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大妈给我讲了她儿子的糟心事。
最近她31岁的儿子,被裁员后在丈母娘家陪伴她6个月大的孙女。本是一段增进亲情的时光,却在返程计划上出了岔子。正月初六,儿子想留在本地找工作,顺便陪陪自己的父母,可儿媳却坚持要去北京,就因为这,两人激烈争吵。儿子一气之下狠狠扔了手中的橘子,没想到丈母娘直接介入,还先动手打了儿子,这下矛盾彻底激化,儿子也动了手,双方扭打起来。
其实,这对小夫妻的矛盾从结婚生子就没断过。孩子出生当天,这位妈妈因为去买土鸡蛋开店晚到了,就被亲家指责。之后带孩子、经济问题等,每次都能引发争吵,儿媳还一吵架就提离婚。
在这场家庭纷争里,看似是小两口的矛盾,实际是双方父母都脱不了关系。父母本应是孩子婚姻的避风港,可一旦过度介入,带着自己的情绪和立场,就很容易成为矛盾的催化剂。就像她儿子的事情,两边父母都在为自己孩子“撑腰”,结果让矛盾越来越大。
这时邻居大妈发了愁,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说句实在话,连小两口都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都还没有经营婚姻的能力,遇到问题只会发泄情绪,而不是主动的解决问题,怎么能不吵架呢?
就拿这次来说吧,如果小两口能心平气和的,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怎么会吵架呢?再说说丈母娘,再怎么说也不能动手,女婿也更不应该动手。闹到这种地步。怎么都不好收场。
如果只是小两口儿,拌嘴吵架,日子还有过下去的可能。现在丈母娘和女婿,动了手,这个伤疤很难愈合,有些事做了就永远回不去了。即便是丈母娘不再计较了,她的女儿也不会忘的,她怎么能接受?自己的丈夫打自己的母亲。在他心里这道坎是永远也过不去的,如果凑合过下去,她是永远不会幸福的。
所以在小两口吵架时,双方父母只能,客观的,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感情用事。只有这样才是帮他们,否则就是害了他们。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