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常言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之间没有了父母这个纽带连着,开始变得疏远,甚至有的时候,父母去世时,因为遗产的问题,兄弟姐妹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反目为仇,失去了血脉亲情,但现实生活中,依然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兄弟情。
48岁的夏洪生,在父母都去世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如今他们三兄弟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因此他收获比父母在世时还要多的亲情。下面听一听夏洪生的故事吧。
讲述人:夏洪生
我叫夏洪生,今年48岁,我出生在一个很小的县城里,我的父母生我们兄弟三人,我是家里的老小,我有两个哥哥。
我的父亲是那个时代罕见的大学生,而我的母亲则只读过半年的书农村女人,那个时候生活条件确实不好,能解决温饱问题,家里人不饿肚子就算好的了,那还在乎读不读书?
父亲和母亲的结合完全是个意外,父亲家里穷,兄弟姐妹众多,虽然父亲当年考上了大学,在外面工作,但因为穷,想在城市里,娶个城市的姑娘是不可能的,但在农村他却成了香饽饽。
奶奶托人跟父亲说媒,没多久,他就跟母亲结了婚。母亲人长得很漂亮,并且非常能干,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姑娘。
结婚后,父亲在外面工作,母亲在家伺候公婆,操持家务。两个人常年也不见几次面,所以大哥在他们结婚后的第三年才出生。
大哥出生后,为了便于照顾家庭,父亲就申请调回了我们县城人民医院工作,接下来的四年,母亲才陆续生下了我和二哥。
二哥出生的时候早产,据母亲说,怀二哥6个多月的时候,刚好赶上家里收麦子,天气多变,为了抢收庄稼,她都不敢休息,麦子收完了,累的二哥也早产了,二哥是在7个多月是出生的,母亲说,二哥出生的时候,指甲都没有长出来,头发也没有,喂奶都没法抱起来,太软了。那个时候,母亲常常想着二哥也许根本养不活,也算二哥命大,在母亲细心的照顾下,二哥奇迹般的成活了,并且在10个月的时候,就会走了了,还吃的白白胖胖的。
我出生在1975年的农历7月份,我的出生是个意外,更是一场惊心动魄。
1975年,我们那里发大水,大水淹没了整个村庄,冲倒了很多房子,大水快来的时候,母亲刚好生产,我的叔叔伯伯们劝母亲赶快往梯坝上逃吧,让她不要顾及我,说大人的命都顾不上了,那还能顾上一个没出生的孩子,大家各自顾着逃命,母亲说跟众人说:他活我活,他死我死。于是,母亲不顾即将到了的大水,自己坚持在屋里生下了我。生下我后,大水已经逼近,我相当于生在了洪水窝里,后来,母亲就给我起名叫“洪生”。也就是在洪水中出生的意思。
母亲在洪水中生下了我,至此,也落下一身的毛病。
那个时候,父亲在县城工作,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在农村老家生活,直到我12岁那年,父亲可以带家属了,我们才得以农转非,去县城后,母亲被安排到皮鞋厂当工人,我和二哥也终于进了县城上学。
严格来说,我算是出身农村,后来农转非才进了县城。
我们进城的时候,大哥已经16岁了,在农村那些年,父亲回家的时间很少,母亲目不识丁,大哥的学业也基本上是荒废了,大哥初中毕业之后就辍学了,开始在家帮助母亲干农活。我们到县城以后,二哥14岁读初中,我读小学五年级,大哥辍学在家。
父母上班很忙,我和二哥上学,大哥就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家务,给一家人做饭,洗衣服,后来父亲“求爷爷告奶奶”才把大哥安排到县城的剪刀厂当了工人。
二哥也许是早产的缘故吧,脑子发育的慢,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不好,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数学还常常考零分,但后来还是被父母推着上到了高中毕业,高考那年,二哥考的一塌糊涂,父亲让他复读,他死都不同意,跟父母闹着要去当兵,父母拗不过他,就让他去当了兵。
我从小聪明伶俐,学习一直很好,母亲常说,我随了父亲,一看就是读书的料,将来一定能考上个好大学。而在我们三兄弟中,父亲最疼爱的也就是我,他对大哥、二哥都非常的严厉,在他们面前永远都是板着一张脸,另外父亲跟大哥、二哥几乎很少说话,但他一看见我就会眉开眼笑的说个没完。哥哥们常常说,他们都没有得到过父爱,父亲是我一个人的父亲,他们很羡慕我。
大哥比我大四岁,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的那年,大哥就结婚了,大嫂艳红是母亲皮鞋厂认识的姑娘,母亲跟她投缘,便自己给大哥做媒,成就了大哥的婚姻。
大嫂艳红长得眉清目秀,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姑娘,没有在农村受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
因为大嫂是我们家的第一个儿媳妇,再加上我们家里没有女儿,大嫂嫁过来后,我的父母竭尽全力的对她好,在家里的待遇远远超过我们三兄弟。
