天天要闻

儿媳生完两娃后离家出走,儿子再婚后不管孩子,如今老人独自抚养

清晨天还没亮透,小优就踮着脚摸黑爬起来。他怕吵醒熟睡的爷爷,轻手轻脚舀了瓢井水,把昨晚吃饭的碗碟洗得锃亮。小航也跟着醒了,自己摸索着套上歪歪扭扭的衣服,把掉在床边的被子叠成小山包。老刘从里屋出来,看见俩孩子已经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小优正踮着脚往墙上贴昨天新学的生字。“爷爷快坐,我给你捶腿!”小航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