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2023年05月12日23:57:02 情感 1170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

当今时代,“一夫一妻制”早已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主流。“选一个人,爱一辈子,过一生”似乎就是我们从小追求的理想。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但是,长大后经历了才知道:生命是短暂的,价值却是流动的。一样米养百种人,不同的人在追求着不同的感情或者“陪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转变,如今的人们越来越越侧重于人性的自由和包容。传统和革新永远都在无形之中反复博弈。

曾几何时,只要一提到“同性恋”三个字,很多人都会大惊失色,甚至嗤之以鼻。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承认了这种关系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同性伴侣遭到的社会歧视现象明显呈下降的趋势。所有这些类似的转变,不能不说是社会自由和包容的一大进步。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同时,这也证明了另外一件事——“性自由”的风潮正在挑战着传统的“三观”,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异性恋”“同性恋”,再到更进一步的“双性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理解或者认同?如果有一天,“第四性取向”也来到了你我的身边,这整个社会又能不能一视同仁的接受呢?

无性恋者

“啪一顿还不如吃一顿”,所谓的“第四性取向”,就是指那些性冲动极低或者性欲望几乎为零的人。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食色属于本性,“不喜欢床笫之事”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根据这两年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

这一群人的人数已经占到了世界人口总数的为1%,总共大约有将近1亿的人口属于“无性恋者”。光在我国也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之多,相当于每一个班里可能就有一个,算起来可是颇为可观。

当然,“无”到底能不能归类在“意向”,还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这群人也不是一般泛指的那些“独善其身”或者“清心寡欲”的人。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相反的是,他们和外界有着正常的社交,对人事物也存在正常的“七情六欲,也会暗恋表白写情书,有“恋”的想法和行动力,但是没有“性”的欲望和吸引力

也就是说,他们普遍还是会正常结婚,正常的传宗接代,他们十分清楚“性行为”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就是“不喜欢”

如果和“柏拉图恋爱者”相比较,他们也没有那些“追求精神升华和纯粹心灵沟通”的需要,他们就是自然而然,一不小心就活成了“无性恋者”。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最后,在医学的定义上,这一类人群通常不会被认为是某种“疾病”,或者“功能性障碍”

因为如果是“机能障碍”,通常都需要极其严格的诊断标准,比如“身体物理性反应周期失调”,再比如“长期的内心压抑或者社交困难”,而无性者在本质上不具备这些限制,他们只是持久的无法感应到性的存在。

如果当事人觉得这种状态没有问题,也从不觉得这是一种损失或缺憾,那么也就不能定义为“疾病”。

不一样的“我”

虽然这一分类直到近些年才见诸于媒体,但在这之前,世界各国的生物学家以及性学家都对这种“无性”现象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首先,“无性”虽然算不上是疾病,但是它的根源可能是因为某些先天性的缺陷或者后天的影响所造成的。

或是身体的健康发育导致了器官受损,或者是因为变故造成了不同的习惯,因为长期没有进行性生活,久而久之,性欲渐渐消失于自然,最终也就成为了无性恋者。

“行动不便”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参与任何性活动,在“不是满足自己”的情况下,某些人还是会发生自慰或与伴侣性交的行为,有的是为了显得“正常”,有的是为了生育后代,而更多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维持稳定的关系。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其次,除了物理和习惯的影响,还有心理上的因素。有的人因为经历过有关“性”的不良经验,所以才影响了他们在性取向上的转变。

早就有调查显示:“冷感”女性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性(约75%),已婚者和曾婚者的比例更是明显升高。

如果用生物进化学来简单解释的话,是因为男性拥有更多的繁殖欲望,所以会尽可能多地传播自己的基因,而女性需要哺育后代,从而在选择配偶和性行为方面更为保守。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而生活在“异性恋霸权”环境下的女无性恋者,难免会遭受到更多的误解和歧视,她们除了要面对心理上的无形压力,甚至还会遭受“矫正式的性奸”

