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8岁,体制内退休3年,退休金5800,血泪教训:养老不能回老家

2023年10月23日22:03:02 情感 1722

导语:

落叶归根,是很多人的心愿。

不管人生的成就多高,到年纪大的时候,也大多会想回老家,平整一块菜地,养几只鸡鸭,过上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看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但赵大姐的亲身经历,总结了血泪教训,养老千万别回老家,田园生活看似美好,实则会给你带来很多苦恼。

我58岁,体制内退休3年,退休金5800,血泪教训:养老不能回老家 - 天天要闻

赵大姐的自述

我58岁,体制内退休3年,每月有退休金5800块。

在退休前,我和老伴儿就商量过,年纪大了回老家,也过一段田园牧歌的生活。

之所以这样打算,是独生女已经成家,她嫁在外地,婚姻还算不错,婆婆能帮照顾孩子,也不需要我们操心。

如果我们去女儿家,必然会给她带来负担,亲人之间也需要讲究距离,要是让她的家庭产生矛盾,就不好了。

要是一直在城里生活,总觉得乏味,虽然啥也不缺,家属院旁边就是小学和超市,距离500米的地方还有个公园,各项设施都很完善,但我还是想换换环境,觉得农村空气会更清新。

老伴儿比我晚退休两年,等他退休后,我们回了一次老家。

他兄弟2人,两人的院子挨着,我们结婚的时候,在老家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就不经常回去,院子也让大哥使用,偶尔回去,大嫂很热情,总是招待我们吃饭。

他们的态度,让我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回家会很受欢迎,最起码亲人团聚,岂不是其乐融融。

我58岁,体制内退休3年,退休金5800,血泪教训:养老不能回老家 - 天天要闻

刚到家时,大嫂一如既然热情,赶紧接过礼物,然后端茶倒水,并且特意做了一锅大盘鸡,说难得回来,尝尝土鸡的味道。

得知我们想长住后,大嫂看了大哥一眼,说:“好事啊,只是老房子长久没打理,里面还放了很多粮食,给一点时间,让他们清空一下。”

老伴儿表示不急,先回来说一声,我们也要准备一些东西,再请人把房子修缮一下,反正是用来养老,什么时候准备好再回来住。

大嫂一听,说:“你们在城里也不认识家乡的人,找人修房子的事交给我们吧,我帮你找人,你想修成什么样子,说一下就行。”

还是大嫂想得周全,老伴儿临走的时候,给了5万块,用来修房子,让把屋顶修缮一下,然后把房间都粉刷一遍,大嫂点头答应了。

没多长时间,大嫂打来电话,说钱不够,老伴儿又给她转了一万。

忙活了半年,总算房子弄好了,我们买了一些家电,就回到老家,开启了田园生活。

我58岁,体制内退休3年,退休金5800,血泪教训:养老不能回老家 - 天天要闻

矛盾凸显,心很疲惫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我们在城里住习惯了,种菜没什么经验,自然要向大嫂请教。

她也热情,一喊就过来,还顺手给我们捎来一点她种的菜,有次大嫂在教我种菜的时候,随口问:“你们不是有退休金吗?想吃什么去买点,种什么菜呀?”

我笑了:“回来就是要过养鸡种菜的生活,买的菜没有种的香。”

大嫂问:“你们退休金有多少?”

我没多想,随口说:“我一个月就5800,他稍微多点,能拿到6500。”

也不知怎么回事,大嫂脸色就不好看了,从那以后,她很少给我拿菜,还经常挖苦我:“何必自讨苦吃,一个月挣那么多钱,想吃什么买不到。”

有天晚上,我们正在看电视,大哥过来商量,说侄儿在城里租房,每个月租金2000多,房东还准备把房子卖掉,侄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问能不能住我们的房子,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我58岁,体制内退休3年,退休金5800,血泪教训:养老不能回老家 - 天天要闻

老伴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把钥匙给了大哥,他没提租金,大哥也没给,这件事就糊里糊涂办了,房子让侄儿住了进去

本来也没什么,想着房子也空着,老家也有住的地方,侄儿住一段时间也无妨,谁知,他住进去的时候,就没想着走。

大舅家办喜事,我们一家都去了,侄儿也回来了,有亲戚问到他在哪里,他就说了自己的工作,还提到住在我们的房子。

亲戚一听,顺嘴说了句:“还得是亲兄弟啊,你看叔叔对侄儿多好,连房子都给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心里一下子转不过来弯,赶紧解释:“是借给侄儿住的。”

亲戚道:“那有啥区别,反正你们没儿子,养老还得靠侄儿,把房子给侄儿也是应该的。”

什么就应该的?我没儿子,但有女儿啊。

当时大哥大嫂就在旁边,他们完全可以说明白,但他们没有解释,而是说了句我终身难忘的话:“我们对兄弟也是很好的,帮他们看了几十年老房子,一分钱报酬都没要。”

我终于明白,为何亲戚会有这样的误解,原来在大哥大嫂的态度里,他们对我们是有恩的,就算我们把房子给侄儿,也不算什么。

回家后,我跟老伴儿提出回城,他觉得我想太多了,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就让他改变了态度。

那天晚上,老伴儿有点心慌,直冒虚汗,我赶紧去喊侄儿,让他开车帮送老伴儿去医院,大嫂赶紧拦住,说:“你侄儿喝酒了,开不了车,你快去找别人。”

我58岁,体制内退休3年,退休金5800,血泪教训:养老不能回老家 - 天天要闻

我来不及多想,赶紧去敲别的邻居的门,村子里有车的很少,幸好村西头王大爷的儿子回来了,二话不说就喊起儿子,开车过来帮了忙。

等老伴儿身体好转,我提了2箱礼物和一个红包,去感谢了王大爷,他拒绝红包,只收下了礼物,说了句:“都是应该的,别见外。”

这件事让我和老伴儿深思,关键时候,亲人比不上邻居,侄儿喝了酒不假,但他连过来看望都没有,在关键时候,大哥大嫂一家都没人过来,要不是邻居帮忙,真不敢想。

老伴儿出院后,决定回城,农村再好,但就医太不方便,而且田园生活也没想象得那么好。

总结

赵大姐的经历,应该很多人都深有同感。

在城里生活习惯了,回到农村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因为你想象的田园牧歌,跟现实相差很远。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冲突,尤其是亲戚,更喜欢攀比,一旦知道你的退休收入,就很容易心理不平衡。

我58岁,体制内退休3年,退休金5800,血泪教训:养老不能回老家 - 天天要闻

亲人之间的问题,最让人心累,因为你没办法讲道理,就算你想就事论事,对方也会扒拉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让问题复杂化。

所以,还是别轻易会农村,如果一定要回去,也别透露你的退休金,关起门来过日子,才能感受到一些清净。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