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3岁,大侄子结婚我随礼2000块,75岁老母亲嫌少,到处说我抠门

2025年05月19日07:42:04 情感 1368

礼金风波

"刘国庆,两千块是啥意思?你不知道今年彩礼行情?就这么抠?"我七十五岁的老母亲声音不高,却让满桌宾客都听到了。

我的脸顿时火辣辣的,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

大侄子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悄悄伸手过来,想把我的红包塞回给我。

"没事,小杰,"我轻声对侄子说,"叔给你的,是心意。"

酒席上,我强撑着笑容,但每次与人碰杯,眼神都不自觉地往母亲那边瞟。

母亲坐在主桌上,背挺得笔直,嘴角紧抿,显然还在生气。

我叫刘国庆,今年五十三岁,是个普普通通的下岗职工。

八十年代末考上了县里纺织厂,成了一名机修工,那时候多吃光彩呐,整条街上的人都羡慕我爹娘。

"庆子有出息,吃商品粮,拿固定工资,退休还有养老金呢!"街坊们这样议论着,我爹娘走路都有风。

可好景不长,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国企改革大潮,我们厂效益越来越差,发工资也变得拖拖拉拉。

九八年,厂里开始"买断工龄",一次性给点补偿,从此自谋生路。

"咋就你被买断了?张家李家的孩子不是都留下了?"母亲一连数日不跟我说话,饭也吃不下,整日唉声叹气。

当时母亲的失望,像把刀子扎在我心上,可我又能怎么办?

厂里明确规定,机修车间只留三个人,我排第四,没法子。

拿着那两万多块钱的买断费,我在家楼下租了间小铺面,开了个自行车修理店。

那个年代,自行车还是大伙儿的主要交通工具,二八大杠、永久牌、飞鸽牌满街跑,靠修车能混口饭吃。

一年四季,我都守在这不到十平米的小修车铺里。

夏天,额头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滴在滚烫的水泥地上"嗤嗤"作响;冬天,手指冻得发青,拧螺丝时疼得直掉眼泪。

记得那年冬天,刚下过一场大雪,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几度。

"刘师傅,帮我看看,车链子怎么老是掉?"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牵着车进来,鼻尖冻得通红。

我53岁,大侄子结婚我随礼2000块,75岁老母亲嫌少,到处说我抠门 - 天天要闻

我接过车子,低头摆弄起来。

"真对不起啊,这大冷天还麻烦您。"小伙子搓着手说。

"不碍事,干我们这行的,冬天就这样。"我笑着说,心里却在盘算着,这活计最多收他五块钱,意思意思就行。

这小伙子估计也不容易,大冷天的送外卖,跟我一样,都是靠力气吃饭的。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当年改革大潮中被买断的工人,有的转行做生意发了财,有的进了民企当了工人,还有的就像我,靠着一技之长,勉强维持生计。

大侄子结婚这日,我穿了件洗到发白的衬衫,装了个红包,揣在怀里。

两千块,是我半个月的收入。

在修车铺,我得弯腰起身两百来回才能挣到这些钱。

从我家到酒店,坐公交车要转两趟,我没舍得打车,一大早就出发了。

走进酒店大堂,看到满屋子穿着讲究的亲戚,我才意识到自己这身打扮有多寒酸。

"二叔来了!"大侄子小杰迎上来,一脸喜色。

他是我大哥的儿子,从小就懂事,读书也用功,如今在县城医院当了医生,找了个护士做媳妇。

"小杰,恭喜啊,叔没啥本事,这点心意你收下。"我掏出红包,塞进侄子手里。

就在这时,我七十五岁的老母亲从旁边走过来,一把抓住我的手腕。

"给我看看!"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我愣住了,周围的亲戚都望过来。

"两千?"母亲眉头皱得像个疙瘩,"你二叔就给你两千块钱?"

"够了,够了,妈,二叔有心了。"小杰连忙打圆场。

"什么叫够了?你表哥结婚,李家出了一万呢!你三叔给了五千!就你二叔,抠门得很!"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

我站在那里,手足无措。

母亲说我抠门,那是不知道长子家拖欠的房贷我帮还了多少,也不知道我每月给小弟治病的钱从哪来。

一九九九年,大哥下海做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是我拿出全部积蓄帮他还上,才保住了他家的房子。

我53岁,大侄子结婚我随礼2000块,75岁老母亲嫌少,到处说我抠门 - 天天要闻

二〇〇五年,小弟查出肺癌,做手术、化疗,前前后后花了十几万,我东挪西借,连棺材本都掏了。

小弟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大哥,对不起,拖累你了。"

我笑着说:"说这个干啥,咱兄弟间还客气什么。"

