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时光,寒意渗透着河北省邯郸地区的魏县,成群的知青们远离家乡,来到马庄大队插队落户。我也是其中之一,1971年初冬,我和十一名知青一起被分派到了这个偏远的地方。
我们落脚在马庄四队,队里提前为我们盖好了四间新房子。张队长,这个淳朴而热情的人,成了我们的引路人。他为我们添置了生活用品,还安排了一位大嫂来教我们做饭。张队长是队里的领头人,也是我们插队知青的家长,他承诺无论有何困难,都愿意帮助我们。
初冬的天气渐渐变冷,夜晚温度降至冰点。队里虽然没有紧急的农活,但张队长带领着社员们忙碌地挑粪、挑土、挖渠、修路,有时还带我们知青去采集柴火或者割芦苇。
在张队长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我们逐渐适应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插队生活充满了辛苦,但我们也感到了快乐。乡亲们的淳朴和热情,时刻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在我的知青生涯中,第一次麦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那时的我受伤了。麦收季节,我们顶着星星出工,迎着月亮回家。白天的高温令工作异常艰辛,特别是在炎热的中午,割麦子在灼热的阳光下汗如雨下。刚开始割麦子时,我们还不太熟练,手指被割伤的情况屡见不鲜。
麦收分工明确,每个人负责三垄麦子,谁先割完地头就可以休息。这种分工公平,也能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在我第一次参与麦收的午后,我被远远地甩在了后头。心急之下,我的镰刀不小心割到了左手大拇指,鲜血染红了我新买的花手绢。
1973年春天,我被派往马庄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刚开始,我对这个职业并不太习惯,也不是很热衷,因为内心渴望着进城工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学校的孩子们非常可爱。我的学生会带着一块糖来学校送给我,有的偷偷塞给我自己舍不得吃的煮鸡蛋。这些纯真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渐渐喜欢上了教书这个职业。
1977年秋天,大队的知青大多数都回城了,只剩下我和一位名叫李吉荣的女知青。我留在学校教书,因为我不忍心离开这些可爱的孩子。
李军告诉我,他已考上大学,而我和李吉荣则落榜了。然而,他并没有因为家庭背景的差异而疏远我们。我们迅速坠入了爱河。
不久后,我和李军领取了结婚证,开始了新的生活。婚后,我们彼此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爱情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般绽放。
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保存着那件棉大衣,它是我们的爱情见证。每年,我们都会在结婚纪念日时,让李
今年夏天,我和李吉荣一同回到了马庄,探望那些年来陪伴过我们的乡亲们。李吉荣问我:“陈小梅,那件棉大衣还保存着吗?”我微笑着回答:“当然保存着,它对我们意义重大。这件棉大衣见证了我们的友情和爱情,我会一直保存下去。”
插队知青的岁月虽然已经过去,但那段时间的经历和那件棉大衣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宝贵的财富。时光匆匆流转,却无法冲淡我们心中的那份真挚情感和对那位曾经帮助过我们的陌生人的感激之情。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我们的插队岁月,还诉说了一段感人的友情和爱情的故事,它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