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2025年05月13日04:02:03 情感 1679

"老邓,你这几年能不能别碰我了?我们都这把年纪了..."妻子的话像一把钝刀,在夜色中缓缓划开了我们三十年的婚姻。

那一刻,窗外的月亮被云遮住了,屋里只剩下床头老式收音机发出的微弱蓝光。

一九八九年,我和李淑芬结婚,那时厂里分了一间十八平方米的筒子楼房间,浴室厨房都是公共的。

新婚之夜,我们挤在那张嘎吱作响的单人床上,幸福得像捡了金子。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我们从筒子楼搬进了七十平的楼房,儿子也成家立业,按理说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可眼下妻子冷冰冰的话却让我手足无措。

"怎么了?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我硬着头皮问,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抖。

"没什么,就是觉得这把年纪了,该歇歇了。"淑芬翻过身去,背对着我,声音闷在被子里,像是蒙着一层厚厚的纱窗。

夜深了,404厂的夜班汽笛声远远传来,提醒着我们这座城市还未入睡。

我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瞪着天花板,就跟当年刚下夜班睡不着觉的时候一模一样。

窗外路灯的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天花板上映出一条苍白的痕迹,像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

记忆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我们刚认识的时候,那还是计划经济年代,口袋里揣着各种票证才能换取日用品的日子。

那时我在404厂当钳工,每天两班倒,手上总是带着一股机油味,怎么洗也洗不干净。

晚上回到集体宿舍,睡在那铁架子单人床上,常常梦见手上的老茧在床单上刮出沙沙的声音。

淑芬在厂办公室当会计,梳着齐耳短发,夏天穿着蓝色的确良衬衫,冬天则是一件藏青色的毛呢制服,站在人群中我一眼就能认出她。

我们是通过厂里八十年代末的联谊活动认识的,那时文工团组织联欢,每个车间都要出节目。

记得我那天穿着借来的白衬衫,鼓起勇气上台演唱了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唱得并不好,嗓子还有点哑,但台下就是有人使劲鼓掌,其中鼓掌最起劲的就是坐在第三排的淑芬。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唱完后,她居然主动找到我,说:"邓师傅,没想到你唱歌这么好听啊!"

我不好意思地抓抓后脑勺:"哪里哪里,瞎唱一气。"

就是这样一句普通的夸奖,让我鼓起勇气向她提出交往的请求。

结婚后,日子虽然清苦,但我们琴瑟和鸣,那时候还在凭票供应的年代,能买到一斤肉都是稀罕事。

早晨我起床时,淑芬已经烧好了热水,用搪瓷脸盆给我准备好了洗漱用品,还有叠得方方正正的干净衣服。

晚上下班回来,她会煮一碗鸡蛋面,那香味至今记忆犹新,比现在那些花里胡哨的餐馆好吃多了。

我心里明白,这是爱情最动人的模样。

可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多了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是九十年代企业改制那会儿,我下岗在家窝火时?

还是前几年我扯着嗓子喊她吃饭,却发现她耳朵越来越背时?

我翻了个身,壁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在黑夜里格外清晰。

"是不是我身体哪里不舒服?"我侧过身去问道,手搭在她肩上,却被轻轻拂开。

淑芬只是摇摇头,并不答话,那轮廓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消瘦。

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床到客厅喝水。

厨房里,月光照在那盏我们用了二十多年的搪瓷茶缸上,缸身已经有些褪色,但上面的牡丹花依然清晰可辨。

这是我们结婚时厂长送的,当时他笑呵呵地说:"小邓啊,这茶缸是我和老伴用了十年的,现在送给你们,祝你们平平淡淡过一辈子。"

这茶缸陪伴我们度过了无数个平淡又温暖的日子,见证了我们从年轻到中年,再到如今两鬓斑白的全过程。

水壶烧开了,冒出的热气模糊了我的眼睛,还是当年那个搪瓷水壶,九十年代初我们就用上了,老物件比新的耐用多了。

次日清晨,我早早起来,去菜市场买了淑芬爱吃的鸡蛋韭菜。

菜市场还是那个菜市场,只是四周的平房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卖菜的老李头依然在那个角落,只是胡子从黑色变成了花白色。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哟,老邓,一大早来买菜啊?"老李头笑眯眯地问。

