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2021年08月30日23:10:18 情感 1003

我不否认同事之间可以建立友谊,但是,我也懂得一个前提——我们和同事之间的情谊是建立在“共同做事”的基础上。也就意味着,我们和同事之间,哪怕情谊再深厚,也不能做到跟闺蜜、兄弟、家人那样,无话不谈。

但究竟哪些话题该聊,哪些不该聊,怎么聊,聊多少,有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起来讨论下吧。

不谈或少谈的话题

  • 一是婚姻家庭关系。

在一段婚姻和一个家庭中,最主要的两种关系“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偏偏这两个话题都是敏感点,最好少聊或不聊。

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 天天要闻

敏感话题说不得

我刚上班的时候跟办公室的大姐姐们聊天,发现她们很少提到自己的另一半。有时候偶尔聊到,也是一两句话就带过,仿佛那是个不能触碰的话题。我一直不太理解,明明她们当中的很多人,另一半的工作也都不错,为什么不愿意多说呢?

2018年5月,适逢人事调整,单位有个后备干部提拔,组织部门到单位考察该同志基本情况,有个座谈环节。其实被组织座谈的对象都是领导提前筛选好的,避免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但是,我在被座谈的时候,考察组的一个人员问道:“听说某某(拟提拔人员)和他爱人关系不太好,你知道吗?”当时吓得我一愣——不是只谈论工作能力、业绩和人品吗?他们的夫妻关系谁知道啊?

我据实回答,我不清楚。

试想一下,如果在被座谈的人员中,有人说了不符合事实、随意捏造的内容,这个人还能顺利晋升吗?

后来我大概就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轻易讨论自己的另一半;甚至发现,有些人哪怕对方再不好,在同事面前也要营造出一种和谐相处、相敬如宾的氛围,因为家庭关系永远是体制晋升的最大软肋。

二是同事或领导的八卦。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但仍然抵挡不住内心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啊!

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 天天要闻

那些桃色新闻、背景资源、人物关系、升迁之路、工作失误等等,都是工作之余绝对的“谈资”。后几个还行,关起门来私底下讨论一点,多少能给彼此提个醒,但第一个就坚决适可而止,因为体制内,男女关系是禁忌!

在今年的乡镇换届中,按照上届的做法,全市范围内人事调动幅度比较大,很多人已经开始猜测单位内部领导的去留问题。

原单位的老一在换届之初就被传“会调整到市直职能部门”。刚开始在单位内部传,后来蔓延至市直单位,有些“人心惶惶”。但最终任命文件上,全市的乡镇负责人中,只有两个单位的老一被调整,其他都不动,以维持现有工作的后续开展。

那些提前“拍马屁”的,估计是“拍到驴蹄子上”了。虽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想传递一个信息——尽管我们常说,那些八卦未必是空穴来风,但在事实落地之前,少聊为妙。

何况,无论是体制还是企业,领导都不喜欢那些天天凑在一起聊八卦的下属,这是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容易影响内部团结,甚至败坏单位形象。

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 天天要闻

三是未经大范围公布的工作秘密。

在镇政府工作的时候,我曾列席过班子联席会。会上会总结工作成果,排布工作安排,也会形成一些决定。

但我发现,尽管是会议整体做出的决定,在没有下发文件之前,与会领导公开讨论的极少——这都属于工作秘密。

哪怕有些决定不属于高等级别的工作秘密,但过多讨论那些未公开的决定,不仅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有时候还有可能构成违纪。

四是领导或同事交代的一些私事。

同事或领导肯把自己的私事交代给我们,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相信我们不是那种“大喇叭”式的人,那么,我们尽可能地帮助对方把私事做完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充当“宣传干事”的作用。尤其是领导交代的事情,如果不想引起其他同事的“嫉妒”“排挤”,坚决不聊。

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当然,也要自己分辨这个私事是否违法、违禁、违背伦理道德。不过,我估计可能性不大——谁会把自己的错处轻易送给别人拿捏呢?