加上大嫂脾气好,做饭好吃,眼里有活,最关键的是嘴巴也甜,简直是哄死人不尝命的主,就连不苟言笑的父亲,看见大嫂也是满眼的喜欢,对她怎么好都是心甘情愿,大哥后来常常开玩笑说,大嫂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他就是路边捡回来的。
大嫂当初嫁到我们家的时候,其实她的父母是不同意的,一是因为我们家兄弟多,家里条件差,将来负担重。二是因为大哥没有文化,就是普通的工人,怕大嫂跟着受罪。
但是大哥为人耿直、善良,并且长得帅气,最终俘获了大嫂的芳心。
大嫂定亲那天,一向不善言辞的父亲对着一屋子的宾客向亲家承诺:艳红嫁到我家,你们两口子尽管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她当亲闺女一样对待,不让她受任何委屈。
确实,父亲说到做的,以后那么多年,父母对待大嫂都是视为己出,无论何时也没有让大嫂受过委屈。
二哥当了两年的兵,在部队没有考上军校,就复员回家了,回来后,当时可以就业到父母的单位,父亲让他去了医学院学习进修,将来学成后,继承他的衣钵,回县医院当一名医生。
当兵回来的二哥,就像开挂一样,逢考必过,最终学成归来,如愿成了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而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我,高考却连连失利。
在上高中的时候,我非常讨厌教我们的那个英语老师,她上课,我睡觉,最后看见英语就烦,三年下来,导致英语成绩一落千丈,害惨了自己,高考第一年以失败而告终,我觉得很丢人,便对父母说,不上学了,要出去干活。
三个孩子,没出一个大学生,父亲不甘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着我复读,最后顶不住父母和两位哥哥的轮番轰炸,我选择了复读,复读第一年,我是排斥的,最终还是名落孙山,这次落榜后,我突然想明白了,便给父母说,想再复读一年,虽然连续两次失利,父亲还是很支持我,我又复读了一年,这一年我拼尽全力,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次高考,我成功上岸,考上了省城的一所本科大学,接到通知书的那天,父亲高兴得眼里闪烁着激动得泪花。
我上大学那年,我们家三喜临门,大哥大嫂有了孩子,我的大侄子出生了,二哥从医学院毕业到医院上班了,我拿到了大学通知书。
一年后,二哥也结婚了,嫂子在县城中学教书,二哥二嫂一个医生,一个教师,都是非常稳定得职业,生活过得很圆满。
我大学毕业后,又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留在了省城工作,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单位。因为高考考了三次,上班那年其实我已经27岁了,那个时候父母已经退休,两个哥哥也都已经有了孩子,父母开始操心我的婚事。
在父母的心目中,我就是我们家最有出息的孩子了,学历高,工作好,收入稳定,找对象也不能含糊,当时父亲跟我说,你找对象一定要严格遵守这两个条件:1、学历不能太低,至少也要本科毕业。(也许是母亲没有学问,父亲一直对自己的婚姻很遗憾吧。)2、工作要稳定,将来你在省城生活没有负担。
千挑万选,最后还是我们单位的徐大姐帮我做的媒,给我介绍了她的表妹小霞。
小霞是本市人,人长得很文静大方,我对她一见钟情,小霞大学本科学历,在电业局上班,并且还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里条件很好,完全符合父亲的要求,而小霞的父母看上的是我工作单位好,同时我们兄弟多,我将来可以无负担给他们养老。
就这样,29岁那年,我结婚了。
结婚的时候,刚好单位有一套小三居室,按我当时的工龄,5.5万可以买到,父母就出全款帮我买下了这套房子,为此大嫂、二嫂都很不乐意。
大哥结婚的时候,他们在县城买房子,父母只出了一部分钱,大部分的钱是大哥自己的工资,二哥结婚的时候,我还在上学,父母的钱大多供我上学了,手里根本没有什么积蓄,所以二哥的房子父母也是只出了一部分钱,另外一部分是二嫂娘家出的,而我,毕业两年,虽然工资稳定,但当时并不高,再加上,在省城生活花费大,我和小霞交往这段时间也不少花钱,所以手里根本没有多少积蓄。
父母帮我全款买房的理由是,我是老小,我成家后,我们家里的大事就算是办完了,再加上我在省城,并且刚上班,生活压力比他们大,他们多帮一些,我的压力就小一些。
但大嫂、二嫂却认为,我们兄弟三人中,就我读了大学,已经比两个哥哥多花了很多的钱,虽然是单位的房子,但省城的房子还是比老家县城的房子贵的多,如果父母这么做,太不公平,太偏心。
即使他们不高兴,但父母还是给我买了房子,不过从此之后,大哥和二哥好像对我多了很多的芥蒂,对父母也有意见。
我结婚后,至此,我们三兄弟各自成家,都开始了自己的小日子,父母单独生活,帮大哥二哥带带孩子。
省城留我们县城300多公里,那些年交通并不是很便利,所以结婚以后,我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父母有个头疼闹热的,都是大哥二哥轮流照顾,我尽孝的机会少之又少。
我常常也让父母接来我家住上一些日子,可每次来,也就待个三两天就回去了,我明白,他们看我工作忙,怕给我添麻烦,同时,我媳妇跟父母也不是十分的亲近,所以,他们并不愿意待在我家。
