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死磕公考的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编制尽头是公务员

2022年07月14日06:38:27 情感 1410

其实我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来自朋友,因为我告诉她我上周末我回老家参加了省考。然后她告诉我她老公、她老公的堂弟,都参加了,跟我同一天考试。对话结束前她给我发了这句话,对此现象表示不解。

不解的对象并不针对于我,毕竟我一个待业人士,做任何尝试都是会被谅解的。她的不解其实是针对整个大现象,为什么身边很多人的终极目标是公务员上岸。

那些死磕公考的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编制尽头是公务员 - 天天要闻


01

她是三年前回重庆的,入职了一家小公司,有五险无一金。后来谈对象结婚了,她的工作颇受婆家非议,因为不是编制。

当时她便跟我吐槽,好像在她老公那一大家的眼里,除了公务员,其他的工作都不叫工作。她老公同一辈的,要么已经上岸,要么在考公的路上。当时已经毕业一年的堂弟,没上班,到她家暂住了两个月,专心准备考公。

她老公的态度也是如此,之前我还没离职的时候,朋友还特意问了我的五险一金,然后告诉她老公,“不是只有公务员才有这么高的五险一金的”

但这并没有改变对方的态度,朋友老公依然奋战在准备考公的第一线。那年他31岁,算下来今年也33岁了,想接着考的话也没剩多少机会了。

那些死磕公考的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编制尽头是公务员 - 天天要闻


02

还是这位朋友,有一位做老师的高中同学,高中老师,有编制的那种,据说也非常努力地在准备考公。当事人的想法是,再不济也要考个事业单位。

朋友十分不理解,向我吐槽,“失业的考公我能理解;毕业生备战考公我也能理解,毕竟这两年找工作不好找;编外工作的考公我也能理解,编外嘛;但这个我是真不能理解,都已经有教师编了,非死磕公务员干嘛呢?”

我不是当事人,并不知道她为什么死磕公务员,但我知道,并不是她一个人在死磕。

那些死磕公考的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编制尽头是公务员 - 天天要闻


03

深圳的一位朋友是在街道合同工,在同事里她已经是大龄了,而且是最不思进取的那个,因为她觉着合同工也挺好的。当时一起入职的有五人,现在就只剩下两人。

从武汉考来的年轻姑娘是打算二战考研的,因为男朋友在深圳,又觉得合同工比较轻松,所以来了。

小个子的山西姑娘,跟我同年,之前就一直在备考,但一直没能考上。后来辞了企业的工作,特意考的这种合同工,说是可以熟悉内部材料写作,对以后考公有帮助。去年她裸辞回山西老家备考,入围了面试,今年在培训机构报了那种包过班,想来应该考上了。

来自河南的小伙子,目标也十分明确,通过省考回老家。听说他做了半年就没做了,是五人当中第一个离职的,后续是个什么情况也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人是仍在职的,他倒是跟朋友志向相投,不过人家是深圳本地人,村里有分红的那种。考这个合同工纯粹就是出来交五险一金的,又在自己村里上班,想想就觉得爽了。

那些死磕公考的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编制尽头是公务员 - 天天要闻


04

其实我之前也与第一个朋友一般,觉着公务员没什么特别的,都是打工嘛。因为这个想法,大四毕业那年我入围了面试然后放弃了,后来就再没能入围过面试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都对公务员抱有如此高的热忱呢?以前我明白,现在待业多次,倒是有些明白了。

第一,可选择的范围少

以上这些案例中的人,大部分都来自乡下或者小县城,俗称小镇做题家。而且非常不走运的是,小县城的一般是独生子女,农村则一般是一儿一女。

当这些小镇做题家年近30的时候,大部分都会想着要离家近点好照顾父母,那要回老家的话,什么样的工作才是他们的最优解呢?答案想必是呼之欲出的。

我从农村去县城上初中的时候其实是觉得它们有差别的,但等我到了深圳上班,我发现我的老家和县城是可以归为一类的——偏远的、不发达的经济体。

县城里的职场分类其实很简单,学校、医院、银行、政府机构以及一些国企单位,私企少之又少,当然还有很多个体户。

对那些已经考出去了的小镇做题家而言,如果要回老家,考公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选择实在是太少了。

