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自己,除非自己嘴里,不再出现别人的名字

2021年09月22日21:58:08 情感 1386

想活自己,除非自己嘴里,不再出现别人的名字 - 天天要闻

不见得亲近,不见得鄙视,不见得刻意,不见得是非,这就是一种常态,别人活在我们嘴里,我们活在别人嘴里,众多不是亲人不是家人甚至连朋友熟人都不是的人,在我们的嘴上,不知觉的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谁家吵了,谁家闹了,谁家离婚了,谁家孩子怎样了,谁工作如何了,谁性格好坏,谁成功,谁落魄,谁不懂人情世故,谁活得踏实或者奇怪,这一切,其实就组成了我们一生的认知和视野。

父母影响的,教育培养的,一旦到了实际生活中,都不一定比我们挂在嘴上的一切影响大。看着是闲言,但这闲言说着说着就改变了我们的心境,影响了我们的轨迹。

从某种程度上说,能被我们挂在嘴上说起的,都是生活给我们的教材,说多了,也就从中慢慢摸索出生活的规矩,也就慢慢明白怎么去做,才能避免成为别人嘴里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一步步学会如何在人群中成长和融合。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可能避免在别人的嘴里消失。不论你一去万里,不论你宅家十年,不论你斩断和一切人的联系,你照样会在不同人的嘴里出现,被各种点评。


想活自己,除非自己嘴里,不再出现别人的名字 - 天天要闻

以前年轻时,甚至到三十多岁时,都觉得这种状态很可笑很无聊,那时常常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别人怎么说,就让别人说去!

但等到了中年才明白,真不可能。

没谁真的可以四海为家,我们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过仅仅生活在一城一地的一个角落而已,就那些人,就那些事,就那些关系。不在乎别人说,只是因为那时候还不明白,别人嘴里的我们,说着说着,就成了别人和我们相处交往的评判,就定性了我们这个人,从此我们是面对热情的顺遂,还是敬而远之的冷遇。别人的嘴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人群中所处的待遇。

说到底,还是老人们比我们透彻。就像父亲一直坚持认为,人活一张脸,人活一个名声。最开始,被我嗤之以鼻,而现在,被我当做真理,小心而行。

嗤之以鼻是因为当初只想活自我。

当做真理是因为想着别人的嘴,只会多一份自律。

不到年纪不明白。

不磕不绊不认真。

哪有什么道理可讲,除非我们自己的嘴里,从不再出现别人的名字。


想活自己,除非自己嘴里,不再出现别人的名字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千万别和你老公吵架,与夫争吵,百财不入。 - 天天要闻

千万别和你老公吵架,与夫争吵,百财不入。

现在我很少和老公闹别扭了,也不再轻易惹他生气,因为我终于明白了一句话:“与夫争吵,百材不入。”意思是说,如果夫妻之间总是争执不断,那么家里就很难兴旺发达,做什么事情都难以顺利。以前我们经常吵架,几乎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有困难找警察,没错的!” - 天天要闻

“有困难找警察,没错的!”

7月1日上午9时45分,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五大队综合勤务室在公共视频巡查时,发现了揪心一幕:在G25杭新景高速往回杭州方向大源桥路段,一辆爆胎的皮卡车停在超车道上,车流密集却未见任何警示标志。更令人担忧的是,驾驶员竟蹲在车旁试图自行更换轮胎,周围车辆呼啸而过,后方车辆不断紧急避让,险象环生!勤务...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闻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澜一起吃饭,问他:“你会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问:“我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东西!”看样子蔡澜跟太太的婚姻是开放型的,太太方琼文职业是电影监制,也是个独立大女主的样子,所以两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闻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海浦东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后,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闺蜜陈女士有了婚外情,并多次大额转账给陈女士。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事件登上热搜2024年7月,62岁的胥女士和67岁的沈先生离婚,结束了35年婚姻。离婚后,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