"是啊,买点韭菜回去包饺子。"我挑拣着那些翠绿的韭菜。

"想当年,买韭菜还得凭票呐,现在可好了,想买多少买多少。"老李头边说边给我称着韭菜。

我买好菜回家,打算做顿丰盛的早餐。

我记得淑芬年轻时最爱吃韭菜鸡蛋饺子,每次包饺子时她总是带着笑意说:"邓啊,你包的饺子像猪耳朵,可真难看。"

我会假装生气地反驳:"难看也比你那像元宝的好吃!"

可当我把饺子端上桌时,淑芬只是轻轻道了声谢谢,然后低头吃了起来,全然没有往日的笑意。

那双曾经灵巧地在算盘上打出"噼啪"声响的手,如今布满了老年斑,青筋也明显地凸显出来。

"明天我要去看小宝,你去不去?"淑芬忽然开口,说的是我们的小孙子,今年刚满三岁,虎头虎脑的,特别讨人喜欢。

"去,当然去。"我急忙回答,心里却在盘算着借此机会和儿子媳妇聊聊,看能不能打听出些什么来。

"那我去收拾一下东西,备些小零食给小宝。"淑芬起身收拾碗筷,动作利落得看不出已是年近六旬的人。

我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了结婚前她爱穿的那条红格子裙子,现在哪还能找到那样款式的衣服?

儿子一家住在城东的新小区,房子是两年前我们搭了一半首付帮他们买的。

那时我们积攒了一辈子的钱,犹豫了好久,儿子说什么也不肯要,最后还是淑芬拍了板:"孩子刚结婚,总得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咱们老两口还能再攒点。"

当初的404厂已经变成了商品房,老工人们大多买了那里的楼房,可我跟淑芬没赶上那趟好车,只能靠后来开修车铺的积蓄买了现在的房子。

我和淑芬坐公交车去看孙子,一路上她望着窗外出神,我欲言又止。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老邓,你看,404厂的大烟囱没了。"她忽然指着窗外说道。

公交车经过404厂旧址时,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商业区,只剩下厂门口的一棵老槐树还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约会就是在这老槐树下。"我试探着说道,手指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

淑芬点点头,唇角微微上扬,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这短暂的笑容让我看到了希望,或许我们之间的问题并不是不可挽回。

记得那天,我攒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两张电影票,请她看《芙蓉镇》,散场后大着胆子约她到那棵槐树下聊天。

"邓师傅,你这双手可真粗糙。"她说着,却没有松开我的手。

"常年干活,哪能不粗糙。"我不好意思地想抽回手,却被她拉住了。

"粗糙好啊,说明是个肯干活的实在人。"她笑得像那年春天厂区里盛开的迎春花一样灿烂。

也是在那棵槐树下,我第一次鼓起勇气亲吻了她,她羞得满脸通红,却没有推开我。

那时候多单纯啊,一个亲吻就能让我们兴奋得一整晚睡不着觉。

公交车到站了,打断了我的回忆。

"到了,别发呆了。"淑芬轻声提醒,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下了车,我们走过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路过一家玩具店时,淑芬停了下来。

"给小宝买个变形金刚吧,他一直想要。"她说着,已经走进了店里。

我跟在后面,看着她认真挑选玩具的样子,仿佛回到了当年给儿子买玩具的时光。

那时候玩具稀罕,能买到一辆塑料小汽车都要排队,可每次淑芬都会想尽办法给儿子买一些小玩意儿。

"儿子的童年不能太寒酸。"她常这么说。

买好了玩具,我们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就到了儿子家小区门口。

这个新小区绿化做得好,门口有个小广场,几个老人正带着孙子孙女玩耍。

淑芬走得很快,比我还急切,大概是想孙子想得紧了。

到了儿子家,小宝一见到我们就扑过来,我抱起他转了个圈,引得他咯咯笑个不停。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爷爷,你的胡子扎人!"小宝用小手摸着我的下巴,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媳妇小丽忙着张罗饭菜,淑芬主动去帮忙,两个女人在厨房里有说有笑。