那些死磕公考的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编制尽头是公务员 - 天天要闻


第二,福利政策好

其实最开始我是不知道这点,后来我发现我工资虽然比做合同工的那位朋友要高,但她的社保公积金都比我高,尤其是公积金。我在深圳的很多年都是按最低工资标准交5%,她是按实际工资10%,并且还有补充公积金

去年我从深圳跳槽来到广州这家公司,勉强算大厂规模,我才知道为什么大厂累但打工人仍然爱它,因为福利好啊。我在这干了一年的公积金是我在深圳干了六年的三倍。

前几年听我妈说我们村里小学的老师,没有编制的那种,退休金一个月四千多,校长八千多。我之前经常在外旅游,碰上很多退休人士,其中无一例外都是国企或是编制人员,他们才是有钱有闲的真正代表。

公务员的五险一金和退休金,虽然我并不知道那些在编人员的实际数据,但这并不妨碍可以推断出,他们只会更好。

那些死磕公考的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编制尽头是公务员 - 天天要闻


第三,稳定的“铁饭碗”

去年我还拿着令人艳羡的薪资,今年我就被迫裸辞了,并且待业至今。并不是我不想上班,而是我找不到工作,是真的一个offer都没拿到。

再说我上一份工作,之前我就想除非公司倒闭了否则我是不会离职的,但我真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20年疫情爆发,公司撑到5月,然后就关门了,我连最后一个月工资都没领到,是仲裁都仲裁不来的那种。

再往上一份工作,干了三年,最后公司也是关门了;再再往上那份,本来好好地在休假呢,结果领导一个电话打来,说他在公司内斗中失利了,整个项目腰斩,项目人员一夜之间喜提失业……

真的,就我这个运气,没一个铁打的公司,真罩不住我。这一对比之下,公务员真的太香了,难怪我从之前的不屑一顾到现在也想分一杯羹。

那些死磕公考的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编制尽头是公务员 - 天天要闻


第四,工作体面

往年我确实去考了,但心态变化是今年的事,今年我是真的幻想自己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嗯,虽然是个幻想,但也是有原因的。

今年我31岁,裸辞之后感觉看不到希望了,没有希望真的是会让人绝望的。

今年有很多的裁员新闻,有很多的失业人士,我也是其中一员,今年找工作颇有点考公的难度,岗位少、要求高、薪资低。

在我有所仅有的几次面试里,哪怕再小的公司,都要二面三面;过五关斩六将走到最后的两三家公司,在问完上家薪资和期望薪资后杳无音讯;很多个猎头推了简历之后也没有了下文;也有HR刷绩效的面试,10分钟甚至3分钟就结束了面试,原因是简历不匹配……

今年求职给我很大的一个感觉是,很不体面。招聘方高高在上很不体面,求职者被拿捏很不体面,这一点都不如逢年过节长辈们极尽吹嘘的、体面的工作。

所以今年我想到了考公,并天真地想上岸。其一考试可能是我们小镇做题家最擅长的;其二这个考试应该是继高考后第二场能叫公平的考试;其三作为打工人来说这份工作真的很体面。

既然都是打工,谁不想找份又体面、福利又好、又稳定的工作呢?这个时候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大家也会冲的,因为毕竟还有机会,还有希望。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闻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澜一起吃饭,问他:“你会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问:“我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东西!”看样子蔡澜跟太太的婚姻是开放型的,太太方琼文职业是电影监制,也是个独立大女主的样子,所以两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闻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海浦东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后,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闺蜜陈女士有了婚外情,并多次大额转账给陈女士。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事件登上热搜2024年7月,62岁的胥女士和67岁的沈先生离婚,结束了35年婚姻。离婚后,胥...
回顾:公公扒灰,儿媳嫁给公公,结果,一人被杀,一人喝药而死 - 天天要闻

回顾:公公扒灰,儿媳嫁给公公,结果,一人被杀,一人喝药而死

有些事儿搁在老黄历里早该翻篇了,可有些事却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长了根,不会翻篇。就说江苏盐城一个小村子里的旧事,搁到现在听着都觉得刺得慌——公公跟儿媳妇搅和到一起,最后闹出人命,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农村,跟拿钝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气。女子吴
以自由之姿,共赴爱的山间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闻

以自由之姿,共赴爱的山间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树曾言:“你不是我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是我怦然心动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爱情中最好的心态,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纠缠。我做好了跟你一辈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随时要走的准备。我是爱你的,但,你是自由的。”这番话语,恰似一缕清风,拂过爱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