好在父母的身体一直很好,我也少了很多的挂念,平日里,尽量多买一些东西寄给他们,算是尽孝,也算是为了让自己心安。
直到10年前,母亲的突然离世,才让我突然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10年前的一天早上,在医院工作的二哥突然一大早给我打电话说:母亲不在了。
当时是早上五点多钟,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二哥说母亲不在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昨天通电话她还好好的。
二哥说:真的,母亲应该是半夜心梗走的,早上父亲发现时身体都有点凉了,你快点回来吧。
我当时心痛的不能呼吸,我还没有来得及在母亲面前尽孝,她就这么突然走了,我一直认为,来日方长,却忘记了世事无常。
母亲去世后,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为了怕父亲睹物思人,我还小霞商量了以后,便把父亲接到我身边生活,父亲来的那段时间,我尽量不加班,不出差,下班就回家陪他,并且教我的儿子一定要多逗爷爷开心,多跟他在一起,为了给他找事情做,分散他的注意力,还把接收儿子的上学的事情也交给他,可即使是这样,父亲在省城生活的还是不习惯,这里没有他的同事,没有他们的朋友,他还是感到孤单,在我们家待了不到两个月,他就要求我把他送回了老家。
回老家以后,大哥二哥觉得父亲一个人生活不方便,便开始让父亲在他们两家轮养,基本上是一轮一个月,他们对父亲的照顾无微不至,尤其是两个嫂子,对父亲的照顾像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洗衣、做饭,端洗脚水,而我自从有了母亲的遗憾后,也尽量经常回去看望父亲,但也仅仅是看望而已,能在家待得时间很短,照顾的也很有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时常抱怨说,父母养我其实是白养了,供我上学有什么用?有本事有什么用?也不能在身边尽孝。
他们说的一点没错,我能做的实在太少了。
父亲76岁那年,在体检时,查出了肝癌晚期,此前居然没有一点的预兆,发现的时候已经晚期,为了让父亲多活一段时日,我把父亲从老家接到省城的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虽然二哥一再说已经没有必要了,但我还是不甘心,毕竟我为他们做的太少了。
最后的检查结果也没有任何的奇迹,但我还是想给他最好的治疗,但是父亲拒绝了,他说,他不想化疗受罪,更不想拖累我们,最后人财两空,看到我们三个都过得很好,他可以安心的走了,听到父亲这么说,我泪流满面。
父亲从发现病情到最后走,也就是三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他们四个轮流守在父亲的身边,而我每个周末回去照顾两天,小霞在家带孩子,还要照顾他的父母,很少回去,这也让大嫂和二嫂很不满意。
一天,父亲把我们都叫到跟前说:趁他还清醒,他对我们交待一下身后事:1、这些年他们存的有30万,说我们都尽到了给他们养老的义务,应该平分。2、还有就是父母的那套房子,也值个20多万,等他走后,挂出去卖掉,卖多少钱也平分。3、不要给他办隆重的葬礼,简单的把他送走就行了。
父亲交待完后事不到一周,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从此“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我们没有了家,没有了港湾,都成了没有父母疼爱的孩子,也没有了主心骨。
办完父亲的丧事,大哥把父亲的钱取了出来,说按照父亲的意思,给大家分一下。我说,我的那10万我不要,平分给大哥二哥家,一家五万。因为我觉得,两个哥哥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比我这个远离的儿子付出的多,所以我主动放弃了遗产的继承。
两个哥哥和嫂子听我说完,不愿意接受,说让我尊重父亲的意愿,他们拿我的那份钱也心不安。
听到哥嫂这么说,我当时也非常感动,很多的兄弟姐妹在父母去世后,都争着抢着要父母的遗产,甚至打破头的都有,我完全没有想到,以前他们对我众多的抱怨,如今在父母去世后,居然会这么说,这才是亲兄弟,亲嫂子。
最后,我给哥哥嫂子做思想工作,说了这些年他们对父母的付出,最后他们才勉强同意收下,但是却只承认说是替我保管,并且还说,以后只要我需要用到这笔钱,随时可以取走。
如今父亲去世四年了,我们三兄弟的关系现在非常的亲密,两位嫂子对我也没有了以前的意见,时常给我打电话,还总是邮寄老家的特产给我,每每收到从老家寄来的东西,我就感觉父母都还在一样,我收获了满满的亲情。
现在每年家庭聚会,两位嫂子都会提起那笔钱,还是说为我存着,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有福气的人。
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父母在的时候,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们兄弟和睦,如今四年过去了,我们做到了,我想父母在九泉之下一定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