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讨厌批评与指责,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因为批评而产生冲突的现象,不能正确处理批评与指责会让人际关系产生隔阂甚至僵化,增加后续信任与沟通成本,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要学会正确面对与看待批评。
首先,我们要思考批评的本质是什么?大致来说,我们可以把外界的反馈分为三种: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每一种反馈都有特定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批评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反馈,我们要把批评当做一种自然信息来合理的对待,不能一遇到批评就出现强烈的心理抵触情绪,进而失去理智,甚至失去获得有效信息的反馈渠道,让自己做出错误的决策。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认知、经验和思维深度是不同的,作家史铁生曾说:“人和人的区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我们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与评判世界,永远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对别人的反对观点会产生本能的抗拒,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无视角也会各不相同,进而就会产生分歧、矛盾和批评。
虽然大家意见不一,但大家都有保留自己观点的权利,观点本质无对错,同时能够克服这种天性,能够理性、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人值得别人敬佩,甚至就算批评者言之有理,也可以怕你自己显得心胸宽广让自己占据“势”的优势。
当我们看透了批评的本质以后就可以抛开抵触情绪认真的对待与层别现实中的批评,你会发现批评本身可能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透过批评我们可以了解批评者的动机和需求。
现实中批评大致分为三类:
1.爱之深恨之切。批评也可能是别人对我们的信任与期许产生的附属物,法国作家莫里哀曾经日说过:“我也是爱自己的朋友,就越是会批评他们”。所以,对待批评的合理态度是把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来看待。批评我的人并不是在批评我,而只是在给我提供信息,因此我没有理由去排斥这些批评。
2.就事论事的合理、真实的信息反馈。比如工作没做好时主管对自己中肯的评价与批评,这种批评是发现自身不足与寻找对策的有效工具,往往被猛批一顿之后会让自己茅塞顿开,立马抓住工作的方向与重点。自己的错误自己必须要勇于承担、这种批评要虚心接受与反思。
3.现实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别人把批评当成针与打击自己的工具和手段。面对这种情况也不要失去理智与其互撕,没人愿意去踢一只死狗,对方这样做也充分说明我们对其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威胁,我们本质已经处于上峰,何必拉低姿态与其互相争执!
当然“接收”不等于“接受”,面对批评我们要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只不过不要一开始就情绪化地加以反对,本能的抗拒和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反对批评是两码事,后者往往意味着更成熟的心智与更坚定的信念。心智成熟的一个特点就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有完善的价值评判体系,既不固步自封,也不盲目随从。
总之,合理与得体处理批评是一门艺术和学问,有些人甚至需要用一辈子也难以娴熟的掌握与操控,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学着从微笑倾听、寻找共同点、先让一步和换位思考去慢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