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坚持就想再坚持!”武汉七旬教授夫妻在山区支教7年

2025年03月16日15:00:17 情感 7021

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梦

有这样一位老师,退休后依旧对三尺讲台念念不忘。2019年,她和丈夫一起报名参加湖北省“银龄讲学计划”,来到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澴西学校支教,她就是原武汉市委党校退休教授张葆珺。近日,张葆珺被湖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十批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今年是我支教的第7个年头,我想我还会一直干下去。”3月16日,今年70岁的张葆珺对极目新闻记者说,学生们天真的笑脸,一点一滴的进步,是她一直坚持下去的理由。

“能坚持就想再坚持!”武汉七旬教授夫妻在山区支教7年 - 天天要闻张葆珺在课堂上

走出去、引进来

张老师成了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2019年,湖北省首次启动银龄讲学计划,招募百余名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任教、下乡支教。得知这一计划,张葆珺和丈夫于晓晨第一时间报名。当年9月,两人一起来到了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孝昌县。张葆珺在孝昌县澴西学校支教,于晓晨则在孝昌县实验中学支教。

中外少儿电影鉴赏、中国历史、少儿音乐鉴赏、书法……张葆珺来到学校后,开设的一系列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毫不夸张地说,学生们看到我都是涌过来。”张葆珺说。

7年来,张葆珺带领乡村老师走出去,多次组织老师们赴武汉一些学校交流学习,多次听课给老师们指导教案。同时,她还邀请戏曲名家、大学教授到学校讲座,让山里的孩子接触山外的世界,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这学期每周六,我从武汉请了老师来教孩子们合唱,这些老师都是义务的。”张葆珺说,孩子们特别开心。

“今年是我们一起支教的第7个年头,累并快乐着。”说起7年的支教经历,张葆珺感慨万分。因为工作繁忙,夫妻俩平时很少见面,只有在偶尔的周末,才相约一起回武汉。

“能坚持就想再坚持!”武汉七旬教授夫妻在山区支教7年 - 天天要闻张葆珺和学生们一起植树

建立心理咨询室

她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灵按摩”

孝昌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澴西学校是当地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为此,张葆珺创建了心理咨询室,自掏腰包购入沙盘、宣泄沙包等,打造出一个非常温馨的空间。如今,这里不仅是学生们倾诉心声、排解烦恼的“树洞”,也是老师们缓解工作压力、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前不久,一名六年级的男孩在厕所门口等张葆珺,想“聊一聊”。“我当时看他的样子,感觉都快哭出来了。”张葆珺说,她赶紧给孩子请了一节课的假,把他带到心理咨询室,一边询问一边了解情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开解,孩子的情绪才终于得到缓解。

“能坚持就想再坚持!”武汉七旬教授夫妻在山区支教7年 - 天天要闻张葆珺和学生比赛掰手腕

不仅仅是学生,老师们在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不舒心的,也都愿意找张葆珺聊一聊。就连县里其他学校的师生家长们都会慕名而来,张葆珺也会受邀去讲课和分享。“和张老师聊完后,我感到特别轻松。”一位年轻老师说。

“能坚持就想再坚持!”武汉七旬教授夫妻在山区支教7年 - 天天要闻张葆珺和老师们 一起交流

孩子们期盼的眼神

让她一次又一次留下来

“张老师,您下学期还来吗?”“张老师,我们舍不得您”……在这几年的支教中,张葆珺也有过动摇的时候。“我家里还有个98岁的老母亲,我担心她,先生这几年也做了三个大手术,但是我每每想起孩子们,就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要接着干下去。”张葆珺说,每到暑假回到武汉的家里,她经常想念孩子们。

200公里路程不到,因为现在修路大约需要2小时。但由于交通不便,张葆珺都是和于晓晨一起开车往返。“我不会开车,于晓晨支教的学校比我远一点,正好顺路把我放下。”张葆珺说,有时候周末学校有事他们也不回武汉,有时候周末回武汉看看老母亲,都需要于晓晨开车,“能坚持就想再坚持一下”。

今年新学期开学,除了教一年级的道法课外,张葆珺还开设了一门新课程“少儿智慧哲学”。她说,自己以前是学哲学的,看到外地有针对小学生开设了这门课程,她觉得特别好,于是也想给她的孩子们开设。“很累,但是看到孩子们我非常欣慰。”张葆珺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70岁才看懂这4个字 - 天天要闻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70岁才看懂这4个字

“晚了”二字,最是诛心七十岁那年,老李躺在病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儿女们轮流守着,孙子孙女偶尔来看一眼,病房里堆满了果篮和补品,可他却突然笑了——笑得苦涩,笑得无奈。
感谢年轻时候疯狂存钱的自己 - 天天要闻

感谢年轻时候疯狂存钱的自己

这是爱吃糖的猫cat第438篇原创文章作者|爱吃糖的猫☻hi,我是你们的猫姐,今天是我不上班的第109天。和我一起失业的,还有前公司的一个小姐妹,她比我早两周离开公司,也就是在今年的一月左右,当时赶上了过年,她就收拾行李提前回家了。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 天天要闻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鱼要讲水,人要讲理。”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被这样的心灵鸡汤喂养——“讲理走遍天下,不讲理寸步难行。”于是,与陌生人讲道理,与朋友讲道理。然而,当我们踏入婚姻的殿堂时,却发现,那些条条框框的“道理”似乎失灵了。环视身边,很多失败的婚姻就是败给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 天天要闻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者 | 暮岁十点读书会出品相亲这个标签,曾与奇葩经历、焦虑吐槽等内容紧密绑定。无数年轻的单身男女,或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或是无法拒绝熟人的介绍,纷纷踏上了相亲之路。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 天天要闻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有人认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随着年华老去便会黯淡。我却认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显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凭借底气、才气与和气,把岁月沉淀为自己的财富。年纪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翻一页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有位作家曾说过:无论男女如果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没有人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庇护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与他人无关,有一个爱你的人是福气,能够爱自己则是能力!深以为然,发现了吗?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 天天要闻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家中长辈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这做法对吗?生活往往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复杂与冲突,尤其是家中长辈离世,亲情,责任,习惯和现实之间的拉锯,往往让人无法喘息。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无情无义,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报丧,不通知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