可我不擅言辞,更不愿对母亲顶嘴解释。

在她那个年代,儿子结婚是大事,礼金轻了,就是看轻了这门亲事。

我早些年也不是这般窘迫。

厂里效益好的时候,我月收入有四五百,算是"万元户"了,家里添置了不少电器。

最风光的一年,我买了台二十一寸的彩电,全家围着看,母亲喜滋滋地叫邻居们来"参观",脸上写满了骄傲。

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厂里效益不好,我接受了买断工龄的安排。

彼时花甲之年的母亲满脸失望:"怎么我儿子就这么没出息,人家张家李家都还在单位里坐着呢。"

说这话时,她扭过头去,不愿看我。

那一刻,我心如刀绞。

我是家中老大,父亲早逝,我肩负着照顾母亲和两个弟弟的责任。

在母亲眼中,我永远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人比人,气死人。"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后来,母亲住进我家。

每当她看见邻居老张家添了新冰箱,老李家换了彩电,眼中总闪过羡慕与责备。

我只能说:"等过段时间吧。"

可那"段时间",好像总也等不到头。

记得有一年,母亲七十大寿,我省吃俭用,给她买了条金项链。

"多少钱?"她问。

"不贵,一千多。"我撒了谎,其实花了我三个月工钱。

"李婶过寿,她儿子送的是三千多的。"母亲低头看着项链,声音淡淡的。

那一刻,我的心凉了半截。

这些年,我早已习惯了母亲的数落和比较。

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只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总有股攀比的心理,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让她在老姐妹面前有面子。

我53岁,大侄子结婚我随礼2000块,75岁老母亲嫌少,到处说我抠门 - 天天要闻

去年冬天,母亲病倒了。

一场重感冒引发肺炎,老人家高烧不退,送进了医院。

我在医院守了七天七夜,熬得两眼通红。

期间,大哥来了一次,说厂里忙,待了半天就走了;小弟早已不在人世;大嫂带着孩子来过两次,说家里还有事要忙。

最后,还是我一人陪着母亲。

病房里的椅子硬邦邦的,我坐一宿腰就疼得直不起来。

可我不敢合眼,生怕母亲半夜有什么事叫不应。

晚上十一点,护士查完房走后,我悄悄从床底下摸出一个暖水袋,下楼打了热水,塞进母亲的被窝里。

"冷不冷,妈?"我问。

母亲摇摇头,眼中泛着泪光:"庆子,亏了你了。"

她第一次这样说,我心里酸酸的。

出院后,我每天四点起床,熬药、做饭、洗衣,然后赶去修车铺。

夜里十一点回家,还要给母亲翻身、擦背。

那段日子,我瘦了十几斤,眼睛布满血丝,邻居见了都说我像变了个人。

"国庆,怎么又给我买这么贵的人参?"母亲问过我。

"不贵,便宜货。"我笑着岔开话题。

其实那人参是县城最好的,花了我半月工钱。

即便如此,母亲在外人面前,依然会说我抠门。

"庆子呀,就是太实在,不会来事,也不会花钱,这辈子怕是要打光棍了。"每每说起我的婚事,母亲总是这样评价。

我确实没结婚。

年轻时忙着工作养家,等想起来这事时,已经三十多了。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人,处了半年,就在谈婚论嫁的节骨眼上,她父母来我家"考察",看到我那十来平米的修车铺,脸色立刻变了。

"我闺女嫁过来能过什么日子啊?"她妈当场就说。

女人走后,母亲埋怨了我好久:"你看看人家李家儿子,都升到副科长了,分了两居室,媳妇是局长的女儿,多体面!"

时间久了,我也就死了这条心。

我53岁,大侄子结婚我随礼2000块,75岁老母亲嫌少,到处说我抠门 - 天天要闻

有时候,一个人也挺好,至少不用担心连累别人跟着受苦。

在外人眼里,在母亲心里,我似乎永远是那个"抠门"的儿子,那个"不成器"的儿子。

我不善表达,只会用实际行动爱她。

每月发了工钱,先留出母亲的营养费,再拿出一部分给弟弟家,剩下的才是我的生活费。

有时候实在不够用,我就少吃一顿,或者馒头就咸菜凑合。

母亲不知道的是,我每月还会抽出一部分钱,资助邻居老赵的孙女小红。

那丫头聪明,考上了省城重点大学,可家里条件不好,老赵爷爷一人拉扯她长大,靠做些零工维持生计。

"刘师傅,真是不好意思,又来麻烦你。"记得第一次,老赵红着眼睛来找我。

"赵叔,别这么说,小红是个好孩子,我帮忙是应该的。"我从口袋里掏出八百块钱,塞给他。

"这钱,我一定会还……"老赵哽咽道。

"不急,等小红毕业工作了再说。"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就这样,我每月都会抽出一部分钱给老赵,从来不曾间断。

