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著名实验:“考高分就给孩子奖励”后患无穷

2019年09月01日22:13:33 情感 1792

哈佛著名实验:“考高分就给孩子奖励”后患无穷 - 天天要闻

孩子学习总是磨磨蹭蹭,用礼物甚至物质激励孩子,效果却未必好……无数家长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上非常用心,但方法不当,只会事倍功半。今天分享两个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用什么激励是后话,关键在于“马上就给”

“等你考上第一名,我们就去旅游!”“只要你表现好,你生日时我就给你买你要的那款游戏机!”……不少家长喜欢许诺“未来”,但孩子可不吃这一套。

这是因为,人性都有一个特点——重视眼前的利益,即使经过冷静的思考,相较于未来有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们仍然会选择眼前的利益,以及当下的满足感。

有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比如今天,你告诉孩子说,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会给你一个500块钱的红包,但是如果你愿意多等一周,我就给你550元的红包——这个时候,孩子会想,就多忍一周,还能多获得50块钱,感觉不错啊!反正是半年后的事情,再多等一个星期也没什么关系,所以他欣然接受这个条件。

但是如果换一个场景,假如孩子明天就要过生日,你给孩子500块钱零用钱,这时候你再提出这个条件,孩子就不太愿意了——他希望立刻获得这个满足感,所以他会优先选择,先拿这500块钱。

这是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有兴趣的父母可以测试一下孩子,看看他的真实反映。总结来说,即使孩子明白,我要拥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当下就要好好学习,他还是会忍不住要玩,要满足当下的快乐,会把学习抛在脑后,心里想——明天再学就好啦,不差这么一两天的。

哈佛著名实验:“考高分就给孩子奖励”后患无穷 - 天天要闻

类似这样的拖延症,其实并不局限于孩子,很多大人也有,例如明明知道该减肥了,却输给了眼前的诱惑,大吃大喝。或者是明明知道要戒烟,却还是忍不住要到一个墙角去抽一口。

换句话说,只要把奖励放在孩子面前,提高当前学习的诱因,孩子才会优先选择当下努力。这种诱因,我们称之为“马前的胡萝卜”,希望父母明白这个特性,明白这个道理,如何让孩子立刻就用功读书,而避免往后继续拖延。当然什么 样的激励也非常重要,还要避免“得寸进尺”。

▋考高分就给奖励!这种承诺事倍功半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激励方法,是“考高分就给你奖励”,但比起“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您认为,哪一项激励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力呢?

哈佛大学的弗莱尔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来自250所小学二年级到中学三年级的大约36000名学生分为两组,做对比研究。第一组的孩子,获得了“产出奖励”,比如考高分、比赛获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奖励,另一组孩子,获得了“投入奖励”,比如读完一本书、按时上学、认真做题,就能得到奖励。

虽然对于孩子来说,在不同的实验中都表现出了干劲和喜悦,但是结果呢,读书给于奖励的孩子在成绩上会有显著的提升。而考高分才给奖励的学生,成绩却完全没有提高。


哈佛著名实验:“考高分就给孩子奖励”后患无穷 - 天天要闻

这个结论有点意外,其实,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测试孩子对奖励的行动和反应。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行动是非常明确的,只要你看书,只要你做题你就能获得奖励,相反,考高分给奖励,却没有告诉孩子怎么样做的方法。虽然孩子也充满干劲,但他不知道怎样做,无从下手。

弗莱尔教授在实验后进行调查问卷,采访了“考高分得奖励”小组的学生,发现,几乎所有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都变成了“我要仔细读题”、“我要认真检查”等围绕着考试技巧来进行的反思,而没有“思考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提问”、“上课要认真听讲”、“多阅读”等提升成绩的根本原因。

所以,家长们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奖励孩子的投入,而不是奖励孩子学习之后的成果,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重视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哈佛著名实验:“考高分就给孩子奖励”后患无穷 - 天天要闻