我趁机拉着儿子小邓走到阳台上,这阳台比我们家那个宽敞多了,摆着几盆绿植,还有一张小茶几。

"爸,您有什么事?"儿子问道,他长得和我年轻时很像,只是眉宇间少了几分忧愁,多了几分自信。

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那代人,总得为一日三餐发愁。

"你妈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我压低声音问道,生怕被厨房里的淑芬听见。

儿子愣了一下:"挺好的啊,前天还和我媳妇一起去逛街了,买了不少东西。"

他停顿了一下,面露疑惑:"怎么了?你们吵架了?"

我摇摇头:"没事,就是关心一下。"

该怎么跟儿子说呢?总不能把那些夫妻之间的事情都说出来吧。

"爸,你们老两口有什么事就直说,别闷在心里。"儿子拍了拍我的肩膀,这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了?

"没什么大事,就是..."我欲言又止,毕竟那些事情难以启齿。

"爸,您和我妈都这把年纪了,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别憋在心里。"儿子的话让我有些意外,这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说话了?

"行了,别瞎猜了,去看看你妈和你媳妇需不需要帮忙。"我岔开话题,不想再继续这个尴尬的谈话。

阳台外是一片开阔的景色,远处能看到几座老式的厂房烟囱,那是这座城市工业时代的印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道风景线。

吃饭时,淑芬显得很开心,不停地给小宝夹菜,还教他说些简单的儿歌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她用哄孩子的语气轻声哼唱,小宝也跟着唱起来。

看着她和孙子互动,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她和儿子在一起的情景。

那时我们住在筒子楼,家徒四壁,可她把那个小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到周末,她就带着儿子去厂里的小花园玩,一坐就是一下午。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回来的路上,她会买一根冰棍,掰成两半,一半给儿子,一半自己吃。

那时候的淑芬像个大姑娘似的,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比现在的年轻姑娘还好看。

"妈,你这鸡汤真好喝,比我做的好多了。"媳妇小丽笑嘻嘻地说。

"有什么好喝的,就是放了点姜丝和枸杞。"淑芬笑着回答,眼角的鱼尾纹舒展开来。

饭后,儿子和媳妇带着小宝出去散步,留下我和淑芬在家收拾碗筷。

"淑芬,"我在水池边洗碗,背对着她开口,"咱们结婚这么多年,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别憋在心里。"

淑芬的手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擦桌子:"有什么好说的?都老夫老妻了。"

我转过身,看着她佝偻的背影:"那你为什么最近总是...推开我?"

她的动作僵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向客厅:"去看看小宝的玩具组装好了没。"

看来在儿子家是问不出什么来了。

傍晚时分,我们告别儿子一家,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上,公交车上人很多,我们站在车厢中间。

一个急刹车,淑芬差点摔倒,我急忙伸手扶住她。

她下意识地抓住我的手臂,就像无数次我们一起走在不平的路上时那样。

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我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我熟悉的温柔,但随即又消失了。

那一刻,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那个依赖我的淑芬。

可下一秒,她就松开了手,重新站稳,与我保持着距离。

这一瞬间的默契让我感到困惑。

如果她真的不再爱我,为何眼神中还有那一丝温柔?

如果她还爱我,又为何推开我伸向她的手?

公交车在一个站台停了下来,上来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有说有笑。

女孩子倚在男孩肩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瞥了一眼淑芬,发现她也在看那对年轻人,眼神中带着一丝羡慕和怀念。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或许不是她不爱我了,而是我们之间少了当年那份青涩的甜蜜。

晚上回到家,淑芬去浴室洗澡,我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墙上的那张全家福上。

那是五年前儿子结婚时拍的,照片里的我们笑得那么灿烂。

隔壁老王经常说,我和淑芬是他见过最恩爱的夫妻。

记得那年厂里改制,我下了岗,心情特别低落,整天闷在家里看电视,连话都不想说。

是淑芬鼓励我开了一家修车铺,自己也从单位请了长假帮我一起打理,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邓啊,你别怕,咱们一起闯!"她站在修车铺门口,穿着不合身的工作服,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修车铺刚开那阵子,生意惨淡,有时一天只有一两个客户。