除了小红,我还帮过其他几个孩子。

厂里老同事小李的儿子做手术,差两千块钱,我二话不说借给了他;街道困难户老王冬天交不起煤气费,我悄悄给他送去五百;还有社区几个贫困学生,我每学期都会给他们买些书本文具。

这些事,我从不张扬,也不曾对母亲提起。

有些善良,不需要宣扬;有些付出,只是源于本心。

直到有一天,邻居老赵找到母亲。

那是在大侄子婚礼后一周,我在修车铺忙活着,接到母亲电话,说家里水管坏了,让我赶紧回去。

回到家,我发现水管好好的,母亲坐在沙发上,旁边是老赵。

"老嫂子,你知道你儿子每月给我孙女小红寄多少学费吗?八百!整整三年了,一次没少!那丫头上大学全靠你儿子啊!"老赵激动地说。

母亲愣住了,不可置信地看着我。

"赵叔,你咋来了?"我尴尬地站在那里,"那点小事,不值当提。"

我53岁,大侄子结婚我随礼2000块,75岁老母亲嫌少,到处说我抠门 - 天天要闻

"什幺小事!我那孙女能上大学,全靠你啊!她都跟我说了,毕业后第一个月工资要全部给你!"老赵眼中闪着泪光。

当晚,母亲默默地吃完饭,回了自己房间。

她趁我睡熟,翻出了我藏在床底的账本。

那是个发黄的老笔记本,扉页上工工整整写着"收支明细"四个字,是我下岗那年开始记的。

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的收支:五月十日,借给李师傅手术费两千元;七月二十日,资助老王煤气费五百元;九月一日,给小红学费八百元……

更让母亲震惊的是,在支出一栏的最上方,永远第一条写的是:"母亲营养费:600元"。

即使在最困难的月份,这一项从未减少过。

那晚,母亲哭了。

第二天早饭桌上,母亲红着眼睛对我说:"儿啊,娘对不住你。"

我摇摇头,只说:"人这一辈子,能帮就帮,但得量力而行。"

"以前娘总说你抠,其实是娘不懂你。"母亲的手轻轻抚上我布满老茧的手,"你把好日子都让给了别人。"

我笑了笑:"妈,我过得挺好的。"

母亲沉默片刻,突然问:"你还记得你爹临走前跟你说的话吗?"

我点点头。

父亲病重那年,拉着我的手说:"庆子,爹就剩你小子了,以后家里就靠你了。你要记住,做人,第一要厚道,第二要本分。"

厚道,本分。

这是父亲给我的人生信条,我一直铭记于心。

大侄子婚礼后一个月,母亲做了一桌好菜,叫来全家人。

"今天,老婆子有话要说。"母亲站起来,环视一圈,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上次小杰结婚,我说了国庆不该说的话,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我要收回。"

桌上一片寂静。

"我儿子刘国庆,就是太实在,当着大家的面我还得说,这样的好人,咱们村里找不出第二个来。"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他帮衬着这个家,照顾着我这个老婆子,还周济着街坊邻居,可从来不张扬。"

我53岁,大侄子结婚我随礼2000块,75岁老母亲嫌少,到处说我抠门 - 天天要闻

大哥有些尴尬地低下头;大嫂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愧色;小杰和他媳妇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敬意。

"妈,别说了。"我打断母亲,"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啥。"

"不,今天必须说清楚。"母亲坚持道,"以前我总拿你跟别人家孩子比,现在我想明白了,真正的富有不是口袋里有多少钱,而是心里装着多少人。我儿子,心里装着整条街的人,他是最富有的。"

饭桌上,我低着头,只觉得碗里的米饭,从未这般香甜过。

那晚,我又梦见了父亲。

他坐在修车铺门口的小板凳上,笑眯眯地看着我修车,时不时点点头,好像在说:"庆子,你做得对。"

醒来后,我第一次感到,这大半辈子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

如今,小红已经大学毕业,在省城一家医院工作,每逢节假日都会给我寄些土特产;老赵的腿脚利索了,天天在广场上跳着舞,见我就夸我是他的"救命恩人";母亲的身体也好多了,不再动不动就拿我跟别人家比较。

有时候,她还会主动帮我收拾修车铺,或者提前做好饭菜等我回家。

"庆子,你这手艺真不错,连县城里的人都专门来找你修车。"一次,母亲站在铺子门口,看着我熟练地调整车闸,脸上满是骄傲。

"还行吧,干了这么多年,有点经验了。"我笑着回答。

"比那些坐办公室的强多了,人家都说你诚实可靠,技术好。"母亲接着说,"你就是太老实,不会告诉别人你的好,以后妈帮你说!"

