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流行,69岁阿姨哭诉:儿子陪伴式养老,竟是场噩梦

2024年12月25日21:02:13 情感 1634

陪我妈在楼下散步时,正碰上小区里的周阿姨。

阿姨和我妈聊天,她一脸疲惫地感叹:“儿子说是接我来养老,可我现在觉得,儿子陪伴式养老,竟是场噩梦。”

听完阿姨的诉苦,我才惊觉,原来“新型啃老”正流行,很多人却浑然不知。

“新型啃老”正流行,69岁阿姨哭诉:儿子陪伴式养老,竟是场噩梦 - 天天要闻

一:69岁阿姨哭诉

周阿姨年轻时,老公爱喝酒,对家里的事,是一概不管。虽然那时她也想一走了之,可想到儿子还小,就硬是忍了下来。

她白天出去上班,晚上回来操持家务、管孩子学习。

虽然很累,但一想到儿子听话、懂事,成绩还特别好,她就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

周阿姨把日子一点点熬过来,将儿子送进大学。等儿子工作后成家立业,她也总算能喘口气了。

可以前忙碌惯了,现在突然松懈下来,她忽然觉得,生活空荡荡的,每天一睁眼就不知道该干嘛。

而且,她老公前些年去世,家里就她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总觉得,日子越过越没劲。

细心的儿子发现后,就把她接到身边来,说要孝顺她。

刚开始时,周阿姨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觉得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果然懂事又孝顺。

可好景不长,日子渐渐变了味。

“新型啃老”正流行,69岁阿姨哭诉:儿子陪伴式养老,竟是场噩梦 - 天天要闻

慢慢的,阿姨发现,自己又成了家里“主要劳动力”——儿子儿媳工作忙,家务就全交给她打理。

早晨第一个起床,做早饭、给孙子准备上学的东西;

白天跑超市买菜,顺便洗衣服、拖地、整理家里的杂物。

晚上接孙子放学,辅导作业,再忙着张罗全家人的晚餐。

等把孙子哄睡了,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而她自己,还得再拖拖地、收拾厨房。

一天下来,周阿姨腰酸背痛,比上班时还累。

可看到儿子儿媳每天回家后累得瘫在沙发上,连话都不愿多说,她又于心不忍,总安慰自己:“年轻人不容易,咱能帮就帮一把吧。”

但更让她无奈的是,儿子生活上的开销,也渐渐压到了她身上。

儿子和儿媳因为公司降薪,家庭收入少了不少。阿姨心疼他们,就主动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贴补家用。

结果,儿子慢慢觉得“理所当然”。

“新型啃老”正流行,69岁阿姨哭诉:儿子陪伴式养老,竟是场噩梦 - 天天要闻

家里的菜钱、日用品钱,几乎全是阿姨掏的。阿姨偶尔开玩笑试探:“你们平时都不出钱,怕是快忘了家里有个当家的?”

儿子听了笑着回答:“妈,你存的钱,最后不还是给我吗,还能给外人去?咱一家人,谁出都一样。”

这句话听着没毛病,可阿姨心里却不是滋味。

再加上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阿姨寒了心。

有一次阿姨不舒服,便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心脏出了些问题,需要每天吃药保着。

可关键是,那药不便宜,阿姨的钱买了药后,就没有钱补贴家用了,甚至还需要开口问儿子要钱。

刚开始儿子还给,可次数多了,儿子就有些不耐烦。

再加上有一次儿子工作不顺心,跟她说话语气就重了些:“妈,家里每个月开销这么大,你要不平时省点花吧,不然我去哪给你弄钱?”

“新型啃老”正流行,69岁阿姨哭诉:儿子陪伴式养老,竟是场噩梦 - 天天要闻

阿姨听完这话,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儿子虽然说的是气话,但她也明白,自己已经从“被照顾的人”,变成了“被嫌弃的负担”。

她经常后悔,如果自己当时没拿积蓄出来,又何必伸手要钱惹人嫌呢?

她苦笑着对我妈说:“我这辈子,就是这么个命啊!”

