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得亲近,不见得鄙视,不见得刻意,不见得是非,这就是一种常态,别人活在我们嘴里,我们活在别人嘴里,众多不是亲人不是家人甚至连朋友熟人都不是的人,在我们的嘴上,不知觉的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谁家吵了,谁家闹了,谁家离婚了,谁家孩子怎样了,谁工作如何了,谁性格好坏,谁成功,谁落魄,谁不懂人情世故,谁活得踏实或者奇怪,这一切,其实就组成了我们一生的认知和视野。
父母影响的,教育培养的,一旦到了实际生活中,都不一定比我们挂在嘴上的一切影响大。看着是闲言,但这闲言说着说着就改变了我们的心境,影响了我们的轨迹。
从某种程度上说,能被我们挂在嘴上说起的,都是生活给我们的教材,说多了,也就从中慢慢摸索出生活的规矩,也就慢慢明白怎么去做,才能避免成为别人嘴里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一步步学会如何在人群中成长和融合。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可能避免在别人的嘴里消失。不论你一去万里,不论你宅家十年,不论你斩断和一切人的联系,你照样会在不同人的嘴里出现,被各种点评。
以前年轻时,甚至到三十多岁时,都觉得这种状态很可笑很无聊,那时常常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别人怎么说,就让别人说去!
但等到了中年才明白,真不可能。
没谁真的可以四海为家,我们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过仅仅生活在一城一地的一个角落而已,就那些人,就那些事,就那些关系。不在乎别人说,只是因为那时候还不明白,别人嘴里的我们,说着说着,就成了别人和我们相处交往的评判,就定性了我们这个人,从此我们是面对热情的顺遂,还是敬而远之的冷遇。别人的嘴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人群中所处的待遇。
说到底,还是老人们比我们透彻。就像父亲一直坚持认为,人活一张脸,人活一个名声。最开始,被我嗤之以鼻,而现在,被我当做真理,小心而行。
嗤之以鼻是因为当初只想活自我。
当做真理是因为想着别人的嘴,只会多一份自律。
不到年纪不明白。
不磕不绊不认真。
哪有什么道理可讲,除非我们自己的嘴里,从不再出现别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