这番话,让我心里暖烘烘的。

人生在世,不过是尽己所能,活出本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必攀比,不必张扬。

修好一辆自行车,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照顾好身边的亲人,这就是我的幸福。

生活不会因为你付出了多少而亏欠你什么,它只会在不经意间,把你的善良以另一种方式回馈给你。

我53岁,大侄子结婚我随礼2000块,75岁老母亲嫌少,到处说我抠门 - 天天要闻

就像那天,一位年轻人牵着车进铺子,二话不说付了双倍的修车费:"刘师傅,听说您资助学生,我也想出一份力。"

我愣住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小红在医院里的同事。

善良,就是这样传递下去的。

此刻,坐在修车铺里,看着夕阳西下,街道上人来人往,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人这一辈子,能帮就帮,但得量力而行。

财富有限,但爱无穷。

时间会告诉你,那些看似"抠门"的选择,或许正是人生最珍贵的馈赠。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男人若有这4种行为,就是打心底嫌弃你,别痴迷到伤痕累累 - 天天要闻

男人若有这4种行为,就是打心底嫌弃你,别痴迷到伤痕累累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明明枕边人近在咫尺,却总像隔着银河;明明付出全部真心,却总被当作理所当然。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里顾佳那句“婚姻是避风港,可都想避风谁当港”,扎了多少人的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男人出现这4种行为,别再当那个傻傻修船的
长期缺钱的人,往往有这些认知、举动,藏不住的 - 天天要闻

长期缺钱的人,往往有这些认知、举动,藏不住的

性格决定命运,而认知决定性格。本质上,就是认知决定命运。认知高级,让人有所获益;认知低级,让人有所损失。一个人有钱,并不是老天掉馅饼,而是高级的认知,帮他赚来的。一个人没钱,并不是老天爷整蛊,而是低级的认知,对于他的拖累。长期缺钱的人,往往
婚外情快速疗愈3步走:发现老公出轨,该如何从痛苦中走出来? - 天天要闻

婚外情快速疗愈3步走:发现老公出轨,该如何从痛苦中走出来?

婚外情快速疗愈3步走:发现老公出轨,该如何从痛苦中走出来?心理学提示:有些痛苦,直面了才会过去!因为痛苦被看见,你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痛苦,才会去想办法让自己不那么痛苦,从而挖掘出让你痛苦的根本因素,这样你的痛苦会被解决,你的痛苦才会过去。
小伙娶22岁脑瘫女孩,颜值爆表会做饭,网友:我到底输在哪? - 天天要闻

小伙娶22岁脑瘫女孩,颜值爆表会做饭,网友:我到底输在哪?

爱情到底是什么?是门当户对的优越感,还是患难与共的陪伴?在这个清北硕博配985本科的时代,太多人把婚姻当成了实现阶级跃升的跳板。有车有房才敢谈恋爱,存款够多才考虑结婚。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条条框框,真的能带来幸福吗?近日,网上一段视频火了。
痛心!初三病重男生与全班拍毕业照,次日不幸离世 - 天天要闻

痛心!初三病重男生与全班拍毕业照,次日不幸离世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5月17日,一张特殊的毕业照感动全网。封面新闻的一篇报道,引发了无数网民的感动和共鸣。视频截图当天,四川南充仪陇县总医院内,当地一中学初三学生穿着校服、提着凳子来到医院,和病重住院的男同学拍下毕业照。18日,有多名网友在评论区发言称男孩在18日凌晨离开了。5月19日,记者从学校处证实了该信...
心理学:真正厉害的中年女人,对付男人就5个字!太聪明了! - 天天要闻

心理学:真正厉害的中年女人,对付男人就5个字!太聪明了!

大家好,我是东林夕亭,您的情感疗愈师。今天想和姐妹们聊一个扎心的话题:为什么有些女人活得累成狗,有些却轻松拿捏婚姻? 我见过太多中年姐妹,为家庭操碎了心:老公愚孝不敢吭声、夫妻吵架冷战半年、婆媳矛盾天天上演苦情戏……结果呢?自己憋出乳腺结节
终于回家了!期待见面…… - 天天要闻

终于回家了!期待见面……

一季度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8日公布一季度冷链物流运行数据,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的带动下,冷链物流需求稳中有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一季度,冷链物流总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4%。餐饮消费保持旺盛,其中果蔬线上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5%以上。今年一季度,冷库项目资金投入87.46亿元,同...
小巷人家:哪怕她上了大学,也逃离不了原生家庭的痛 - 天天要闻

小巷人家:哪怕她上了大学,也逃离不了原生家庭的痛

珊珊是一个比较让人同情和怜悯的女孩儿,她在不大不小的年纪失去了母亲,和父亲老吴以及弟弟小军相依为命。老吴在棉纺厂工作,厂里的人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给他介绍了带着女儿的张阿妹。如果老吴没有二婚,可能珊珊的生活虽然苦点、累点,至少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