听周阿姨讲完她的故事,我感慨万千。

她明明是来“养老”的,却没想到,“陪伴”变成了“负担”。

“孝顺”这个词,一旦失去了平衡,就会变成压在老人心头的无形枷锁。

“新型啃老”正流行,69岁阿姨哭诉:儿子陪伴式养老,竟是场噩梦 - 天天要闻

二:如何避免“陪伴式养老”变成“新型啃老”?

父母老了以后,作为儿女,总想把老人家接到身边尽尽孝。可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孝顺”成了“啃老”?

①子女:明确责任,学会独立

作为儿女,我们要清楚,照顾父母是责任,而不是一个可以借机依赖的“福利”。

平时要分担责任,合理安排家务,不能让老人包揽一切。

也要告诉自己,父母的钱,是他们的底气。我们不要轻易向他们伸手要钱,更不要把父母的积蓄,当成自己的“备用金”。

②老人:守住底线,拒绝过度付出

作为老人,也要学会为自己设立界限,不要因为疼爱孩子,就一味妥协。

虽说,自己存的钱,将来都是孩子的。

可毕竟人老了后,会有些身体上的毛病。这时候,若自己能出钱,不依靠孩子,那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还能使关系更和睦。

“新型啃老”正流行,69岁阿姨哭诉:儿子陪伴式养老,竟是场噩梦 - 天天要闻

③家庭:建立平等的相处模式

家庭成员之间,大家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单方面索取。

遇到矛盾时,大家多沟通,不要等问题积压后再一次性爆发。

只有这样,一家子才能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让老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新型啃老”正流行,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母亲1万退休金全给儿子,通话时忘挂断,意外听见儿子儿媳对话 - 天天要闻

母亲1万退休金全给儿子,通话时忘挂断,意外听见儿子儿媳对话

编辑:法拉声明:故事来源于生活,情节多为虚构,请谨慎阅读!!那天,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正好照在我放在床头柜上的存折上。我眯着眼,伸手拿了过来,数字清清楚楚,一万块。这是我攒了大半年的退休金。不,准确地说,是我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上海一老人将房产留给外孙三个女儿不认:母亲不识字,遗嘱有效吗 - 天天要闻

上海一老人将房产留给外孙三个女儿不认:母亲不识字,遗嘱有效吗

不识字的老人留下一份遗嘱,有效吗?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全家为遗嘱是否有效对簿公堂。陆阿婆育有四个女儿,丈夫去世数年后,涉案老房开建。之后多年里,陆阿婆一直和大女儿一家生活在老房里。2013年,老房拆迁,陆阿婆获得了一套安置房。2015年,陆阿婆立下遗嘱,表示要将名下这套...
男女藏石头后约会,钓鱼佬全程吃瓜:他们以为没人看的到! - 天天要闻

男女藏石头后约会,钓鱼佬全程吃瓜:他们以为没人看的到!

近日,甘肃某湖畔发生的一幕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对男女在湖边的石头缝中进行亲密互动,这一行为被一位钓鱼者全程目睹并拍摄了视频,随后引发了关于公共场合举止、隐私与社会道德的热议。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情侣间的亲密行为往往受到公众视线
抠门男友陪我和爸妈吃了顿饭,他的神操作,让我们的感情到头了 - 天天要闻

抠门男友陪我和爸妈吃了顿饭,他的神操作,让我们的感情到头了

"这顿饭,是我们的分手宴。"我轻声对父母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父亲的筷子停在了半空。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岁,是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子。在我们这个县城,像我这个年龄的姑娘,大多已经抱上了孩子,而我却在一段持续三年的感情里越走越迷茫,像是在雾里
广东一村“结婚奖1万,每生一娃奖1万,秒到账” - 天天要闻

广东一村“结婚奖1万,每生一娃奖1万,秒到账”

“结婚奖励1万元,每生一娃各奖励1万元,奖励秒到账”。近日,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黄塘村促结婚助生育奖励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网上引发热议。这是该村依托集体经济壮大持续释放民生红利的又一创新实践。记者了解到,为响应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政策,《方案》提出夫妻双方任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