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林其实也是一个很容忍的人,她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不受重视,后来,不能留在苏州,被迫去了贵州当知青。
之后,桦林在贵州结婚生子,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回过家。
其实,桦林多少对她的父母是带着埋怨和记恨的,明明可以让她留在苏州,她父母却狠心让她一个女孩子去了边远的贵州当知青。
如果桦林不是为了鹏飞的前途,或许,桦林不会和父母有过多的联系。
桦林从来都没有带鹏飞回过苏州,却让贵州的老乡带着鹏飞回苏州外公外婆家里过暑假,尽管鹏飞当时不愿意。
桦林大概知道她父母的性子,所以特地嘱咐鹏飞,住在谁的家里,就把钱给谁。
桦林知道谁都不容易,所以,她提前给鹏飞准备好了钱,谁收留了鹏飞,就把钱给谁,减轻对方的负担。
鹏飞从苏州回到贵州之后,桦林知道是他大哥庄超英一家留下了鹏飞,她的父母却不管这个唯一的外孙。
当知青政策下来之后,桦林就迅速帮鹏飞申请了回苏州的名额,并且带着鹏飞回到苏州,想让鹏飞在苏州上学,参加高考。
桦林以为这一切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哪怕她父母不收留鹏飞,起码,她大哥是会留下鹏飞的。
但桦林却没有料到,她的大嫂为了图南的高考,非常坚决地拒绝了她的请求。
而她的父母却坐视不理,一味偏心庄赶美,默认他们的房子没有她住的份,反而一个劲儿让她自己去求大哥庄超英。
桦林无奈,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大哥那里,毕竟,这关系到鹏飞未来的前途,无论如何,她都要再争取一下。
桦林没有找到她大哥,只能回去,她为了鹏飞的事情,一大早饿着肚子出门,差点晕倒。
鹏飞见到她不舒服,立即跑到她跟前,并且告诉她,因为担心她,所以,一路都跟在身后。
鹏飞知道她没有吃早餐,去给她买了几个包子。
桦林大口吃着鹏飞买回来的包子,看着如此懂事的孩子,她说包子不是以前的味道了,变味了。
鹏飞不明白桦林说的话的意思,还以为是包子有怪味,拿过去尝了尝,说没有变味。
桦林说的这句话,是意有所指,她的意思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包子不再是以前的包子,人也不再是以前的人了,苏州再也不是她的家了。
她曾经以为她带着鹏飞从贵州回苏州会很顺利,起码,鹏飞是可以留下来的,没想到,她曾经的家人都不愿意让鹏飞留下。
哪怕她再去争取,都是没有用的,她在苏州根本就没有容身之地,没有家了,她也看明白了,她早就成为了一个外人。
她的父母把她当作一个外人,庄赶美生怕她把鹏飞留下,给他们添麻烦,而她的大哥庄超英作不了大嫂的主。
桦林吃着鹏飞买的包子,和鹏飞讲着她小时候的事情,她也终于决定,带着鹏飞回到贵州。
鹏飞的懂事和孝顺让桦林感到欣慰,她在苏州虽然没有家了,但在贵州,她还有一个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