最后,虽然“无性”不是障碍,但人浮于世,家庭与社交圈的存在,就会导致很多不公平的成见和恶意的舆论

九成九的人都是有性恋者,也就意味着作为家人、朋友和恋人很难分辨和理解身为无性恋者的真实需求和内心苦衷。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现实中他们可能会委曲求全,违背自己的意愿,迫于形势的选择了相亲、结婚、传宗接代或者与人发生性关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越是小众的群体,自由和包容也越是弥足珍贵。“不幸的是,如果你想让人理解,你就需要拿出一套科学论文,不然大众根本不知道‘无性恋’是什么...”

结语

受惠于时代进步和网络的普及,许多小众社群得以建立。而相对于其他性向,无性恋者可能会比同性恋受到更多的社会歧视。

“性自由”席卷中国,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 天天要闻

“怪胎、高冷、缺乏人性”,诸如此类的偏见会因为无法解释而永远被边缘化和无视化。

在“人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现身说法的无性恋者反而很容易成为“被征服”的对象,最后变得“辩无可辩,生无可恋”。

婚姻证明不了爱情,性也不是表达爱的唯一途径。无性恋者并非天煞孤星,他们一样会受到情感的吸引,一样渴望着亲密关系。

人类本身充满着神秘和未知,只有各类人群都能彼此妥善的接受,社会的进步与美好才有了真实存在的意义。

对于无性恋者,不管未来会不会成为主流,我们都应理性看待。因为那个1%的微小群体,可能正是你,正是我,正在你我的身边,正在过去或未来。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女人有这些“微反应”,明显是动情了 - 天天要闻

女人有这些“微反应”,明显是动情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女人对你态度冷冰冰,对你的事情不上心,你亲近她,她会后退,会下意识将你推开,你有事情要麻烦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时候,你穿荆度棘,为女人做一些事情,试图哄女人开心,女人却不受哄,总是怠慢你,在这个时候,你应当明白女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 天天要闻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中年男女,与一个异性之间的相处,彼此之间的关系,大大方方,坦坦荡荡更长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的相处过程中,智者的选择是保持距离,不频繁接触,靠近。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爱情这事儿,多半藏在生活的鸡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关头突然来了,那些被身份、规矩裹着的感情,到底会露出啥样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关系当成生活的调剂,却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说想见你,抛开那些世俗说的角色,你心里头抗拒的
一个德国客户的人生经历,真正阐释了什么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闻

一个德国客户的人生经历,真正阐释了什么叫做九死一生

(原创,欢迎点赞评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曾说过: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今天和一个德国客户聊天,听了他的人生经历,我想说,一个人要经受多少磨难,才能被称之为强者。他这一生,挺传奇,也足够悲催。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 天天要闻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焦点效益”。 是说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从而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因为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怕尴尬、怕丢脸,以至于不敢尝试新事物,从而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
玄学!他27岁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 - 天天要闻

玄学!他27岁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

玄学!他27岁时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刚好差7岁,刚好出处了8年,到底是他等不到她,还是她耗不起他呢?当年他27岁,他的事业还是巅峰期,她才20岁,她的事业还在上升期!他不管不顾的宣告了俩人的关系,他作为顶流,事业一度
在这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像这样的情人关系会真的有吗? - 天天要闻

在这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像这样的情人关系会真的有吗?

有一种特殊关系能够长久维持。好多人都觉得这种关系不道德,会破坏别人的生活。其实在生活中每当出现这种关系的人,其实他们是真正有着真感情的人,其中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与算计对方的想法。这样的感情是很难遇到的,也是很珍贵的。
女人这一生,什么样的活法最高级? - 天天要闻

女人这一生,什么样的活法最高级?

香奈儿曾说:我的生活不曾取悦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喜欢定义女性“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时代,有太多的标签绑架。有人把婚姻当终点站,有人将年龄作倒计时,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