▋中学以后,更适合直接用钱激励

那么,经常奖励孩子,是否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外在诱因”,奖励孩子学习,就是一种外在诱因,很多家长担心经常使用这种外在诱因,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成功让孩子愿意学习,但在长期看来,却不免担心,孩子会不会模糊了学习的目的,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实际上,确实有外在诱因排挤内在诱因的案例,例如献血给钱,献血者反而减少。因为使用金钱等外在诱因之后,献血来回馈社会的内在诱因消失了,这点确实要注意,否则容易本末倒置,但是前面提到的,哈佛大学的弗莱尔教授做的对比试验中,还分别对有奖励的实验组和没有奖励的对照组进行了观察,结果是,得到奖励的孩子并未丧失读书的乐趣,内在驱动力依旧旺盛。


哈佛著名实验:“考高分就给孩子奖励”后患无穷 - 天天要闻

那我们来继续引申一下这个话题,用钱来进行奖励可以吗?

这个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要区分年龄。《苹果橘子经济学》的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Stephen,也做过一个对比实验,他以奖杯来替代奖金,作为孩子学习的奖励,奖杯的价格并不昂贵,也就大概100块钱左右,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同样金额的奖杯比金钱更具备激励效果,从这个试验可以得出:孩子小的时候不妨使用金钱以外的东西作为奖励,例如奖励一个奖杯,颁发一个奖牌来激励孩子的干劲。

但是对于初中、高中以上的孩子来说,金钱的效果可能更好。相信很多家长对于给钱的这个行为感到犹豫,我倒是认为,只要钱给的正确就没有问题。支持这个论点的根据,也是来自于弗莱尔教授的另一个实验后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到金钱的孩子,不但没有浪费金钱,他们感觉到这钱确实来之不易,反而会减少在娱乐游戏零食衣服方面的开销,变得更加珍惜。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激励孩子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正确的财富观,比如开个银行账户,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培养契约精神等 。很多时候,家长朋友确实也需要更新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金钱的奖励。硬币都有两面,关键是如何引导。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不同年龄段女生的追求攻略,学会追女生很容易 - 天天要闻

不同年龄段女生的追求攻略,学会追女生很容易

一、18岁以下:校园纯爱阶段特点:生活重心:上课、考试、社团活动心理状态:对恋爱充满幻想,容易被偶像剧情节打动雷区预警:家长老师盯得紧,早恋容易被"围剿"怎么追:制造自然交集:每天早晨"刚好"路过她班级送瓶AD钙奶善用学生特权:帮她整理数学
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尽量不要告诉外人,“3个原因”很现实 - 天天要闻

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尽量不要告诉外人,“3个原因”很现实

现在,在生活当中,若家里老人生病住院,许多家庭都会面临一些状况,这件事情处理得好坏,对老人的恢复以及家庭氛围,都有影响。人生在世,有些事情知晓应当如何做,便能减少不少麻烦,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尽量不要告诉外人,此事需要慎重考虑。
有人找你帮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说“不行”,要这样回应 - 天天要闻

有人找你帮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说“不行”,要这样回应

生活中,经常能碰到有人找我们帮忙的情况,许多人面对这种情况,处理得都不太合适,我们需要知道,处理好这种情况,挺重要的。帮忙这件事里,藏着大学问,回应得好,能维持交情,回应不好,就可能伤了感情,有人找你帮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说“不行”,
一个孤独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会有“这3种表现” - 天天要闻

一个孤独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会有“这3种表现”

在如今微信普及的时代里,人们的交流沟通都离不开它,女人们更是常在上面分享生活,从这里能看出不少情况,这是可以确定的。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些缘由,就像微信上的一些表现也能反映出女人内心的状态,一个孤独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就有特
一个男人的责任心强不强,看“这3个细节”,多半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一个男人的责任心强不强,看“这3个细节”,多半就知道了

在生活中,不少女人想知道身边男人的责任心如何,其实,判断一个男人责任心强不强是有迹可循的。人生在世,责任心是重要品质,看男人责任心强不强,就看这几个细节。01:看对工作的态度,是否努力进取工作态度,能看出男人的责任心,要是男人对工作敷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