晚上收工回家,她从不抱怨,总是说:"慢慢来,会好起来的。"

浴室门开了,淑芬裹着浴巾出来,头发还滴着水,看见我还坐在客厅,微微一愣:"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淑芬,"我深吸一口气,"咱们谈谈吧。"

她默默地坐到了我对面的椅子上,低头整理着浴巾的边缘,一缕湿发贴在她的脸颊上,像极了当年她在雨中等我下班的模样。

"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还是你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我直视着她的眼睛,"你知道的,无论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一起面对。"

记得那年我们刚结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可每次我回家,她都笑嘻嘻地说:"邓啊,咱们有手有脚,饿不死!"

那时候的困难比现在大多了,可我们却比现在更亲密,更无话不谈。

淑芬沉默了许久,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雨滴打在玻璃上发出"哒哒"的声响。

"邓啊,你记得去年我去做体检吗?"她终于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我从未见过的脆弱。

我点点头。

那次体检是单位组织的,她回来后只说一切正常,我也就没多问。

毕竟那时我们两个人正在筹备儿子的婚礼,忙得脚不沾地。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其实...医生说我绝经了。"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我从未听过的脆弱,"我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不再是那个年轻的女人了。"

我愣住了,没想到问题出在这里。

"傻瓜,"我握住她的手,那双陪伴我三十多年的手,"这是每个女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怎么能说老呢?"

"可我感觉自己不再有吸引力了,"她的眼圈红了,"我看电视上那些年轻姑娘,再看看自己,皱纹越来越多,腰也粗了,头发也白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哽咽,这让我心疼不已。

原来她心里藏着这样的苦楚,而我却一无所知。

"我害怕你会嫌弃我,会想着...找个年轻的。"她低下头,眼泪滴在我们交握的手上。

我突然明白了她为何推开我的手。

不是因为不爱我,而是因为不确定我是否还爱她。

这个发现让我心疼不已。

"淑芬,"我认真地看着她,"三十多年前我娶你,不是因为你年轻漂亮,而是因为你是你。"

我轻轻捧起她的脸,抹去她脸上的泪水:"如今我们一起走过了这么多年,我爱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每一天,是你的善良、坚强和温柔。"

我指了指旁边的老相册:"记得咱们结婚那年,我们穷得连像样的婚礼都办不起,可我们不是一样过来了吗?"

淑芬点点头,眼泪却流得更凶了。

"你当年嫁给我时,我不过是个每月拿六十块钱工资的钳工,手上满是老茧,连像样的礼物都送不起。"

"你还记得我送你的第一件礼物是什么吗?"我问她。

她破涕为笑:"一条手帕,上面绣着一朵不知道是什么花的东西。"

"那是玫瑰花,只是我不会绣,所以看不出来。"我也笑了。

当年我偷偷找车间王大姐教我绣花,绣了一个月才完成那条手帕,送给淑芬时她高兴得跳了起来,好像那不是一条手帕,而是什么稀世珍宝。

"年龄改变不了这些。"我继续说道,"你永远是我的淑芬,是那个在厂门口等我下班的姑娘,是那个为了省钱给我缝补衣服的妻子,是那个陪我度过人生低谷的伴侣。"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淑芬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我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继续说道:"记得我们结婚的时候,厂长送了我们一对搪瓷缸子,说是希望我们像这缸子一样,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站起身,从厨房拿来那对搪瓷缸子:"现在缸子的花纹褪色了,但我们的感情不会褪色。"

淑芬破涕为笑:"那缸子上的牡丹花,都快看不见了。"

"但它依然是我们最珍贵的宝贝,不是吗?"我把缸子放在茶几上,轻轻抚摸着那褪色的花纹。

"邓啊,"淑芬突然说,"其实我也怕...怕自己不能满足你。"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切。

原来她推开我的手,不是因为不爱我,而是因为担心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与我亲近。

"傻瓜,"我笑了,"咱们这把年纪了,重要的是陪伴,是心灵的契合,不是那些年轻人才在意的事情。"

我拉着她的手,走到窗前。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月亮从云层中钻出来,洒下一片银辉。

"你看月亮,"我指着窗外,"它每个月都有盈亏,可我们还是觉得它美,不是吗?"

