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安全距离的,我们把这称之为界限感。
你喜欢动,我喜欢静,这本没有好与坏之分,相互尊重,才能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
只是,生活中总有人喜欢改变别人,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稍有反对,便自尊心受伤,起了冲突。
这其中,婆婆和儿媳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矛盾,一个试图用自己的经验传输观念,一个想要活出自我不愿将就,如果丈夫在中间不会平衡,很容易让关系变得紧张。
周林就陷入这样的矛盾中,他刚和妻子结婚时,就发现妻子耿云不是好说话的人。
结婚第二天,就为了床单跟婆婆争吵,婆婆喜欢红色,不管是窗帘还是床单都是红彤彤的,她认为红色耐脏还喜庆。
耿云不喜欢红色,结婚第一天没的说,当然要喜庆的颜色,第二天,她就想换上喜欢的灰色床单,素雅大方。
但婆婆说,这灰色一看就很沉闷,看上去显得死气沉沉,非让儿媳把床单换成红色,为这件事,婆婆晚上饭都没吃。
如果说仅仅是审美眼光的不同,也没什么,关键是婆婆爱说,隔一天,村里的大娘、大婶就都知道,耿云不是个善良的人,对老人不懂得谦让。
为此,耿云一气之下,出去租了房子,让周林跟自己搬到出租房,周林心里不愿意,在家被母亲照顾习惯了,洗衣、做饭都不会,他认为还是在家住比较好。
当婆媳关系出现问题时,丈夫的态度很关键,偏向于一方,很容易让关系失衡。
02.
自从老婆耿云出去租房,周林就成了家里的“夹心饼干”,一边是母亲对儿媳的看不顺眼,一边是老婆的委屈。
他的态度是和稀泥,两边都不得罪,将自己置身事外。
一年后,耿云怀孕,婆婆直接放话,我没时间帮你们带孩子,家里还有2亩菜地,谁生的孩子谁带。
耿云身体瘦弱,胎儿又偏大,在医院疼了一天也没生下来,医生建议剖宫产,婆婆阻拦道:“还是生吧,这样对孩子好。”
要不是耿云在产床上疼得大哭,可能周林还是不肯签字,孩子生下来后,婆婆一看是女孩,天没黑就回了老家,再不肯过来。
周林哪里会照顾孩子,他手忙脚乱做饭都糊锅,更别提给老婆做营养餐了。
为了争一口气,耿云没出月子,就自己洗衣服、做饭,她不肯去求婆婆来帮忙,在孩子满月时,家里亲戚们都来祝贺,唯独婆婆没来,说家里忙,走不开。
耿云知道,婆婆还因为自己搬出来耿耿于怀,生活再苦再难也能熬过去,她不想因为孩子而示弱。
就这样,她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兼职,好容易女儿上幼儿园了,婆婆让周林传话,希望她赶紧生二胎,不生个男孩就是遗憾。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耿云明确拒绝,婆婆看她不肯生,直接表态:“家里的老房子给老二,积蓄18万多,也全部给老二家,因为老二家有男孩。”
周林跟耿云大吵一架,说就是因为她太要强,才让母亲这样偏心,耿云不以为意,既然不给就算了,生活要靠自己打拼。
转眼16年过去了,婆婆跟老二媳妇关系也不好,血压高经常头晕,想来市里看病,住到大儿子周林家,让耿云照顾自己。
耿云知道后直接拒绝,告诉丈夫,你想怎么孝顺母亲都行,但不要让自己照顾婆婆。
看到耿云的态度,周林很生气:“你的心也太狠了,我妈病了,你应该辞职回家照顾,凭什么不管?”
是啊,凭什么?
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你在儿媳需要时没有付出,对于财产又分配不匀,怎么能要求儿媳在自己需要时,不计前嫌地照顾自己呢。
03.
有时,矛盾可以化解,但需要建立在彼此坦诚的态度上。
婆婆不是永远都是对的,儿媳也不都是错的。
要平衡好婆媳关系,丈夫的态度很重要。
首先,需要建立家庭的界限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适。
我们没有必要,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喜好,就如周林母亲要求儿媳换红色床单,看上去是为对方好,其实是想改变对方的喜好。
这样的态度不可取,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求同存异,包容才能产生家的温暖。
其次,遇事自己主动承担,不要和稀泥。
有的男人遇事喜欢和稀泥,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心理。
就是明知道婆媳关系紧张,自己却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是听之任之,时间长了,矛盾很容易激化。
正确的做法,是将矛盾点揽到自己身上,比如母亲喜欢男孩,催儿媳再生一胎,儿子可以说:“妈,男孩女孩都一样,我就很喜欢女孩,不准备再生了,老婆想生我也不让。”
你看,轻松一句话,就转移了矛盾焦点,婆婆不会责怪儿媳,老婆也欣慰丈夫的理解,对老人多一份尊重。
这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彼此向自己身上找原因,家庭怎么能不幸福呢。
家人相处,不要总拿放大镜看对方缺点,而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包容,生活自然显露温柔的一面。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