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听到别人家的妈妈讲:“我多羡慕你有一个这么安静的闺女,你再看看我们家的小子,天天吵个不停、蹦个不停,太淘气了。”
有些家长,她的孩子若淘气好动,那么她就会羡慕那些家长拥有一个安静、不淘气的孩子,认为安静的孩子更听话、更好带。
但其实若家里真养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安静的孩子,并不会为孩子安静、乖巧、听话而开心,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因为孩子不仅仅安静,还不喜欢主动跟小朋友说话。
孩子安静、不淘气,不一定是件好事
很多人都知道,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也有的孩子自从3岁以后,妈妈发现她远不像1岁的时候那样阳光爱笑。
我姐前不久跟我说,自从她家的孩子3岁以后,她发现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一直到今年5岁,远没有别人家孩子那样爱跑爱跳。
即便在小区楼下,孩子们三五成群在一起玩时,孩子同样很少积极互动。
不仅如此,每一次路上遇到熟人,让孩子喊“阿姨”的时候,孩子都是唯唯诺诺的,低头用脚玩弄着地上的石头子不肯说话。
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活泼、开朗,我姐特别着急,真的害怕孩子内向的性格会渐渐发展到自卑、胆小。
孩子安静、不爱说话,坏处有两点
1.安静的孩子性格内向
安静的孩子多数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不会像活泼的孩子那样思维灵活,喜欢表现自己。
即便是交朋友,内向的孩子也不会太主动。现在有一种名词叫“慢热型”,意思是说交朋友不会主动,即便是别人主动过来示好,慢热型的孩子刚开始也仅仅是“冷回应”。
直到接触的时间长了,慢热型的孩子,才会慢慢接受主动向他示好的小朋友。
但是孩子的这种性格,在学校生涯中并不擅长表现自己,那些表演节目、选班干部等活动,孩子多数都会躲在后面,安静地看着,不参与。
2.安静的孩子不太自信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经过研究表明:
那些活泼好动、淘气又善于社交的孩子,他们往往做事情的时候特别自信。然而那些性格内向、安静、不喜欢说话的孩子,往往做事情的时候容易畏首畏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性格外向、活泼的孩子,无论是老师让他们上台唱歌还是上台读课文,他们所展现的都是那么的“随性”,不怯场。
然而反过来看性格内向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的自信,做事情之前有很多顾虑,甚至不敢去做,就比如主动跟其他小朋友搭讪。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性格内向的
李玫瑾教授曾说:
性格并没有先天的,都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所以不存在什么先天性格缺陷。
换句话说,孩子的性格养成,与他所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比如父母的关系是否和睦、在幼儿园里是否常被欺负,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亦或者受父母的性格影响。
我们就比方说,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父母不给孩子解释机会,上来就是非打即骂,好一点的则会批评孩子。
因此时间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也就渐渐淡了,同时在家中不喜欢跟父母交流,因此也就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胆小怯懦,这些都是性格内向的表现。
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有他们的优势
1.内向的孩子更谨慎
性格内向的孩子,虽然不会像活泼的孩子做事爽快,但相比他们则更谨慎、更细心。
内向的孩子从小就是做事小心的孩子,就比如他们更加擅长观察爸妈的脸色,很少在妈妈不高兴的时候惹妈妈。
同时若交给他们家务,因为他们的细心,他们也会完成的更好。
美国儿童心理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找来了两个性格不同的孩子,一个活泼好动,脸上时刻挂着笑容,一个安静内向,总是低着头看脚尖。
研究人员让两个孩子分别在不同的房间叠一堆衣服,十分钟以后看两个孩子的劳动成果时,研究人员发现,那个内向的孩子将衣服叠得整整齐齐。
而反观性格活泼的孩子,衣服叠得皱皱巴巴十分不整齐,甚至有很多件衣服都是被“不耐烦”的丢到了一边。
由此可见,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做事不但谨慎,而且细心,同时更有耐心。同时即便是他们长大了,也不用担心他们所花的时候不假思索。
每说一句话,他们都会在内心中盘算一次,因此在交际上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
2.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善于思考
虽然孩子内向、寡言、不少于交际,但这一类的孩子却更擅长于思考,就比如妈妈带着孩子逛街,看到一位朋友时,让孩子喊“阿姨”。
性格外向的孩子会不假思索、开朗地喊出一声阿姨。然而当性格内向的孩子被妈妈要求对陌生人喊阿姨的时候,内心却在想:
我认识这位阿姨吗?这位阿姨是好人吗?我跟她不熟,喊她“阿姨”好吗?等等。
这样的孩子脑回路普遍要比外向的孩子长,同时他们更加喜欢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容易成为一个“讨好型”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有沉着、冷静的性格。
3.孩子不爱说话,但内心事情却丰富
表面上看孩子平时沉默寡言,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十分丰富,他们更乐于思考、想象,他们更擅长观察世界的事物。
有时他们会沉浸在一本书中、沉浸在绘画中、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而且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理解。
同时内心的想法特别多,不会像外向的孩子那样大大咧咧,话虽然说的少,但是脑海里思考的东西却非常多。
父母用这几个方法改变孩子的内向
虽然内向性格的孩子也有很多优势,但父母并不能放任孩子内向下去。内向的性格所直接连接的性格特点是自卑、胆小等等。
因此,父母面对内向的孩子,还是应该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一点点让孩子开朗起来。
1.针对孩子容易自卑的特点
内向的孩子,由于性格不活泼、朋友不多、内心顾虑多等等因素,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养成自卑的性格。
▲因此,妈妈可以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就比如,妈妈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擦桌子、叠衣服、叠被子等等,并且规定孩子去做。
当孩子好了这些家务以后,妈妈及时鼓励孩子,夸奖她做得好。面对妈妈的赞扬,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内心滋生了胜利感,自信也就一点点培养了出来。
因为自信,其本身就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而积累的。
▲另外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报一门艺术班,无论是学舞蹈还是学乐器,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多给孩子提供社交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外出的时候,不妨锻炼孩子买东西,沟通先从买东西开始,而妈妈则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孩子不敢跟陌生人说话,那就先从电话上开始锻炼,多给孩子接电话的机会,增加孩子与陌生人在电话中沟通的机会。
其次,家里来客人了,爸妈鼓励孩子主动上前接待,锻炼孩子与陌生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最后,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文艺之类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渐渐学会与小伙伴之间的合作。
3.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当然想让孩子性格开朗起来,父母在这中间起到的作用也很大。据统计,在父母总吵架、感情不和睦的家庭之中,绝大多数的孩子性格都是孤僻、胆怯、自卑的。
因此,在改变孩子的同时,作为爸妈不妨也改变一下自己,夫妻之间少一点争吵,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父母周末多带孩子出门到户外玩,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两个人的爱,也让孩子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玩耍的温馨。
孩子内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是作为父母,也应当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积极鼓励孩子敢于主动交朋友。
同时,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阻止孩子变得自卑、怯懦、孤僻等负面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