淑芬靠在我肩上,点了点头。

夜深了,我们躺在床上,像年轻时那样紧挨着。

我感受着她的体温,闻着她发间熟悉的香波味,心中满是感激。

人到中年,我们都有过彷徨和不安,但正是这些共同经历的困惑和解答,让我们的爱情历久弥新。

"邓啊,"淑芬轻声说,"谢谢你一直没有放开我的手。"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想起了我们年轻时在404厂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下的约定。

"记得吗?我们说过,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们都要一直走下去。"我轻声说道。

淑芬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年轻气盛,觉得一辈子很长很长。"

"现在呢?"我问道。

夜里,搭伙老伴推开我伸向她的手,对我提出一个很尴尬的要求 - 天天要闻

"现在我觉得,一辈子很短很短,短得我舍不得放开你的手。"她的声音里带着我熟悉的温柔。

我伸手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她微微颤抖的身体。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的手始终相握,共同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婚姻不是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而是柴米油盐的日常坚守,是同甘共苦的相互扶持,是即使容颜老去也依然心心相印的厮守。

我们经历了从票证时代到市场经济的巨变,见证了这个城市从工业重镇到现代都市的转变,我们的爱情也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历经考验,愈加坚韧。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房间。

我睁开眼,发现淑芬已经起床了。

厨房里传来熟悉的声响,我走过去,看见她正在煮鸡蛋面,就像三十年前那样。

"醒了?快洗脸吃饭。"她回头冲我笑了笑,眼角的鱼尾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今天咱们去公园走走吧,听说槐花开了。"她一边盛面一边说。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爱情最美的样子,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平淡日子里彼此的理解和扶持。

在我们这个年纪,最珍贵的不是激情,而是能够一直紧握彼此的手,直到白发苍苍。

我走上前,从背后轻轻抱住了她。

她没有推开我,而是靠在我的怀里,像多年前那样。

窗外,城市已经苏醒,楼下的广场上,几个老人正在跳广场舞,欢快的音乐飘进我们的窗户。

"今晚我也想牵着你的手。"我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她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我熟悉的羞涩和温柔:"好啊,但你得先把碗筷洗了。"

我们相视而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在老槐树下约会的年轻时光。

那一刻,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的爱情,永远不会褪色。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不是缺钱,而是有人“很犟” - 天天要闻

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不是缺钱,而是有人“很犟”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家庭氛围,本应温馨融洽。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彼此扶持。可有时,却因一人的“犟”,风波不断。原以为,家是避风港湾。却不想,因这份倔强,港湾泛起层层涟漪。倘若家庭中,“犟”的风气蔓延,温暖亲情,便会逐渐冷
人生建议:不要过度提醒任何人,包括你的儿女 - 天天要闻

人生建议:不要过度提醒任何人,包括你的儿女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人相处时,好多人习惯凭借自身经验和认知,频繁提醒别人。他们觉得,这是对别人的关心和爱护。然而,这种看似善意的过度提醒,常常给对方带来无形压力,甚至破坏彼此关系。要是每个人都无休止提醒别人,那大家都会活在别
成年人改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埋头苦干,而是这些 - 天天要闻

成年人改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埋头苦干,而是这些

古人云:“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人生漫漫,不少成年人一心埋头苦干。他们坚信,汗水定能浇灌出成功之花。可往往,却忽略了前行方向,也忽略了自身格局。埋头苦干,确实是可贵品质。但要是方向错了,格局受限,再多努力,可能也收效甚微。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看他的儿女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看他的儿女就知道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世间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不一样的轨迹。而儿女的状态与行为,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显露出一种联系。不少人可能一开始没注意,可仔细想想会惊讶发现,儿女的样子,常常藏着一个人福气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