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红 素材/张文文 图片/网络
文章来源:作者身边的生活
我生于1981年,家乡在广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我刚满两岁那年,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我是跟着奶奶生活的。
奶奶百般呵护我,恨不得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可命运专挑苦难人,在我刚满七岁那年,奶奶却突发脑梗去世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奶奶离开后,父亲就开始手把手地教我生火做饭。小小年纪的我就已经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比同龄孩子都能干,是父亲的得力小助手。
父亲在外干农活,我就在家里包揽家务活。我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撸起袖子干活。辛苦一天回家的父亲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他常常夸我能干,我心里乐开了花。
我10岁那年,父亲再婚了,是我姑妈做的媒。我的继母是姑父村里的寡妇,继母的儿子和我同岁。姑妈看重我继母的勤劳善良,同时也盼着我父亲能有个女人搭把手,把我们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给撑起来。
我们村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姑妈,他们都说姑妈是故意给我父亲添堵的。他们都认为我父亲根本就没必要帮别人养儿子,10岁的男孩根本就养不熟,养了就是白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十里八村的人都在议论此事,但那些闲言碎语根本就影响不了我父亲的美丽心情,再婚后的他干啥都得劲了,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父亲说:“人性本恶,没人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的。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爱咋说就咋说,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父亲对继母母子俩好,继母母子俩也对我们好。继母对我和她儿子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我们这个重组的四口之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继母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我们一家人一定要团结一心,把日子给过好了,让那些见不得我们好的人羡慕嫉妒恨去。”
父亲和继母虽然是半路夫妻,但他们团结一心,同心同德。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和哥哥团结友爱,一起干家务活干农活,是父母的得力助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那些见不得我们好的人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每当我经过村口的“情报站”时,那些长舌妇就会拉着我,试图给我“洗脑”。她们总是话里藏话,故意抹黑我继母,故意挑拨我和继母之间的关系。但我已经长大了,啥都懂得了,才不会相信她们的那些“鬼话”。
继母待我如亲生女儿,给了我温暖的母爱,我心甘情愿喊她妈妈。我父亲给了哥哥缺失的父爱,哥哥主动喊我父亲爸爸。
我们这个重组的四口之家互相温暖着彼此,我们之间的亲情已经跨越了血缘。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我和哥哥在温暖有爱的家庭中健康成长,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长大后的我们都是有恩必报的人。
养育之恩大于天,百善孝为先。我和哥哥一起孝顺父母,一起赡养父母。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是时候该好好安享晚年生活了。
孝顺孝顺,一定要顺着父母的心意来的。父母都是闲不住的老人,他们在老家种菜,养鸡鸭鹅。只要他们开心就好,毕竟有钱难买老来乐,父母健康快乐比啥都重要。
孝顺一定要趁早,莫等亲已老。我和哥哥常常回家陪父母吃饭唠嗑,二老可开心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和哥哥都很幸运,都遇到了好伴侣。我老公和嫂子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他们都愿意孝顺我们的父父母。
母亲常常感慨道:“儿好,不如儿媳好。女好,不如女婿好。我和老头子有福气啊!儿子和儿媳,还有女儿和女婿都是懂得感恩的人。我们这辈子值得了,真的值得了。”
知足常乐,父母都是容易满足的人。
可意外永远比明天先到来,母亲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急诊室。我们和哥哥同时赶到了医院,但父亲却急忙把我拉到了一边说话。
父亲说:“大妮,你妈要是瘫了,我来侍候她,不给你们添堵。一日夫妻百日恩,她跟我生活了几十年,我不会丢下她不管的。以前我和你妈每次生病住院,都是你们姐弟俩平摊治疗费的。但这次你就自己支付你妈妈的治疗费吧!你哥嫂现在经济紧张,你也是晓得的,你也别怪我偏心了。一家人嘛,肯定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
我赶紧表态说:“爸,您放心了,妈的治疗费就包在我身上了。我老公把银行卡都带来了,我们本来就打算支付治疗费的。”
父亲一听,点了点头,背着双手快步走向了急诊室门口。
吉人自有天相,由于抢救及时,母亲的命保住了,也没有留下后遗症,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父母都健健康康的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可哥哥最终还是坚持和我平摊了母亲的治疗费,不肯占我的便宜。哥嫂都是重情重义的人,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孝顺一定要趁早,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了。
本文是@紫花地丁哟头条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搬运抄袭必究。最后感谢各位的阅读,点赞和评论,还有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