五是个人的负面情绪。

谨记一点,同事关系的核心是“竞争”,是利益之间的相互博弈,因此,就如上文所言,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错处送给别人拿捏,而个人对单位、对同事、对领导的不满或其他负面情绪,就是“错处”之一。

我同学就犯了这个错误,差点耽误自己的遴选。

她是党校的一名教师,遴选考试笔试成绩优异,估计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离开原单位了,就在一次同事小聚中,发表了个人对单位考核制度的一些意见——自然不会是什么支持的意见。

结果,被传到领导耳朵中了。在她想要请假回家准备遴选面试的时候,领导很自然地用现有的请销假制度拒绝批假。

她不仅没有及时意识到是个人的不当言论造成的,反而继续向我吐槽她领导的“专制跋扈”。我劝她好好准备面试的同时,尽可能地做好岗位工作,尤其不要同领导和同事起任何冲突、不发表任何负面言论,待考察结束、入职手续办完再议论不迟。

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道理很简单,我们不能保证自己身边的同事、领导都是乐见其成的高尚人士,自然要保证自己没有“小辫子”被别人抓住的机会,否则,吃亏的总归还是自己。

可以谈论的话题

人是社会性动物,自然会有社交,会发生语言的“你来我往”,不可能从始至终都当个隐形人。但有那么多话题不能聊或者要少聊,又不能当“哑巴”,哪些是可以讨论的?

第一个话题,正向的个人成长经历。

不拘泥于自己,也可以是我们在书上看到的,旁人转述的,只要是正向的,都可以讨论。并且注意引导我们从中习得某项技能、学得某些知识、获得某些有效信息。

第二个话题,孩子的教育。

职场中不想给人留下干巴巴、冷冰冰的印象的话,一些比较人性的话题避无可避,比如家庭。

但婚姻和家庭毕竟是敏感话题,可有一个不算——亲子关系。

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互相之间讨论一下孩子的成长故事、童年趣事或者育儿经验都可以,但是,坚决避免“炫富式”“炫成绩式”的讨论,不然,一个好好的话题很容易变成“尬聊”,甚至“无疾而终”。

第三个话题,热点新闻。

一个热点新闻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大家彼此都关注的内容,更多的是因为它背后折射出的一些诸如人性、机制、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而热点的讨论,可以在多个方面、维度,打开我们的思维,从中把握到政策的大方向,尤其了解到身边人的个性特点,最重要一点,它与我们没有太多直接联系,即便聊得深入些也无妨。

当然,可讨论的话题还有不少,比如热播影视剧、流行服装、在看的书籍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两个原则

我们同同事讨论的话题不仅仅只有这些,那些尽可能不谈或少谈的话题也绝非禁忌,只要把握好度,也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但开始之前,谨记两个原则。

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 天天要闻

开聊前把握两个原则

原则一,多说正向的、不说或少说负面的。

全社会都在传播正能量,何况我们身处职场?别说领导了,就是我们自己,也希望每天能够能量满满地去战斗!

摒弃那些负面情绪、谣传、负面报道等,多关注正面人物、正面信息、励志故事,不仅是给自己打气,树立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设,更主要的是,不要让那些负面的东西腐蚀我们高尚的灵魂。

原则二,少说多听多做

这是最最重要的原则,没有之一。

少说,就不会招来“口舌之祸”;多听,筛选有效信息,自动屏蔽无效或者不利的信息;多做,才能更快成长,直至独当一面。

为了前途,我从不和同事聊这些话题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其实,话题的多寡、深浅都只是逞口舌之快,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只是在谈论的过程中,谨记我们和同事之间“仅仅是同事”,不是闺蜜、不是战友、不是同盟,哪怕曾经共同奋斗在某个项目、会议中,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一旦碰到“利益相争”,关系的坍塌只在朝夕。

毕竟,熟人才知道在哪里下刀子最疼!

切记,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弱点轻易暴露给他人,尤其是职场上的竞争对手。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